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泉水
【摘 要】 作為一名數(shù)學教師,不僅要善于解決問題,更要善于提出問題,這對于提高自身數(shù)學素質(zhì)、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數(shù)學解題教學中,可以從“對不對?如何想到的?是否有其它解法?能拓展嗎?能應用嗎?能歸類嗎?”六個方面來提高教師的問題意識.
【關鍵詞】 ?數(shù)學解題;問題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
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作為一名數(shù)學教師,不僅要善于解決問題,更要善于提出問題,這對于提高自身數(shù)學素質(zhì)、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具有重要意義.那么,如何提出問題呢?下面就數(shù)學解題中如何提出問題的一些方法,與大家進行交流.
1 ?對不對?
對于任何一個數(shù)學問題及其解答,我們都不能盲從別人,不能迷信權(quán)威,而必須要有自己的判斷,通過親自解答或驗證或思考,判斷問題及解答的正誤,并表明自己的觀點.
例1 ?《中學生數(shù)學》2014年4月(下)智慧窗第5題為:圖1是有八個相同的圓排成兩行組成的.能平分此圖面積的直線稱為“平分線”,則這樣的“平分線”共有幾條?
蘇州大學數(shù)學科學學院周士藩老師給出的答案是:將圖中第2行中的左、右兩個圓刪去(圖2中有陰影的兩個圓),于是剩下的六個圓是一個中心對稱圖形,它的對稱中心是點O,過O點的任何一條直線l(但是直線l不與有陰影的兩個圓相交)必將此中心對稱圖形的面積平分.然后將刪去的兩個圓補上,因為這兩個圓正好在平分線的兩旁,可見直線l將原圖1的面積平分,故l是“平分線”,所以這樣的“平分線”共有無限多條.
評析 ?上述解答事實上是不完整的,因為這樣的“平分線”還有兩條,它們不同于圖2中過O點的直線l.
方法一 ?如圖3,將原圖分為左、右兩部分(左邊兩個圓,右邊六個圓),它們均為中心對稱圖形,于是過它們的對稱中心A、B的直線就將原圖1的面積平分.
方法二 :如圖4,將原圖補成一個大矩形,則過大矩形的對稱中心B與空白部分的小矩形的對稱中心A的直線就將原圖1的面積平分.
大學教師解答一個小小的初中問題也有考慮不周的時候.可見,問一個“對不對”還是很有必要的. ?2 ?如何想到的?
解題中僅僅告訴學生怎樣解、應用怎樣的方法是遠遠不夠的,最重要的恐怕還是:這樣的解題思路是如何想到的?在解題思路的探索過程中遇到了怎樣的困難?又是怎樣克服困難的?這對于學生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是很重要的.
例2 ?如圖5,△ABC的內(nèi)、外角平分線相交于D,連結(jié)AD,若∠BDC=α,求∠CAD=?
思路分析 ?拿到題目之后覺得很眼熟,馬上想到一個很類似的題目“如圖6,△ABC的內(nèi)、外角平分線相交于D,若∠A=m°,求∠D=?”這個問題解決起來比較容易,即:
根據(jù)已知條件可設:
5 ?能應用嗎?
美國著名數(shù)學家G·波利亞在他的名著《怎樣解題》中有一句名言:“你能不能把結(jié)果或方法用于其他問題?”
對于一些典型習題、有代表性習題,記住它們的結(jié)論或解題思路方法,并將其應用于解決其它問題,是解決問題的一種重要途徑. ?6 ?能歸類嗎?
歸類的目的是使知識或方法系統(tǒng)化,從而加深對數(shù)學知識、思想方法的理解,提高對問題的認識.因此,解題后的歸類工作就是必要的了.歸類的方向可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知識角度,二是思想方法角度.
知識角度可以是定義、法則、公式、性質(zhì)、定理等的應用,也可以是課外知識的歸類總結(jié).
思想方法角度可以是:常用數(shù)學思想、數(shù)學方法的應用,也可以是某種解題技巧的歸類總結(jié)。
以上六個問題僅僅是自己的一點見解,希望它對各位教師的教學、教研、論文寫作能有所啟迪,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 楊瀚書,馬蓓蓓.一道比預設更精彩的中考填空題[J].數(shù)學課程實踐與探索,2010(4).
中學數(shù)學雜志(初中版)2019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