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風
(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qū)萬莊鎮(zhèn)大伍龍小學,河北 廊坊 065000)
當前語文閱讀資源匱乏、閱讀時間無保證、閱讀隨意。針對這些問題,我感覺應從課堂閱讀教學入手,以比較閱讀為“橋”,促進學生的課外閱讀。這樣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保證閱讀時間并正確引導,讓學生在書海中徜徉積累語言,陶冶情操,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要做到以比較閱讀為“橋”,促進學生的課外閱讀,就必須注意以下問題:
課內外閱讀結合點的選取,對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非常關鍵。比如:
在講《老人與海鷗》一課時,因為其所在單元的幾篇課文(22* 跑進家來的松鼠23 最后一頭戰(zhàn)象24* 金色的腳印)都是展現(xiàn)人與動物之間美好情感的文章。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把握本單元的主題,感悟人與動物應該和諧相處的主題,教師設計了一篇課外閱讀文《山中人虎情》與《老人與海鷗》作比較閱讀。
教學思路是先讓學生課下預習《山中人虎情》一文,做適當預習題,然后進行比較閱讀教學。授課的切入點放在兩課在表達情感上的共同之處。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回顧《老人與海鷗》學習后的感想,并歸納出相應的文章脈絡。然后,讓學生依照梳理《老人與海鷗》脈絡的方法找出《山中人虎情》的行文線索,進而感悟“人與虎”之間的那份難得的情緣。之后,再以表格的形式來展現(xiàn)兩文在文章結構、思想感情和表現(xiàn)主題的異同上。最后,布置的課后作業(yè):課下搜集其他表現(xiàn)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文章,進行品讀。
課上,老師先引領學生回顧了《金色的腳印》一文,并讓學生復述“狐貍救子”的三個事件,找出了文中運用的各種表現(xiàn)手法。比如文中寫到老狐貍的“調虎離山”之計時,描寫了一系列動詞:“大搖大擺”、“迅速轉身”等詞語,讓學生通過抓住關鍵詞的方法,去再次體會老狐貍的救子心切,用盡心機。然后再讓學生在《母狗婭蒙的舐犢之情》一文中,尋找母狗婭蒙表現(xiàn)愛子情切的詞語。如文中體現(xiàn)母狗婭蒙的愛子之情的動作、神情的語句。如:“發(fā)現(xiàn)有陌生人闖近,婭蒙豎起耳朵迅速站起來躥出狗窩,并沖著他們不??穹?。沒想到母狗的這一舉動非但沒有嚇走陌生人”中的“豎”、“迅速”、“ 躥”、“ 躥”、“狂吠”等,這些詞都是表現(xiàn)母狗婭蒙的愛子之情的。讓學生與狐貍救子的動作描寫及用意表達做比較閱讀,學生就很容易理解出母狗婭蒙的舐犢情深。最后,課后作業(yè)是:讓學生課下去搜集能表現(xiàn)動物及人類舐犢情深的文章去閱讀。這樣,既增強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拓展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視野。同時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學生閱讀的動力會更足,興趣會更濃。
寫景的文章是以描寫大自然中的各種景物,以及人們生活中的某些建筑設施等為主要內容的記敘文。就是運用生動的語言把自然景物和社會環(huán)境的狀態(tài)、特征,從形態(tài)、色彩、聲音、氣味以及氛圍、意境等方面,真實、具體、形象的描繪出來,再現(xiàn)于讀者面前,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小學生對于寫景文章的學習更多關注文章描繪出的畫面,從感性理解的更多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培養(yǎng)學生多讀多體會的習慣。
比如,教師在執(zhí)教了寫景散文《山雨》之后,就與學生一起搜集了大量的描寫“雨景”的文章,從中挑選了一篇《暴雨即景》與《山雨》進行比較閱讀?!渡接辍肥且黄馁|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獨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聯(lián)想、清新的筆調向讀者展示了一幅有聲有色的山林雨景圖,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那分濃濃的喜愛之情。課文是按雨來、雨中、雨后的順序寫的。語言生動形象,作者善于通過視覺和聽覺所及,發(fā)揮合理而新奇的想象和聯(lián)想,并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繪出山雨的特點?!侗┯昙淳啊穭t是側重從暴雨給城市的花園、街道、車窗、巷弄等每個角落,帶來的暴雨洗禮的場景來描寫,屬于側描描寫?!渡接辍放c《暴雨即景》的比較閱讀,教師的比較點確定為不同作者描寫雨景的行文結構的不同?!渡接辍肥前从陙?、雨中、雨后的時間順序寫的;《暴雨即景》則是按照花園、街道、車窗、巷弄等不同的空間角度來寫的。兩者比較閱讀可以讓學生感受到運用不同的時空順序來描寫景致,以及給人的不同視覺感官。這樣的比較閱讀不僅開闊了學生對于寫景文章的閱讀視野,同時也明確了學生閱讀課外寫景文章的思路。最后,在課后的作業(yè)安排中,教師讓學生去搜集課外描寫不同“雨景”的文章,感受不同作者筆下不同的雨景畫面。
“比較閱讀”的運用可以極大的促進學生的課外閱讀數(shù)量提升,增強學生的閱讀感悟,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教師在進行比較閱讀時,還應該注重及時收集、交流學生的課外閱讀感悟。因為對于小學生而言,只有閱讀沒有交流,是不行的。這樣會慢慢降低學生的閱讀欲望,也會逐漸使學生產生懈怠情緒。久而久之,就會流于形式。因此,教師在布置了課外閱讀任務之后,應該定時安排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課外閱讀的交流展示,給予每個學生展示自己閱讀感悟的機會。當然,可以采用不同的展示形式,如:讀后感、摘錄語等。這樣,學生就會感到進行課外閱讀是件有趣味,有規(guī)律可循的事,也就會逐漸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好習慣。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以比較閱讀為突破口,加強課內外閱讀的銜接,促進學生的課外閱讀,逐漸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