劉鍵明,黃瑜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嶺南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000)
在臨床醫(yī)學上,糖尿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內(nèi)分泌代謝異常疾病[1]。因為病人血糖增高,繼而出現(xiàn)一系列的臨床綜合征。目前的醫(yī)療水平無法根治糖尿病,病人往往需要終身用藥,而且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如果病情加重可能會威脅病人的生命安全。相關研究實踐證明,如果在護理糖尿病病人的過程中對其進行健康教育,提升病人對糖尿病知識的認識,并且對病人的治療行為進行規(guī)范,可以達到提升治療效果的目的[2]。為了驗證這一觀點,本研究選取我院內(nèi)分泌科收治的320例病人展開調(diào)查,取得比較滿意的調(diào)查結果,現(xiàn)將研究報告呈現(xiàn)如下。
1.1 一般資料 從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間我院內(nèi)分泌科收治的、經(jīng)過診斷均確診為糖尿病的病人群體中隨機抽取320例病人作研究對象。其中,男性病人180例,女性病人140例;年齡最大77歲,最小49歲,平均年齡(56.31±5.42)歲;病程最長16年,最短3年,平均病程(6.92±2.11)年。按照病人入院的順序將320例病人分成兩組,一組用來進行實驗對照,即對照組,另外一組用來進行研究,即實驗組。兩組病人的病人、職業(yè)、文化程度和年齡等基本資料沒有明顯差異(P>0.05),可以進行進一步比較。
1.2 方法 對80例對照組病人進行常規(guī)的護理,如病人入院之后給病人介紹作息時間、入院須知等,然后初次評估病人的生命體征,在病人住院期間如果病人存在什么問題或者什么需求可以向醫(yī)護人員進行詢問,然后再對病人進行講解,有效緩解病人入院后的緊張心理和陌生感[2]。對80例實驗組病人則在這個基礎上加以健康教育,包括胰島素治療、口服降糖藥、飲食治療、運動療法、血糖控制目標等一些基本知識告知病人,同時給病人介紹低血糖的處理、糖尿病并發(fā)癥、糖尿病的自我管理等知識,提升病人對糖尿病這一疾病的認知水平[3]。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將此次實驗過程中收集和整理的數(shù)據(jù)輸入到計算機中,再通過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這些數(shù)據(jù)進行進一步分析和處理,計數(shù)和計量資料比較分別行χ2和t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表1 兩組病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情況比較
2.1 兩組病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情況比較 在兩組病人出院前對其進行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結果顯示:兩組病人對護理工作都比較滿意,整體滿意度較高。其中,實驗組病人的護理滿意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病人,前者的滿意度為98.75%,而后者為81.25%。兩組病人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2 入院時與出院前兩組病人各項觀察指標情況比較 在兩組病人入院時與出院之前對其各項指標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顯示:入院時,兩組病人的餐后血糖含量、空腹血糖含量、自我管理技能評分和糖尿病知識評分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護理后,兩組病人的餐后血糖含量、空腹血糖含量大幅度降低,實驗組病人的降低幅度相較于對照組病人來說更為顯著(P<0.05)。除此之外,兩組病人的自我管理技能評分和糖尿病知識評分均大幅度提升,實驗組病人的提升幅度相較于對照組病人來說更為顯著(P<0.05)。詳情見表2。
糖尿病在臨床上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具有終身性、發(fā)病率高等特點。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和飲食結構的調(diào)整,糖尿病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上升趨勢。目前的醫(yī)療條件還未達到徹底根治糖尿病的水平,要想降低病人的發(fā)病率,必須要發(fā)揮病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所以,在對糖尿病人進行護理過程中應當適當?shù)貙Σ∪诉M行健康教育。譬如用藥健康教育,使病人清楚用藥的注意事項并合理掌握藥量,能夠更加規(guī)范地用藥。又如飲食健康教育,使病人能夠控制飲食的總熱量,限制各種含糖飲料、餅干、糖果和甜食等。此外還包括心理健康護理和運動健康教育。
表2 入院時與出院前兩組病人各項觀察指標情況比較(Mean±SD)
在本研究中,實施健康教育的實驗組病人對護理人員的工作滿意度明顯優(yōu)于未實施健康教育的對照組病人。除此之外,實驗組病人的餐后血糖含量、空腹血糖含量相對于對照組病人降低幅度更大,而自我管理技能評分和糖尿病知識評分的提升幅度更大。
綜上所述,在臨床糖尿病護理中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不僅可以提升病人的護理滿意度,還能改善病人的各項觀察指標,如血糖含量、自我管理技能等,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