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生物炭對三氯乙烯吸附特性及機理研究

      2019-01-11 01:18:38孟慶娟李鵬飛梁世超
      關(guān)鍵詞:芳香性極性表面積

      孟慶娟,劉 瑩,李鵬飛,梁世超,張 穎

      (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資源與環(huán)境學(xué)院,哈爾濱 150030)

      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是化工、醫(yī)藥、農(nóng)藥等行業(yè)最常見氯代溶劑之一[1],使用不當(dāng)導(dǎo)致TCE泄露和直接排放,污染水體、土壤和大氣環(huán)境,是地下水和土壤中常見污染物。動物試驗表明,TCE具有致癌、致畸、致突變效應(yīng)。流行病學(xué)調(diào)查表明,TCE對人類中樞神經(jīng)具有強烈抑制作用[2]。諸多國家已將其列入水中優(yōu)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單,環(huán)境標(biāo)準嚴格。美國飲用水TCE標(biāo)準為5 μg·L-1,日本地下水TCE標(biāo)準為30 μg·L-1,我國《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biāo)準》(GB5749-2006)規(guī)定飲用水中TCE濃度不得超過70μg·L-1[2]。增加生物炭可改善土壤物理結(jié)構(gòu)、生物學(xué)活性、促進作物產(chǎn)量增加。適宜添加秸稈生物炭可增加水稻產(chǎn)量,改善灘涂土壤結(jié)構(gòu),培肥地力[3];修復(fù)受重金屬污染土壤和水體,降低土壤重金屬活性和移動性,減少土壤中重金屬生物有效性[4]。玉米秸稈制備生物炭對土壤重金屬具有較好吸附效果[5]。馬建偉等研究竹炭對土壤和水中重金屬吸附,結(jié)果表明,添加生物質(zhì)炭可明顯提高土壤pH,降低Cu和Zn在土壤中移動性[6]。生物炭比表面積及吸附孔體積大,吸附性能較強,可增強土壤中微生物活性和多樣性,促進微生物對有機污物降解,對水中五氯酚和分散紅3B去除效果較好[7],Amstaetter等發(fā)現(xiàn),外源生物炭顯著增強土壤對有機污染物PAHs吸附能力[8],玉米秸稈生物炭顯著去除土壤中有機污染物阿特拉津[9]。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玉米、稻殼等農(nóng)業(yè)廢棄物制備生物炭對環(huán)境中重金屬及有機污染物修復(fù)等方面。探討其對作物產(chǎn)量和品質(zhì)、土壤理化性質(zhì)等影響,生物炭結(jié)構(gòu)及深度處理技術(shù)是該領(lǐng)域研究熱點[10]。我國生物炭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添加生物炭對土壤和作物產(chǎn)量的影響,有機污染物去除研究較多,有機氯代溶劑TCE吸附去除特性及其機理研究較少。

      本文以TCE為目標(biāo)污染物,采用自制生物炭為吸附材料,研究生物炭對TCE吸附特性,通過元素和熱重分析等方法表征生物炭,以探究其吸附機理,為TCE污染去除提供理論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試試劑

      三氯乙烯(TCE,99.0%)購自天津基準化學(xué)試劑有限公司。

      1.1.2 試驗生物炭

      選用玉米秸稈作為生物炭制備原料,秸稈購自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雙城區(qū),將玉米秸稈自然條件下風(fēng)干,去除葉部,蒸餾水多次清洗;烘箱中60℃烘干24 h,取出后剪成約1~3 cm小段,粉碎過100目篩;放入瓷舟后緩慢置于真空管式爐,厭氧條件下,分別以250、550和850℃熱解2 h,降至室溫后研磨成粉末狀,并分別標(biāo)記為C-250、C-550和C-850。

      1.2 方法

      1.2.1 生物炭對TCE吸附試驗

      ①生物炭吸附TCE平衡時間確定:分別稱取C-250、C-550和C-850生物炭1.00 g于50 mL血清瓶中,各加入20 mg·L-1TCE溶液50 mL,迅速壓蓋密封,每個濃度梯度設(shè)置1個不加生物炭樣品作為扣除揮發(fā)影響空白樣。置于25℃、150 r·min-1振蕩器中空氣振蕩,分別于10 min、30 min、1 h、2 h、4 h、8 h、12 h、24 h、48 h、72 h,離心取樣,頂空進樣測定TCE濃度。

      ②生物炭對TCE等溫吸附試驗:分別稱取C-250,C-550和C-850生物炭1.00 g于50 mL血清瓶中,各加入濃度為0.5~20 mg·L-1TCE溶液50 mL,迅速壓蓋密封,每個濃度梯度設(shè)置1個不加生物炭的空白樣。置于25℃、150 r·min-1振蕩器中空氣振蕩48 h,離心取樣,頂空進樣測定TCE濃度。

      1.2.2 TCE測定分析方法

      采用氣相色譜頂空進樣法測定TCE含量。島津GC-2014C氣相色譜儀:Angilen毛細管色譜柱GS-GasPro(30 m×0.32 mm),F(xiàn)ID檢測器,進樣量為100μL頂空氣體。

      具體條件:壓力98.5 kPa;分流比1:50;吹掃流量3.0 mL·min-1;進樣口溫度220℃;FID檢測器溫度250℃;柱溫采用程序升溫:60℃保留1 min,由70℃·min-1升至200℃保留3 min。氣體流量:氮氣流量40 mL·min-1,氫氣流量30 mL·min-1,空氣400 mL·min-1[11]。

      1.2.3 生物炭結(jié)構(gòu)與性質(zhì)表征

      ①元素分析:采用EA3000元素分析儀分析不同熱解溫度自制生物炭中C、H、N、O元素組成及其百分含量。

      ②傅立葉紅外光譜測定:以島津公司8400S型傅里葉紅外光譜儀作分析試驗,采用KBr壓片法測定,將樣品與KBr分別稱取適量并以1:200比例預(yù)處理后混磨壓片,掃描范圍為400~4 000 cm-1,自動基線矯正并作平滑處理記錄波譜圖,分析3種熱解溫度自制生物炭官能團。

      ③比表面積測定:使用比表面積分析儀測定生物炭比表面積。樣品真空干燥12 h后,采用多點BET法測定生物炭比表面積。

      ④熱重測定:使用熱重分析儀分別測定生物炭TG、DTG和DSC曲線。在N2條件下,以10℃·min-1速率升至800℃,使用熱重分析儀分別測定溫度變化下,生物炭樣品熱重(TG)曲線、差熱(DTG)曲線和差示掃描量熱曲線(DSC)。

      1.3 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

      采用Origin 8.0和Microsoft Excel 2010軟件繪制圖表并分析數(shù)據(jù)。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吸附試驗

      2.1.1 不同生物炭對TCE吸附平衡時間

      濃度為20 mg·L-1TCE在3種生物炭中吸附量與時間關(guān)系見圖1。

      由圖1可見,隨吸附時間增加,4 h前為快速吸附過程,4 h后為慢速吸附過程,24 h吸附達到平衡,3種生物炭對TCE吸附達最大值,濃度趨于穩(wěn)定。

      圖1 不同生物炭對TCE吸附動力學(xué)特性Fig.1 Kinetic studiesfor TCEadsorption in thedifferent biochars

      表1 不同生物炭吸附TCE 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溫模型擬合參數(shù)Table1 Coefficients and parameters of Freundlich and Langmuir isotherm fitting of TCE adsorption on biochars

      2.1.2 不同生物炭對TCE吸附等溫線

      等溫吸附曲線可評價不同生物炭對TCE吸附能力,3種生物炭對TCE等溫吸附曲線及非線性方程擬合系數(shù)分別見圖2和表1。

      由表1可知,由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擬合參數(shù)R2均大于0.97。由相關(guān)系數(shù)可見,F(xiàn)reundlich方程更適合擬合生物炭對TCE吸附過程。方程中KF值表示不同生物炭對TCE吸附容量,KF值越大,吸附能力越好。由表1可知,樣品C-550 KF值最大,說明C-550對TCE吸附能力最強。3種生物炭1/n均小于1.0,表明試驗范圍內(nèi),3種生物炭對TCE均可有效吸附。由Langmuir擬合參數(shù)中Qmax可見,隨熱解溫度升高,Qmax呈先增后降趨勢,C-550對TCE吸附量最大,最大吸附量為984.9379 mg·g-1。

      圖2 TCE在不同生物炭中吸附等溫線Fig.2 Adsorption isotherm of TCEin thedifferent biochars

      2.2 生物炭結(jié)構(gòu)與性質(zhì)

      2.2.1 元素分析

      通常情況下,秸稈中木質(zhì)素約占21.2%,纖維素約占51.2%,半纖維素約占24%。熱解碳化過程中,生物炭中有機質(zhì)成分分解,發(fā)生芳構(gòu)化縮聚而形成芳香性碳。3種不同熱解溫度下制備生物炭材料(C-250、C-550、C-850)中4種主要元素(C、H、N、O)百分比見表2。C-250生物炭中C、H、O、N含量分別為70.34%、4.29%、25.61%和1.17%;C-550生物炭中C、H、O、N含量分別為78.80%、2.37%、14.05%和0.92%;C-850生物炭中C、H、O、N含量分別為88.62%、0.94%、3.93%和0.85%。結(jié)果表明,3種生物炭材料中碳含量最高,且熱解溫度越高生物炭碳含量越高;氧元素含量較高,熱解溫度越高生物炭氧含量越低,含氧官能團越少;除碳氧含量以外,其余元素(H、N)含量相對較低,其含量隨熱解溫度增加而減少。

      表2 不同生物炭元素組成及原子比Table2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of thebiochars

      3種生物炭中不同原子比反映其分子結(jié)構(gòu)差異。其中H/C為反映生物炭脂肪性和芳香性重要數(shù)值,比值越小芳香性越強;O/C反映生物炭結(jié)構(gòu)中含氧基團數(shù)量;(O+N)/C表征生物炭極性,比值越大極性越強。因此,對比3種生物炭,隨溫度升高,芳香性逐漸升高、含氧官能團逐漸減少、極性逐漸降低。O/C和(N+O)/C均隨溫度升高降低,表明隨熱解溫度升高,生物炭表面親水性逐漸減弱,憎水性增強。

      2.2.2 傅里葉紅外光譜分析

      3種生物炭(C-250、C-550和C-850)紅外光譜圖譜見圖3。圖3中O-H伸縮振動(3 358.34 cm-1),此時僅C-250生物炭存在寬峰,來自羧基、酚類或醇類和樣品中水分。2 923.34 cm-1(C-250)處吸收峰為脂肪族C-H伸縮振動吸收峰,主要來自脂肪族化合物和碳水化合物。C-550和C-850中均無此吸收峰,表明熱解溫度升高,生物炭中H、O元素逐漸減少,與元素分析表征結(jié)果一致。在1 711.09 cm-1處吸收峰為羧酸C=O伸縮振動吸收,1 600 cm-1處吸收峰為C=O伸縮振動、-COO-反對稱伸縮振動及芳香環(huán)中C=C結(jié)構(gòu),1 369 cm-1和1 326.33 cm-1處吸收峰為O-H振動峰,其中含有木質(zhì)素芳香族結(jié)構(gòu)。1 070 cm-1處峰值代表脂肪族化合物C-O伸縮振動,在此范圍內(nèi),3種不同熱解溫度生物炭含有吸收峰數(shù)量為C-250>C-550>C-850。3種生物炭中,C-250紅外光譜吸收峰數(shù)量較高,說明在生物炭碳化過程中,隨熱解溫度升高,生物炭O-H、C=O、C-O等吸收峰逐漸減少至消失,生物炭中烴基、羧基逐漸減少至消失,生物炭極性減弱,芳香性增加。

      圖3 生物炭紅外光譜Fig.3 FTIR spectra of the biochars

      2.2.3 比表面積分析

      C-250、C-550和C-850生物炭比表面積分別為0.5119、3.2309和403.71 m2·g-1,樣品C-850比表面積遠高于其他2種,說明高溫過程是生物炭主要造孔階段。

      3種生物炭氮氣吸脫附等溫線見圖4。

      圖4 生物炭氮氣吸附解析等溫線Fig.4 Nitrogen 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s for biochars

      由圖4可知,C-550生物炭吸脫附等溫線符合第Ⅳ類吸附等溫線,其來自介孔材料吸脫附,在介孔材料中介孔表面單層-多層吸附和第Ⅱ類等溫線型前部分吸附路徑趨近一致,隨孔道中吸附發(fā)生凝聚現(xiàn)象。第Ⅳ吸附等溫線具有飽和吸附平臺典型特征,生物炭表面液化,具有侵潤力作用,表面液化和單多層吸附共同作用致使C-550吸脫附曲線回執(zhí)環(huán)消失呈圖4狀態(tài)。C-850生物炭吸脫附曲線與第Ⅱ類吸附等溫線相似[12],等溫線形狀代表單層吸附和多層吸附。由圖4可知,P/P0在相對壓強較低時有明顯上升趨勢,說明C-850生物炭存在微孔結(jié)構(gòu)和狹縫孔,區(qū)別于粒子堆集。C-250生物炭吸脫附曲線結(jié)果不同于正常吸脫附曲線,原因是比表面積過小,吸脫附效果差。

      分析3種生物炭對N2脫附曲線發(fā)現(xiàn),多種生物炭在相對壓力較小時產(chǎn)生滯后環(huán),主要表現(xiàn)為脫附曲線高于吸附曲線,由于生物炭具有與N2分子相似孔隙結(jié)構(gòu),N2不易從生物炭中脫附而出,因此吸附-脫附曲線出現(xiàn)開環(huán)或環(huán)狀圖像。

      2.2.4 熱重分析

      0~800℃時,當(dāng)升溫速率為10℃·min-1時,3種不同生物炭氮氣條件下熱重曲線(TG)、差熱曲線(DTG)和差示掃描量熱曲線(DSC)結(jié)果見圖5。

      由圖5可知,樣品C-250曲線逐漸升溫至100℃時,樣品為失水過程,至300℃時發(fā)生完整失重過程,伴隨能量釋放,說明300℃時結(jié)合水與大分子基團發(fā)生脫離分解反應(yīng),半纖維素、纖維素和木質(zhì)素發(fā)生熱解,與比表面積分析結(jié)果一致。樣品C-550曲線在逐漸升溫過程中,400~500℃時開始出現(xiàn)小范圍失重,伴隨熱量釋放,說明樣品逐漸碳化且羥基已大部分脫離,烷基脫離和芳化縮聚部分發(fā)生反應(yīng)[13],600℃以上時,炭化樣品繼續(xù)發(fā)生芳化縮聚和石墨化作用,說明更高溫處理使樣品更加穩(wěn)定。結(jié)合比表面積分析結(jié)果可知,熱解溫度越高,樣品越穩(wěn)定,造孔過程越順利,比表面積越大。

      圖5 氮氣條件下生物炭TG、DTG和DSC曲線Fig.5 TG,DTG and DSC curvesof biochars under Nitrogen

      3 討 論

      3種生物炭元素組成隨熱解溫度變化較大,隨熱解溫度升高,元素炭含量由70.34%(C-250)升至88.62%(C-850),隨熱解溫度升高而增加,同時氧元素含量下降,即從25.61%(250℃)降至3.93%(850℃),氫元素和氮元素含量下降。炭含量逐步提高,氫、氧、氮3種元素含量逐步減少,與Huang等對300~700℃熱解玉米秸稈生物炭研究結(jié)果一致[14]。同時部分氫原子和氧原子不再以官能團形式存在,轉(zhuǎn)化成H2O、CO、CH4和CO2等物質(zhì)從生物炭中分離,醛類和焦油從生物炭中消失。說明生物質(zhì)熱解為去除含氧官能團且有機質(zhì)逐漸積累過程。

      通過H/C原子比和(O+N)/C比值可知,隨溫度升高,生物炭芳香性增強,極性官能團去除,極性和親水性減弱,生物炭結(jié)構(gòu)趨于穩(wěn)定。H/C原子比越小,樣品芳香程度越大。生物炭芳香性組分可與芳香性污染物發(fā)生強烈π-π電子授受作用,芳香性越強對芳香性污染物吸附能力越強[15-16]。本研究中該值隨熱解溫度升高芳香性逐漸升高,玉米秸稈生物炭芳香性逐步升高,C-550吸附性能優(yōu)于C-250,可能因其吸附性能受芳香性影響所致。(O+N)/C越大極性越強。本研究隨溫度升高,極性逐漸降低,與陳亞琴等在不同溫度下高溫?zé)峤庑←溄斩捝锾繕O性對比結(jié)果一致[17]。生物炭極性組分可與極性有機污染物相互作用,極性越強對極性污染物吸附能力越強[16]。生物炭作為極性和非極性組分共同體,對強極性污染物TCE吸附性能良好。生物炭多孔性和低密度性,使其具有較強吸附污染物能力。不同材料,不同裂解方式對生物炭比表面積影響較大,通過比表面積和熱重分析可知,生物炭比表面積隨裂解溫度升高而增加,C-850比表面積為403.71 m2·g-1,大于其他兩種生物炭,與前人研究結(jié)論一致[18-19]。

      綜上可知,生物炭C-850具有比C-250和C-550更高芳香性,更低極性和更大表面積。本研究中C-550生物炭具有最好吸附效果,Ahmad等研究表明,高溫大豆秸稈制備生物炭因其高芳香性、低極性和大比表面積,對TCE具有較高吸附容量[20]。300℃(BC-300)和700℃(BC-700)三裂葉豚草生物炭對TCE去除結(jié)果表明,溫度越高,碳元素富集度越高,高溫生物炭BC-700比BC-300具有極性更小、芳香性更強的碳結(jié)構(gòu),BC-700對水中TCE去除效率(88.47%)高于BC-300(69.07%)[21]。陳亞琴等采用小麥秸稈制備生物炭吸附TCE,在400、500和600℃裂解溫度下所得生物炭吸附能力隨溫度升高逐步增加[17]。以上研究結(jié)果與本文不一致,原因是生物炭原料和裂解溫度不同。前述研究成果,分別采用大豆秸稈、三裂葉豚草和小麥秸稈,而本研究使用玉米秸稈。推測TCE去除與生物炭芳香性、極性、比表面積有關(guān),也與制備原材料和裂解溫度密切相關(guān)。

      4 結(jié)論

      a.3種生物炭對TCE吸附平衡時間為24 h,通過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對生物炭吸附TCE結(jié)果擬合,發(fā)現(xiàn)生物炭吸附TCE過程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性能為C-550>C-850>C-250。最大吸附量984.9379 mg·g-1。

      b.通過元素及熱重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熱解溫度生物炭結(jié)構(gòu)特征。熱解溫度越高生物炭高芳香性越高,含脂肪性成分越少,含氧官能團越少,樣品結(jié)構(gòu)越穩(wěn)定,比表面積越大,微介孔結(jié)構(gòu)越多,親水性逐漸減弱,有機質(zhì)含量越高。

      c.通過不同生物炭結(jié)構(gòu)特征研究生物炭吸附TCE機理,生物炭去除TCE與不同裂解溫度、原料所制備生物炭的芳香性、極性、比表面積等因素有關(guān)。

      猜你喜歡
      芳香性極性表面積
      積木的表面積
      巧算最小表面積
      巧求表面積
      芳香性概念的最新進展
      卟吩芳香性的理論研究
      山東化工(2020年5期)2020-04-07 09:59:30
      跟蹤導(dǎo)練(四)
      表面積是多少
      表用無極性RS485應(yīng)用技術(shù)探討
      一種新型的雙極性脈沖電流源
      過渡金屬導(dǎo)致物質(zhì)從反芳香性向芳香性的突變
      沁水县| 宣汉县| 平定县| 梧州市| 大理市| 贵德县| 子长县| 延边| 天气| 崇文区| 乌海市| 安达市| 福州市| 平和县| 鹤壁市| 中江县| 舞钢市| 临清市| 龙岩市| 宝山区| 西乌珠穆沁旗| 铅山县| 平湖市| 宁晋县| 古浪县| 屏山县| 利津县| 故城县| 长武县| 周宁县| 敖汉旗| 新建县| 理塘县| 和平县| 泰顺县| 西乡县| 兴山县| 辉南县| 肇东市| 连平县| 永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