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燕
(新疆省第一師九團中學,新疆 阿拉爾 843300)
語言情境是指對話發(fā)生的場景、環(huán)境以及在發(fā)生過程中出現的一些語言對象?!盎谡Z言情境的英語詞匯教學方略”就是通過特定語境中的語言現象來幫助學生理解新詞匯的含義和搭配規(guī)則。根據二語習得理論,要想掌握詞語的真正含義,就要將詞語放到真正的語境之中進行理解,切不可把詞匯和語言情境割裂開來看待?;诖耍P者擬從以下幾方面闡述該教學方式。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筆者得出一個結論,直接教授詞匯是最常見的教學方式,它將單詞的中文釋義一一列出,這種模式在某種程度上無疑是有用的,但如果想要進一步提高學生準確運用詞匯的能力,就要發(fā)揮間接詞匯教學的作用。
每一次當教師采用直接告知學生單詞中文含義的教學方法時,學生就少了一次通過語言情境理解單詞的機會。應當引起我們注意的是,利用語言情境學習單詞這種技能唯有通過大量的、重復的練習才能獲得。在此教學方法中,教師應該做的就是引導學生通過上下文線索在現學詞匯的基礎上揣測詞義,從而不斷擴大自己的詞匯量。那么通過上下文猜測詞義的方式該如何具體操作呢?讓我們來看一個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例子:“The small town had most of the amenity: bars,libraries, post offices, hospitals and schools.”。這句話中的生詞為“amenity”,當我們遇到這個不認識的詞時可以先跳過去,直接閱讀下一句,發(fā)現bars、libraries、post offices、hospitals and schools均是城市生活中常見的場所,可以看出這幾個場所隸屬amenity,進而可推斷amenity的意思是“城市生活設施”。由此可見,把單詞放在上下文的語言情境中理解使單詞具有了動態(tài)性,單詞的釋義不再停留在詞條表面,能夠與前后的段落建立起千絲萬縷的聯系。
值得注意的是,英語試卷中的閱讀理解部分也常常出現猜測詞義的題型,廣大的英語教師可由此得到啟發(fā)——培養(yǎng)學生利用上下文語境猜詞的能力。與只有孤零零的中文釋義的英語生詞相比,放在上下文中的生詞更易于理解,不再是一個個“孤島”。
在英文文本中常常見到一詞多義的用法,詞義隨著語言情境的變化而改變,想要牢固掌握這類具有多個意思的詞匯,必須回歸定義,從詞典中追根溯源,比較各個意義之間的異同。
詞典在定義詞匯這一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一方面它由權威編纂,與市面上出版的詞匯解析相比可靠性較高,另一方面詞典中的意思比較完備,幾乎覆蓋所有的常見釋義。如果你發(fā)現文本中出現的單詞是已經學過的,但卻不能很好地串聯解釋上下文,那么首先要考慮訴諸詞典。例如在講解“The novel is filled with references to his childhood in China.”這一句話時,reference如果按照以前學過的意思理解為“參考”的話,這句話就無法解釋通順。當時,學生感到很疑惑,筆者便讓學生翻開詞典,找到含有reference的這一頁,發(fā)現這個單詞有6個含義,其中第三個意思是“something you speak or write to somebody”。這個意思與之前講的“參考”完全不同,直譯為中文就是“你向他人提及過的事”,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很好地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一詞多義”作為英語中常見的語言現象,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卻并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在不同語言情境下的詞義變化、搭配規(guī)則的變化紛繁復雜,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利用詞典釋義確定詞義的能力,莫讓變幻的詞義成為詞匯學習的“攔路虎”。
圖片具有生動形象的特點,這是其他語言情境形式所不能代替的,也正是這一特點賦予圖片在英語詞匯教學方面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在平時的講課過程中筆者總結出學生理解英語有兩大困難:第一個困難是學生的反應速度不夠,不能夠在大腦里迅速地搜索相應的詞匯,換句話說就是中文和英文之間還沒有形成緊密的映射關系。第二個困難是學生有時難以將單詞與其詞義對應,在詞義的理解上存在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圖片就有了用武之地。例如在講解“beard”和“mustache”這兩個詞時,筆者為了讓學生區(qū)分出什么樣的胡子是mustache,什么樣的胡子是beard,特地從網上下載了兩幅留胡子的名人照片——魯迅和海明威,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到魯迅先生留的胡子在上唇,筆者在旁邊批注“mustache”;而海明威的胡子則長在下巴上,遍布整個下頜,筆者在旁邊批注為“beard”。兩張圖片把學生帶入了真實的語言情境中,beard和mustache這兩個詞語的區(qū)別也就一目了然。這種利用圖片呈現單詞含義的方式無疑更加生動,不但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詞匯學習者減少對母語的依賴程度、跳過母語的影響直接形成實物與英文詞匯之間的聯系。更重要的是,圖片創(chuàng)設的語言情境能夠更好地強化學生對詞匯的記憶。筆者在講解單詞時經常給理解上存在困難的詞匯配上對應的圖片,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詞匯,這一做法收獲了良好的成效。
一張生動形象的圖片往往就是一個極好的語言情境,市面上很多流行的背單詞軟件在設計產品時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教師在教授詞匯時不妨利用背單詞軟件里面的圖片,將文本形式的定義與圖片形式的語言情境有機結合,這樣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詞匯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