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乃平
(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儒溪中學,貴州 遵義 563300)
前言:高中語文教學中尤為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閱讀能力本就與學生語文知識積累、閱讀邏輯、文章思想分析等有很大關聯(lián),對于學生語文學習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當下的語文閱讀教學不僅是為了成績的提高,也是促進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全面的思維邏輯,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高中學習任務重,學生往往需要投入很多時間在學習上,對于教師的教學也會進行有選擇性地傾斜。在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沒有準確把握學生的語文基礎,在課程設計上按照既定的教學大綱進行,沒有考慮到學生學習時的根本需求,導致不少學生將語文課本上的內容進行簡單學習之后就以為滿足學習任務,忽視了課文閱讀理解的重要性,也忽視了教師課堂教學中存在的重難點,出現(xiàn)在語文課上寫其他作業(yè)等情況,不利于學生語文知識積累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高中教學是更容易接觸教學新理念新模式的教學階段,這也導致了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特別重視新教學模式和技術的應用,但是由于教師本身能力的局限性,無法真正發(fā)揮出實際的教學效果,導致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反面影響。比如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不少語文教師接觸到多媒體技術后,出現(xiàn)過于依賴的現(xiàn)象,課堂教學按照課件進行,缺乏更多的知識拓展和深化,導致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大大削減[1]。
雖然高中教學本身就對成績特別重視,但是只看成績論評價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對于語文教學而言更應提升學生社會認知、人格完善、民族文化傳承等作為學習的關鍵。但是高中階段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面臨著升學壓力,成績高分才是當下教育評價中最重要的內容,所以教學中教師以大綱為核心,學生以死記硬背為方法,很難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探索能力的提升,也無法真正推動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提高。
語文本身就與生活難以割舍,語文閱讀中更是需要結合一定的閱讀情境進行學習,才更能提高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需要教師運用語言結合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增進其體驗感受。教師首先需要運用富有情感的語言從文章中喚起學生生活經(jīng)歷和感受,再者借助多媒體技術構造更加深刻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激發(fā)學習興趣,最后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深入探索文章思想情感的社會表達等,以提升學生對語文閱讀的全面認識[2]。比如在學習高中課文《我有一個夢想》時,教師可以結合一些美國近現(xiàn)代歷史為學生構建出當時種族歧視的嚴重性,學生對于馬丁路德金的演講背景有深入了解后,更能感受到其為種族平等追求的偉大精神。教師在具體教學中還可以鼓勵學生討論自己有什么夢想,激發(fā)學生自我認知和本我探索,追求超我的體驗,使學生更多地理解到課文中堅持不懈、敢于追求的積極人生態(tài)度。
高中生的接受能力有很大提升,對于各種知識的理解和辨別能力也有一定的進步,但是在語文積累上常常還有所欠缺。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立足教材,進行發(fā)散式教學,豐富語文課堂知識,拓展學生學習視野。現(xiàn)代信息技術早就應用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只是很多教師在應用時局限在簡單的課件使用上,對于網(wǎng)絡上豐富的教學資源卻缺乏全面的發(fā)掘。教師可以使用信息技術擴展課文學習背景,將知識進行全面性、分層性、多角度整理,使學生對課文背景有很加全面的認識,更有利于學生在閱讀理解上的認知[3]。比如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一文時,學生對于文中很多人物細節(jié)難以準確把握,教師可以播放一段相關的視頻,讓學生結合課文進行人物分析,也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把握更加深刻。
高中教學課堂主導者是教師,但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更應該是學生,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能力,是當下教學發(fā)展中的一個重要應用方法。教師在課堂上以主導者身份進行課堂實際進展的把控,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學生也是在教師教學目標的指引下,通過合作互助,共同探索學習。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出教師的引導作用,在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有一定的了解之后,設計合理的教學計劃,引導學生尋找閱讀技巧,掌握合理的閱讀方法,在師生、同學間的交流互動中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4]。
結語:總之,對于高中語文教學而言,需要教師將情境創(chuàng)設與信息技術應用結合起來,通過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課堂功能的強化,提高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在教師引導下,促進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