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qū)實驗小學 姜正營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語文課程要以培養(yǎng)學生熱愛語文,能正確理解和運用語文為教學目的,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發(fā)展他們的學習思維。語文教師要準確地掌握語文教學的特點,拓展語文教學的新道路,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閱讀能力以及交際能力。一般來說,語文教學主要培養(yǎng)學生在寫作、閱讀、說話三個方面的知識,也就是在進行語文教育時,主要以這三個方面的知識進行基礎性教育。
小學生首次接觸的寫作內容就是寫日記,而每個教師都會遇到的問題就是小學生在寫日記時,不知道寫什么,也不知道怎樣寫。大多數(shù)小學生的日記都毫無特色可言,他們不會記錄生活中有趣的事情,而且執(zhí)著于日記的字面意思,只是記下每一天的開始到結束。為了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教育。
教師可以開展各種各樣的寫作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寫作的技能,理解寫作的意義,從而調動他們的寫作興趣。如開展課前讀書活動,讓每個學生帶一本自己喜歡的作文閱讀書到課堂上,然后在講臺上朗讀自己喜歡的文章中的精彩片段,這樣的活動不但可以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和表現(xiàn)能力的機會,還可以讓他們在尋找自己喜歡的文章的同時,學習文章中的寫作手法。教師可以根據(jù)小學生喜歡表現(xiàn)自己,好勝心強的特點,開展各種寫作競賽活動,給他們表現(xiàn)的機會,激發(fā)學生對寫作的興趣,讓他們用心投入學習寫作的過程中去,他們的寫作能力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例如:在學習統(tǒng)編版一年級上冊《烏鴉喝水》時,教師可以設置相關的教學場景,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去演繹烏鴉喝水的過程,帶動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增加他們對閱讀的熱愛,從而參與到寫作的過程中。
說話是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但說好話就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事。寫作也是一種說話方式,小學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說話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這樣才有利于提升他們的書面寫作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為學生提供說話的機會。比如教師可以開展“講一講”課堂活動,讓全班學生講述關于自己的一件事,這件事可以是開心的,可以是悲傷的,可以是感動的,可以是激動的,也可以是郁悶的等等。學生講述自己的故事時,就會把他們內心的情感表達出來,然后教師再讓學生寫下他們的感受,這樣他們就可以在活動中提升溝通能力。
想要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不能只局限于怎樣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興趣,還需要用寫作訓練讓他們在寫作方面的知識得到鞏固。正如一句俗語所說“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要想讓學生的寫作能力有所提高,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范文的作用發(fā)揮到極致,通過讓他們摘抄范文中的生動句子、恰當詞語、引用的詩歌來豐富他們的積累,然后在寫作過程中可以模仿摘抄的內容,添加自己的想法。這樣,在不斷的摘抄和仿寫中,學生也就明白了怎樣用優(yōu)美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情感。在學生寫作時,教師不必強調他們的寫作文體,也不用強調成篇,只要他們的作文突破了常用文體,并且用自己的思想,富含感情、自然地表達出他們內心的感情就可以。
為響應時代的要求,我國的教育體制著重于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方面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創(chuàng)造潛能,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人們認識人類文明和民族文化的過程需要閱讀的領導,閱讀用人類最美好的精神文明滋養(yǎng)著每一個人,讓他們的身心得到全面發(fā)展。小學語文閱讀的教育能為小學生學習語文和發(fā)展文明精神奠定基礎,讓他們找到通往心靈的道路。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幫助小學生時刻進行自我教育,以下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閱讀能力的方法措施。
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讓他們復習探究文章的要點及深刻含義,讓學生獨立思考文章的表現(xiàn)手法、表達方法和寫作特點,學習其中的知識點,并在以后的寫作中合理地應用所學知識。學生在閱讀時,要關注文章中刻畫人物性格、暗示文章主題的關鍵詞句,品味這些句子的佳妙之處,欣賞句子的表達效果,從而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例如:在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上冊《司馬光》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上課前先思考司馬光是如何想到砸缸這個辦法的,再讓學生找出描寫司馬光砸缸過程的句子。有了教師的引導,學生就能更快地了解課文的大致思路,找到學習的方法。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時刻牢記“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道理,在學習新課文的時候,教師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將課文簡化,把課文中的知識分類。如將文化常識、字、詞等基礎知識分為一類,將文章的結構、寫作特色、中心思想等理解知識分為一類,這樣就可以幫助小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理解閱讀內容。
學生在面對新知識、新事物時往往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為他們提供關于教學的新內容,讓他們在空閑時間搜索相關的文章去閱讀。學生對新知識的好奇和對獲取新知識的欲望會帶動他們主動閱讀,通過閱讀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太多的學生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變得越來越害怕說話,害怕與人交流,這種現(xiàn)象產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師的威懾和家長施加的壓力。寫作的基礎就是說話,只有學生愿意說話,才會用寫作記錄下自己的想法。小學生不應該只是規(guī)規(guī)矩矩地坐在安靜的教室中學習,應該釋放他們孩子的天性,讓他們多動,多說,多想,這樣才能讓他們多方面發(fā)展,養(yǎng)成積極向上的品格。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
對每一個小學生來說,被老師叫到講臺上是最可怕的事,主要原因是學生對教師的敬畏。教師可以用幽默風趣的教學風格來拉近和學生間的關系,讓學生不再害怕教師,之后就可以在日常的教學中,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站在講臺上發(fā)揮的機會。漸漸地,他們也就不再懼怕講臺,也更愿意在講臺上表達自己的情感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一般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期間都會讓學生自行討論課文的主要內容以及人物的性格,但是總有一部分學生選擇默默地看著其他學生討論,這就會讓這一部分學生的交際能力下降。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教師可以設置一些關于所學知識的教學場景,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扮演不同角色的同時還能鍛煉口才,激發(fā)他們的說話欲望。
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準確地掌握語文教學的特點,脫離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開發(fā)語文教學的新渠道,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找到真正適合小學生的教育模式。教師對小學生寫作、閱讀以及說話能力的培養(yǎng)是刻不容緩的,只有讓他們在這三個方面都有好的發(fā)展,他們語文成績才能提高。說話是寫作的基礎,寫作帶動閱讀,這三者的關系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缺一不可,所以只有學生的基礎牢固,在以后的語文學習過程中才能從容應對各種題型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