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群
(德興市銀山小學,江西上饒 334200)
在素質教育全面推廣的當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加強音樂欣賞教學,對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具有深遠的影響,有利于促進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不同于初高中音樂教學,教師大多通過引導學生欣賞旋律和節(jié)奏比較簡單、朗朗上口的歌曲,讓小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陶冶小學生的情操。
小學生年紀小、閱歷少,對音樂的理解往往不到位,所以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存在一定的困難。音樂欣賞教學和音樂理論教學不同,欣賞音樂需要學生用心感受,用掌握的樂理知識對音樂進行賞析。但是,由于小學生音樂基礎薄弱,感受能力差,往往無法真正理解音樂內涵。而且小學生還容易將音樂欣賞與聆聽歌曲混淆,不能掌握欣賞音樂的方法,這也造成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效果不佳。
小學音樂教師需要精心準備音樂欣賞課的內容,但在當前小學音樂教學環(huán)境中,許多老師課前根本不去做準備工作,只是在上課的時候播放幾首歌曲讓學生聽,這種教學方式過于簡單,只停留在音樂欣賞的表面,并沒有真正讓學生理解音樂。
很多小學音樂老師在進行音樂欣賞教學時,沒有跟隨時代的發(fā)展為學生選取合適的曲目,大多選的是學生并不熟悉的一些歌曲,這也造成學生對音樂欣賞課缺乏興趣。而且,在傳統(tǒng)的小學音樂教學中,強調的是教學生唱歌,而不是對音樂的聆聽和欣賞,老師把傳授音樂理論知識作為教學的重點,忽略了讓學生欣賞音樂,這就導致音樂欣賞教學無法得到有效發(fā)展。
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老師往往按照自己的主觀意愿教學,缺乏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在教學的時候,只是用自己選擇的曲目讓學生欣賞。由于每個人喜歡的音樂風格不一樣,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所選的曲目,從而對音樂欣賞課失去興趣,也就造成了音樂欣賞課效率不高。另外,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味地“填鴨式”教學,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缺少自己的感悟,讓音樂欣賞教學成了另一種形式的音樂理論教學,從而阻礙了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發(fā)展。
良好的學習氛圍是開展音樂欣賞課的關鍵。因此,在音樂欣賞課教學中,教師要調動學生的興趣,營造活躍的氣氛,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欣賞的過程中,在輕松的情境中集中注意力欣賞音樂,陶醉于音樂之中。例如,在欣賞音樂《搖籃曲》時,老師可以將教室的窗簾拉上,使教室的光線變得昏暗,制造出夜深人靜的氛圍,再放出音樂:“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在舒緩、柔和的音樂中,學生能夠放松下來真正享受音樂,與音樂融合在一起,達到理解音樂內涵的目的。
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目的不在于讓學生從中學到多少知識,而是通過老師的引導,讓學生對音樂產生自己的理解,感受音樂的魅力,形成獨特的音樂欣賞能力。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提問法教學,通過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欣賞音樂。比如在欣賞歌曲《數(shù)鴨子》的時候,老師可以提出問題導入:“在歌曲中,你發(fā)現(xiàn)鴨子有什么特點?”問題可以啟發(fā)學生思考,可以很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通過讓學生回答問題,可以把音樂教學和音樂欣賞結合在一起,培養(yǎng)學生欣賞音樂的能力。
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為如今的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優(yōu)質的學習環(huán)境,尤其是在課堂上引入多媒體技術,能夠讓學生看到生動直觀的畫面,為教學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在一定程度上也緩解了老師的壓力。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也可以引入多媒體進行教學,老師可以把音樂作品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出來,讓學生直接明了地賞析音樂,有助于全方位地展示音樂作品,也更加容易讓學生理解和欣賞音樂作品。例如,在欣賞歌曲《小燕子》的時候,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出春天萬物復蘇、一切都生機勃勃的畫面,畫面中,小燕子從南方飛回來,大地上的植物在發(fā)芽,直觀地體現(xiàn)春天的到來。
豐富的多媒體素材可以更好地展示音樂,可以拓展音樂欣賞教學的渠道,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興趣。但要注意的是,教師不能過度依賴多媒體進行教學,只能將多媒體作為輔助手段,用于提高音樂欣賞教學效果。
音樂與人們的感情是分不開的,音樂就是人類情感的載體。因此,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情感的滲透,這樣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音樂的印象和理解,另一方面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比如,在欣賞歌曲《國旗國旗真美麗》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加熱愛祖國,熱愛美麗的國旗,教師要特別注重情感的滲透,教育孩子從小樹立國家榮譽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得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快樂成長。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注重情感的滲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和音樂理解力,而且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只有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角,而老師是引導者。只有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促使學生更好地去賞析音樂,才能給學生帶來深刻的音樂體驗。教師應該深入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學生感興趣的音樂進行教學,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法,并與其他同學在課上進行交流。
教師還可以把教材和現(xiàn)實中的音樂相結合,讓學生對當今流行音樂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做到舉一反三。比如,教師可以在課上播放當下小學生最喜歡的組合TFBOYS的作品,讓學生對他們演唱的歌曲進行欣賞,這樣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對音樂欣賞課的興趣,并深入學習相關知識。
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他們的課堂積極性,這樣才有助于提升他們的學習主動性與自主探究能力,從而增強他們的音樂欣賞能力,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小學音樂教師必須重視自身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著力提高音樂欣賞課的質量,以達到預期的目的。比如,教師可以采用游戲法教學,在課前準備一些簡單的音樂曲目,在課堂上播放音樂開始時的旋律,讓學生們猜歌曲的名稱,或者大聲地唱出來,然后公布正確答案并將音樂完整地播放出來,讓學生仔細聆聽,體會音樂中包含的情感和音樂的主要內容。對于回答正確的同學,老師可以給予他們相應的獎勵,對于回答不上來或回答錯誤的同學,老師要對其進行鼓勵,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對音樂欣賞的興趣。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對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激發(fā)小學生對音樂欣賞的興趣,增強教學效果,進而逐步優(yōu)化小學音樂教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