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花
摘?要:描述性評價通常是在教學中進行的,不作評價記錄,其結(jié)果也不作為對學生進行總結(jié)性評價的依據(jù)。描述性評價重視從學生日常表現(xiàn)中提取信息,通過收集學生日常學習情況和教師指導情況以及課堂氣氛信息,幫助教師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要,隨時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提高教學效率。本文闡述了描述性課堂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中的導向功能。
關(guān)鍵詞:描述性;課堂教學評價;導向功能
中圖分類號:G623.2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23-023-2
課堂評價是我們開啟學生心靈及智慧之窗的有效鑰匙。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適時、正確地運用評價手段,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氣氛,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由于教育的復雜性和人的復雜性,測驗結(jié)果采用記分或等級評定的方式并不能完全反映學生真實的學習水平。教師若采用語言文字對學生的興趣、情感、態(tài)度、創(chuàng)造性以及合作精神進行描述性評價,則能使學生更客觀地了解自己,便于教師更全面地了解教學情況,為學生非語言因素的發(fā)展提供幫助和指導。下面筆者談談描述性評價的實施策略。
一、我見過:這樣的課堂教學評價
在課堂教學中,評價是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重要手段。我們教師每天每節(jié)課都在評價,可又有多少教師會思考自己的評價是否有效?教師經(jīng)常熱情洋溢地表揚、鼓勵學生,或?qū)W生的發(fā)言做出評價,這無疑是正確的。但是,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究竟做得怎么樣呢?
1.程序化的課堂教學評價
不知從何時起,不少課堂里開始掀起一股運用掌聲、口號聲進行評價的熱潮,掌聲是整齊劃一的“啪、啪、啪啪啪”,口號聲也是整齊響亮的“棒,棒,你真棒!”在低年級課堂中適當運用這樣的評價方式,也許有一定的效果,但小學中高年級的課堂中經(jīng)常采用這樣的評價方式,是沒有多大的意義的。因為這樣的評價是程式化,對誰的表揚都一個樣,缺乏針對性,缺乏真情,對稍具感悟能力和自我意識的學生來說,心靈的震撼力是很小的。
2.打擊性的課堂教學評價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評價中,總看不到學生的優(yōu)點,看不到學生學習的閃光點,而是緊緊盯住學生言行中的缺點不放,一點錯誤和不足也不允許存在。批評和指責往往要多于表揚,教師習慣于居高臨下,習慣于對學生擬定一個評價的統(tǒng)一標準,對達不到要標準或偏離標準的言行舉止常常輕易地提出批評,甚至可以指責、挖苦、諷刺。
3.無效率的課堂教學評價
當今語文課堂上,有不少老師為了保持學生的積極性,反復使用“很好”、“很棒”這類單一肯定的評價語言充斥課堂,殊不知這樣的含糊評價,缺乏因勢利導的作用,使學生找不到被表揚的感覺,根本起不到真正激勵學生的作用。教師不從學生的表現(xiàn)實際出發(fā),缺少應有的理性分析。
二、我嘗試:描述性課堂教學評價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藝術(shù)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shù)?!鼻‘?shù)剡\用描述性課堂評價,課堂一定能充滿生機,顯示出其它評價形式所沒有的優(yōu)越性。
1.描述性評價的適合性
描述性課堂教學評價的適合性可以解讀為“適時、適度、適量、適宜”。教育學家布萊克·威廉提出,有益的教師反饋應該是:具體的、描述性的和及時的。里面提到的“及時”,就是評價的基本原則。其次,評價要適度。評價的詞語與評價的事情應該要對得上號,不能過度夸張。再次,評價要適量。適可而止,不能濫用。最后,評價要適宜。教師不能總是用那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浮泛空洞的語言來評價學生,像“好”、“不錯”、“很棒”等等。記得在跟學生上《荷花》這篇課文時,請同學讀課文,部分同學抑揚頓挫中把課文讀得正確、流暢而又聲情并茂,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我是這樣評價學生的:“讀得真不錯!聽得出你是將自己的理解讀出來了!”“聽你的朗讀真是一種享受!”因為對學生不同的評價、個性的評價、適合的評價,每個學生都覺得自己是與眾不同的,雖然讀著相同的文字,學生卻樂此不疲,課堂也變得異彩紛呈。
2.描述性評價的人文性
人文性的課堂是民主的課堂,民主的課堂中師生是互相尊重的關(guān)系,“蹲下來和學生交流”,不在蹲下來的形式,而在教師尊重學生的實質(zhì)。比如在教授《宋慶齡故居的樟樹》這篇課文時,我出示了這樣一個思考題:搜集宋慶齡的有關(guān)資料,說說人們?yōu)槭裁纯倫墼谒示拥膬煽谜翗淝傲粲凹o念。課堂陷入了冷場,我接著說,我相信你想的跟我想的是一樣的。我希望通過這充滿人文關(guān)懷的話化解學生在課堂中的尷尬,從而小心翼翼地保護了學生的心靈。
3.描述性評價的靈活性
描述性課堂教學評價不能過于簡單化,教條化,教師可以詼諧幽默、機智巧妙、獨特創(chuàng)新地運用豐富多變的語言來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定。評價也不一定用語言或物質(zhì)獎勵,教師的一個手勢,動作,如舉個大拇指、拍個手、愛撫孩子的腦袋、一個微笑、一個點頭贊賞的目光等,都可以帶給學生莫大的安慰與鼓勵。如在教學《石榴》時,我請一個學生朗讀課文,讓其他學生邊聽邊想象情節(jié)。學生聲請并茂的朗讀,仿佛把大家?guī)肓斯麑嵗劾鄣墓麍@。這個學生讀完后,我看了看全班學生,煞有介事地說:“這位同學讀得多好,王苗苗同學聽得入迷了。我發(fā)現(xiàn)他在邊看邊聽的過程中,使勁咽過兩次口水?!?/p>
4.描述性評價的導向性
課堂評價不能單純?yōu)樵u價而評價,課堂評價要為課堂教學服務。課堂中的評價要體現(xiàn)引導性功能,以鼓勵為主,但也要有批評評價。教師應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不過早做總結(jié)性評價,可以表揚學生“愛思考,有獨到的見解”、“橫看成嶺側(cè)成峰”、“能從不同角度來看問題”以此鼓勵引導其他學生說出更多的想法,讓課堂生成得更加精彩紛呈。
三、我反思:入乎其內(nèi)?化乎其中
描述性學生評價集中體現(xiàn)了質(zhì)性評價的理念,是對分數(shù)評價等量化評價的一種有效補充。這種評價著重從整體的人的視野出發(fā),關(guān)注那些學校教育里常被忽略而實際上對學生的成長來說非常重要的不可被測量的東西。在師生日常教育教學交往過程的細節(jié)和行為中,老師對學生思想和行為的用心觀察與傾聽、描述與理釋,可以洞悉學生不可測量的方面,進而更加理解他們的個性特點和生存狀態(tài),以此為其進一步成長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不管意識到與否,人的任何行為總帶有某種立場,對課堂教學和學生評價來說也是如此。若真正確立了傾聽、理解、引導、欣賞、等待和研究學生的創(chuàng)造和思想的評價觀,師生之間就會少一些劍拔弩張的對抗和緊張,多一些心理、人格層面上的教學相長;學生之間也會少一些惡性競爭,多一些相互欣賞和交往;學校里會更多一些從容、自信、安全和淡定。
如果說一堂成功的課是一曲動人的交響樂的話,那么課堂評價則無疑是這首樂曲中的一個個震撼心靈的音符。因此,教師的描述性評價語言要“美”一點,“準”一點,指向力求具體明確,效果應該是實實在在,評價應避免過“濫”,努力讓評價多一點“價值”,讓廣大學生“受益”。
(作者單位:南京市文靖東路小學,江蘇 南京2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