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揚州大學教科院附屬楊廟小學 莫 苑
智慧校園的基本理念是根據(jù)教師和學生的自身特點向其提供專門的個性化服務,通過這種專門的個性化服務促使教師和學生更好地體驗身邊的客觀環(huán)境,不斷識別出學習者自身的特點以及學習的需求,根據(jù)識別出來的信息為學習者提供較為合適的網(wǎng)絡通信,從而更好地對教師的教學過程以及學生的學習過程做出精準的評價,進而提供更為舒適的教學環(huán)境和學習環(huán)境。
通過分析當前我國智慧校園的發(fā)展狀況,本文總結出了智慧校園的三個主要特征。
第一,智慧校園的建設能夠使校園內的教師和學生更好地、更為智能地感知周邊的主客觀環(huán)境,與此同時,通過這種對這種主客觀環(huán)境的感知與分析能夠更好地進行反饋與評價,從而促使教師能夠結合不同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以及學習的具體需求制定不同的個性化服務。
第二,智慧校園的逐步建設能夠使學校得益于計算機網(wǎng)絡信息服務,學校通過將計算機網(wǎng)絡信息服務應用于教師的教學活動之中,能夠高效地實現(xiàn)教學效果,并且智慧校園內的教師和學生能夠對相關的教學資源進行分享與利用,從而拉近教師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距離,促進彼此之間更好地交流與合作。
第三,智慧校園的逐步建設能夠促使學校通過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更好地感知社會環(huán)境,從而促進學校更為及時地了解與學校相關的外部環(huán)境問題,進而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當前,我國絕大多數(shù)的小學將信息技術這門課程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必修課。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與不斷推進,我國基礎教育的局面相較于之前有了很大的改觀,信息技術這門課程也成為了小學課程中的一門必修課,盡管這門課程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小學生的課程表之中,但是由于這門課程比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課程起步晚,很多家長甚至學校本身對其重視程度嚴重不足,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發(fā)展,并因此產(chǎn)生了許多問題和不足。在我國當前階段,小學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存在很多教學難點,我們應當盡可能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對這些教學難點進行突破,從而為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通過研讀相關文獻以及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總結出了小學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特點,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小學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具有基礎性的特點。當前,在我國小學中開設信息技術這門課程主要是為了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發(fā)展的人才。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在新課程標準以及素質教育的要求下,信息技術必然會成為一門和語、數(shù)、外一樣重要的基礎性課程,從而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術的相關知識。
第二,小學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具有應用性的特點。由于小學教師和學生對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認識存在一定的偏差,在許多小學生看來信息技術課程就是單純地聽音樂、刷網(wǎng)頁、玩電腦等。其實,小學生通過對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學習,能夠了解最基礎的電腦操作流程,掌握在網(wǎng)絡上學習知識的途徑與來源。與傳統(tǒng)的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課程不同的是,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更加注重實物操作與技巧把握,而傳統(tǒng)課程更加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和考試成績。
第三,小學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具有綜合性的特點。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是與其他課程緊密結合起來的,它無法脫離其他學科而獨立存在,這門課程包含的理論知識較為豐富,因此為了適應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學校和信息技術教師必須利用一切資源與教學手段不斷提升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教學質量,將小學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教學工作提升到一個高度,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小學生更好地學習其他課程。
第四,小學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具有趣味性的特點。根據(jù)相關調查結果以及筆者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小學生大多對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傳統(tǒng)課程的抵觸心理較強,但是對于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好奇心比較強,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學生對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具有很高的期盼性。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在教學方式的選擇上不同于傳統(tǒng)課程,其教學方式更加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促使學生深切地感受到這門課程的魅力與神奇之處。
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在開展相關教學活動時,應當將智慧校園的建設作為一個立足點,將精品課程的打造作為一個出發(fā)點。
首先,信息技術教師必須不斷轉變自由探究和協(xié)作的教學模式,選擇智慧型教學模式,教學模式的轉變主要是為了在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與自主探究能力,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的過程中可以更加深入地學習相關知識,從而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與教學效果。
第二,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教學目的主要是為了引導學生追求智慧。信息技術教師在開展相關教學活動時,應當牢牢把握追求智慧這個教學目的,切不可顛倒主次、顛覆內涵要始終在教學過程中穿插智慧校園這一理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并且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
第三,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應當結合現(xiàn)代信息技術不斷革新自身的教學方法,以便在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相關知識與內容。
第四,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在開展相關教學活動時,應當根據(jù)這門課程綜合性的特點,與其他課程緊密結合起來,將其他課程的知識與內容無形滲透,只有這樣小學生才能學會融會貫通,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和其他課程的理論知識,從而促進智慧校園更快、更好地建設。總而言之,將智慧校園建設作為一個立足點,打造小學信息技術精品課堂,是我國當前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必須看得更遠,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利用自身的智慧,從而不斷促進小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進而為學生之后的學習與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是小學課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信息技術教師在開展相關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當結合當代信息技術不斷革新自身的教學手段與教學觀念,將智慧校園的建設作為立足點,將小學信息技術精品課堂的打造作為出發(fā)點,同時還應當注重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切不可脫離其他課程進行教學。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促進學生向全方位發(fā)展的人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