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霞
關鍵字:革命紀念館 紅色教育作用
從某種角度去看,革命紀念館是對我國部分革命歷史進行等比例縮小的模型。人們通過參觀革命紀念館,可以深入了解我國的革命文化、接受黨性教育,這對我國人民愛國熱情的提升以及奉獻意識的形成是大有裨益的。與此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我國傳統(tǒng)文化以及品質的繼承與發(fā)展。
革命紀念館的本質是一種具有紀念性質的博物館,“革命”二字是該博物館的主題和具體內涵,其存在主要是為了對近、現(xiàn)代革命史上的杰出人物、重大事件、革命遺址等進行紀念,以提醒國人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同時也起黨性教育、宣傳革命文化的作用。
革命紀念館作為重大歷史事件以及歷史人物的紀念場所,不僅是弘揚和展示時代精神以及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窗口與載體,同時還是我國宣傳革命精神、傳播紅色文化、培育國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平臺之一。此外,設立革命紀念館,不但能使人們更加全面、深入地認識中國近代史,還能通過館藏的紅色資源對參觀者進行紅色思想教育,引導參觀者切實感受這些資源中所蘊含的優(yōu)秀精神品質。革命紀念館的這一特殊性質,使得其承擔起了對國民尤其是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tǒng)、愛國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提高國民道德水平以及共產主義覺悟的任務。作為存儲紅色革命文化資源的主要載體之一,革命紀念館中蘊含著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秀傳統(tǒng),與此同時,還能映射革命先烈們的堅定信念和理想,從紅色教育的角度去看,革命紀念館可以為之提供最為厚重、珍貴的教育素材。因此,不斷挖掘革命紀念館的紅色教育潛能是很有必要的,因為這不僅有利于紅色資源作用的充分發(fā)揮,同時還能促進紅色基因的傳承,繼而還能有效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全面提升國民的思想道德水平。
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對“文化自信”進行了反復強調,也正因為此,“文化自信”成了近些年我國發(fā)展進程中的熱門詞匯。所謂“文化自信”,主要是指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以及一個民族能充分肯定和踐行自身的文化價值,還能對自身文化的生命力抱有堅定信心。誠如上文所述,革命紀念館在黨性教育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于黨員干部來說,黨性是其立身、立業(yè)、立德、立言的基礎,黨性鍛煉以及黨性教育是中國共產黨在進行政治建設過程中最為基礎和經常性的工作。
當今時代,加強對黨員干部進行黨性教育還是提高其素質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盡快實現(xiàn)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從黨性教育的視角去看,革命紀念館可以通過自身的基本陳列、相關文字說明、黨史現(xiàn)場教學、互聯(lián)網傳播等途徑使前來參觀的黨員同志在不知不覺中接受黨性教育,自覺提升自身的政治能力和政治覺悟,提高對黨的忠誠度,做到為黨盡職、為黨分憂、為民造福,增強自身的政治擔當意識,永遠保持共產黨人應有的政治本色。
總而言之,革命紀念館是傳播黨性教育的重要場所,其獨特的優(yōu)勢以及性質注定了其必然能為紅色教育的傳承與發(fā)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出一份寶貴且其他載體無法代替的力量。
社會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之外的,所有社會文化機構和與之有關的社會組織或者團體對全體社會成員展開的教育。很多人說,一座博物館就好比一座大學,因為其中不僅藏有豐富的歷史文物,同時還蘊含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與優(yōu)秀品質。革命紀念館因“革命”這一主題,意義更加獨特、深遠,其內容在增強國民文化自信與民族自信上有著常規(guī)博物館難以替代的優(yōu)勢。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這不僅是對革命紀念館存在價值的充分肯定,同時也是一種鞭策。
近些年,我國各地的革命紀念館逐漸加強了對本地紅色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也通過互聯(lián)網自媒體加強了自身的宣傳,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國史黨史教育的滲透力和感染力,擴充了其活動空間,提高了其在社會教育領域的引領作用。
情感是一座紀念館的靈魂。對于革命紀念館來說,其靈魂是革命情感,它基于對紅色革命資源的承載,能夠在全社會各類、各年齡段人群的國史黨史教育中實現(xiàn)革命歷史情感認同。與此同時,還能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思想道德提供精神指引和思想基礎。紅色文化是革命紀念館中的重要資源之一,其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內涵十分厚重,凝聚著非常鮮明的愛國愛民、追求理想、敢為人先的民族精神。這對參觀者來說有著重要且積極的社會教育教育意義。
革命紀念館是對黨員干部進行黨性教育的重要平臺之一,其在核心價值觀引領、培育理想信念、進行黨性教育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而這,又是其社會教育作用的另一種體現(xiàn)。在實際生活中,革命紀念館通過科學管理以及開放展示,可以吸引很多黨員干部和群眾自愿加入到革命文化的教育與宣傳活動中,這不僅可以使革命紀念館的紅色教育作用得以充分發(fā)揮,同時還能為群眾文化活動注入新的活力與內容;不僅能夠從情感上拉近黨員干部與群眾的距離,同時還能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對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進行“中國夢”的宣傳教育,并從這種氛圍中充分體驗信仰的力量。
革命紀念館實現(xiàn)教育功能的主要方式,是為參觀者陳列展覽革命時期的文物、文字。陳列展覽的最高水準是為觀者呈現(xiàn)文物、文字中所蘊含的精神。思想精神作為非文化的存在,對公共記憶的塑造有著非常積極的促進與推動作用,從而能在真正意義上使受眾有所見、有所思、有所得。一般來說,最受人歡迎的陳列展覽往往都能給普通觀眾講述一個令人流連忘發(fā)、引人深思、耐人尋味的完整故事,與此同時,又能給專業(yè)的工作者呈現(xiàn)一個有所收獲、有所借鑒、有所啟迪的可視空間。
現(xiàn)階段,我國大部分紀念館多是將故居或者舊址進行復原開放,基于此,配置能夠對其專屬歷史進行展示的基本陳列,通過大量真實的圖片、文物以及一些藝術作品、藝術性的歷史場景、影像資料展示等,對紀念館的主題進行具體闡述。文物的功能并不僅僅是對歷史進行簡單印證,同時還能以直觀、生動、形象的特點去感動人心,最能有效地為觀者昭示歷史所蘊含的巨大精神力量及真理,對鼓舞人、教育人有著難以估量的作用。
在革命紀念館中,其所涵蓋的每一張圖片、每一件史料、每一件文物,都有著其他事物所無法取代的說服力與生動性,閃耀著鮮明的感情色彩和濃烈的時代氣息,有著與黨和人民情感相系、血肉相連的精神優(yōu)勢,對人民群眾特別是對年輕一輩富有強烈的說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起著無可取代的陣地作用。
總而言之,革命紀念館對我國紅色教育的傳播與發(fā)展有著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同時還在很大程度上推動著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發(fā)展。因此,政府部門以及社會各界人士應當對革命紀念館的意義以及作用予以充分重視,不斷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其作用進行加強,以為我國的進步與發(fā)展提供有效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