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雙
摘?要:本文以蘇科版七年級下冊《鳥類》的教學為例,論述了利用生活元素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主線的做法,并對這節(jié)課的設計和實施進行了較為深刻的反思。
關鍵詞:生活;教學主線;鳥類
中圖分類號:G633.9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23-061-2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是探究鳥類適應空中飛行生活的特征,因此,探究方向就是這節(jié)課的教學主線,即鳥類的外形特征、運動特征、消化特征、呼吸特征、循環(huán)特征。但是如果簡單地羅列這五個活動,那必然枯燥乏味,因此,筆者考慮從學生已有生活常識和經驗出發(fā),引導學生將鳥的生理結構與人類的自身生理結構進行比較,在比較的過程中帶領學生找到探究方向。根據(jù)思考,筆者將本課的教學主線擬定如下:外形篇——運動篇——消化篇——呼吸篇——循環(huán)篇。
一、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開始上課,教師先播放視頻“多姿多彩的鳥類”,給學生展示了一個姿態(tài)萬千的鳥類世界,營造了一個學習鳥類的課堂氛圍,將學生帶進了鳥類王國,為學生總體上認識鳥類建立了良好的基礎。
(二)探究家鴿適應空中飛行的外形特征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家鴿及其他鳥類標本,及時記錄觀察筆記,小組合作討論家鴿適應空中生活的外形特征,思考家鴿的外形特征對飛行的意義。
(三)探究家鴿適應空中飛行的運動特征
家鴿具有一對寬大的翼,翼的上下扇動需要發(fā)達的胸肌來牽引它,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觸摸家鴿,觀察家鴿解剖標本,再結合生活中吃的鵪鶉肉,感受家鴿發(fā)達的胸肌。
1.仔細觀察家鴿骨骼標本,用最精練的詞語來形容它的結構特點,并記錄在課堂活動單上。
2.小組代表描述日常生活中啃豬骨頭和雞骨頭時的對比感受,PPT出示鳥類長骨和豬長骨圖片,通過比較,猜測哪張圖片是鳥類長骨,哪張圖片是豬長骨。
3.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人體骨骼模型和家鴿骨骼標本,重點比較人類和家鴿的胸骨結構,以引起學生有所發(fā)現(xiàn)。
(四)探究家鴿適應空中飛行的消化特征
資料1:雀行鳥的一天所吃的食物,相當于自身體重的10%~30%。蜂鳥一天所吃的蜜漿,約等于它體重的2倍。體重為1500克的雀鷹,能在一晝夜吃掉800~1000克的肉。
資料2:鳥喙內沒有牙齒,食物吞咽后在嗉囊內得到軟化,鳥的肌胃發(fā)達,能與吃進的砂粒一起磨碎食物,鳥的大腸粗短,不能貯存糞便,糞便很快會排出體外,減輕身體的重量。雀形類的鳥吃的谷物、果實或昆蟲,經消化吸收后形成殘渣,1.5小時后隨糞便排出。綠頭鴨吃進的食物,經消化吸收后形成殘渣,0.5小時后就隨糞便排出。
【設計意圖】 學生通過對鳥類和人類消化系統(tǒng)的結構比較,充分理解了鳥類之所以能適應空中飛行生活,是因為它具有強大的消化系統(tǒng)。
(五)探究家鴿適應空中飛行的呼吸特征
觀看鳥類呼吸視頻,教師演示鳥類雙重呼吸模型,比較人類的呼吸方式,并結合課堂活動單提供的資料3,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了解鳥類特有的呼吸方式,總結鳥類適應空中飛行的呼吸特征及該特征對飛行的意義。
課堂活動單:
資料3:家鴿不僅有發(fā)達的肺,還有一些與肺相通的氣囊,家鴿的氣囊一共有9個。家鴿在飛行時消耗的氧氣要比靜止棲息時多20幾倍,家鴿如何完成這么多氧氣的吸收的呢?當兩翼舉起時,外界的空氣就進入肺里。大量空氣在肺內進行氣體交換。也有一部分空氣進入氣囊。當兩翼下垂時,氣囊收縮,氣囊里的空氣經過肺又進行一次氣體交換。最后氣體排出體外。家鴿不管是在吸氣時還是呼氣時,肺內都有新鮮的空氣進行氣體交換,這種呼吸方式稱作雙重呼吸,呼吸的效率(獲得氧氣的能力)比較高。
【設計意圖】 雙重呼吸是個難點,學生理解較困難,通過視頻、模型,以及與人類呼吸方式的比較突破此難點。
(六)探究家鴿適應空中飛行的血液循環(huán)特征
鳥類通過發(fā)達的消化系統(tǒng)吸收的營養(yǎng)物質,通過呼吸系統(tǒng)吸收的氧氣,要將這些物質運輸?shù)缴眢w各處,就需要發(fā)達的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通過課堂活動單提供的3則資料,小組合作學習,完成活動單上的問題,并總結鳥類適應空中飛行的血液循環(huán)特征及該特征對飛行的意義。
課堂活動單:
資料4:鳥類的心臟與哺乳動物的心臟一樣,都分為四個腔,動脈血和靜脈血可以完全分開,(動脈血含氧量高,靜脈血含氧量低)這種完全雙循環(huán)血液輸氧能力高,細胞內的呼吸作用有足夠的氧氣,所以體內產生的能量多,當然產生的熱量也多,故鳥類體溫恒定,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增大。
資料5:鳥與人心臟大小及心搏次數(shù)(心率)數(shù)的比較結論:
(1)家鴿心臟有腔,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是否完善(是/否),體溫。
(2)一般來說,飛行能力越強的鳥,心臟所占體重的百分比越,心搏次數(shù)越。
(3)與人比較,鳥為了適于飛行生活,需要消耗大量的,所以食量,呼吸功能強.而體內有機物、氧氣等物質的運輸,需要系統(tǒng)來完成。
(七)總結家鴿適應空中飛行生活的特征
通過板書小結課堂,明確生物具有適應環(huán)境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以及生物體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最后學以致用,結合今天所學內容,回答企鵝或鴕鳥為什么不能飛行,鞏固知識點。
二、教學反思
本設計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做到了以下三點:
一是拉近了生物教學與生活的距離。生活就是教育,生活就是教材,初中生物教學應該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走進學生生活,從而才能更好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二是運用了比較法教學。通過比較法教學,可使學生在已有生活經驗以及前概念的基礎上,通過比較分析,由此及彼,學習新的概念,擴大原有知識體系,建立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加深理解,使之系統(tǒng)化。
三是采用了課堂活動導學單。課堂活動單是學生活動的“地圖”,有了這份“地圖”,學生能明確學習目標,課堂上教師可以省去一些大篇幅內容的講授環(huán)節(jié),將這部分內容呈現(xiàn)在課堂活動單上,可以給學生留出更多的時間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展示學習。
(作者單位:太倉市陸渡中學,江蘇 太倉215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