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永海
“煉句”既是修辭問題,也是語法問題。唐朝大詩人杜甫詩云:“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詩人賈島詩云:“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庇纱丝梢钥闯?,詩人們是最講究煉句的。因為把一個句子煉好了,全詩都為之生色。賞析語句題是歷年高考中與賞析詩眼或整首詩相并列的一種??碱}型。由于這種題型綜合性強,又因賞析角度不固定,使答題的自由度較大,但同時難度也較大。所以,這類題型應該成為我們復習備考的重點。
1.請賞析××句。例如:2018年全國卷Ⅰ第15題“詩的最后兩句有何含意? 請簡要分析”(寒風又變?yōu)榇毫瑮l條看即煙濛濛)。
2.請賞析××聯(lián)的妙處。例如:2018年天津卷第14(2)題“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3.請從××角度賞析××兩句。例如:2018年全國卷III第15題“一般認為,詩最后兩句的內(nèi)容是以精衛(wèi)的口吻表達的,你是否同意這種解讀? 請結合詩句說明你的理由”。
1.弄懂句子的基本含意,進而把握其內(nèi)容、情感的深層內(nèi)涵。
2.從句子的語言特點出發(fā)。如語序倒置句式的錯位美、對偶對仗句式的整飭美、互文見義句式的開合美、排比反復句式的氣勢美、省略跳躍句式的情感意念美、意象組合句式的巧妙含蓄美、長于煉字句的凝練美,等等。
3.從句子的表達技巧出發(fā)。一般來說,高考選取的句子,大多是在表達上有特色的句子,鑒賞時就要找出其在表達上的獨特之處(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等)。
4.從句子的位置出發(fā)。①首句(起)。有點題、開篇、奠定基調(diào)、渲染、鋪墊之意。例如:《春殘》(唐彥謙)首句“景為春時短,愁隨別夜長”,“愁”字就是全詩的詩眼,奠定了全詩惋惜感傷的情感基調(diào)。②中間句(承、轉(zhuǎn))。有轉(zhuǎn)折、過渡、承上啟下、轉(zhuǎn)換話題等作用。例如:《退棲》(司空圖)頷聯(lián)“燕昭不是空憐馬,支遁何妨亦愛鷹”,表明作者由“從宦”到“隱居”的人生轉(zhuǎn)折。③尾句(合)。或總結全詩,升華主題;或卒章顯志,點明題旨;或照應前文,首尾呼應;或另辟蹊徑,或以景結情,言有盡而意無窮……例如:《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韋莊)尾聯(lián)“卻愁宴罷青娥散,揚子江頭月半斜”,以景作結,所寫的宴罷人散月斜,與前面的流光溢彩、花團錦簇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和極大反差,一個“愁”字飽含“傷時、懷鄉(xiāng)、憂國、憂民”之情,表明詩人對前途、時局的深深憂慮。
該句是……的意思,描繪出一幅……的畫面。運用了……的表現(xiàn)手法,烘托了……的意境,營造了……的氛圍,表達了……的情感。
例1.(2019年全國卷I)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的試題。
題許道寧畫
陳與義
滿眼長江水,蒼然何郡山?
向來萬里意,今在一窗間。
眾木俱含晚,孤云遂不還。
此中有佳句,吟斷不相關。
試題:詩的尾聯(lián)有什么含意? 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對這幅畫有什么樣的評價?
解析:這是一首題畫詩,全詩寫景兼抒情,通篇未用一典,卻于簡單中見新奇。全詩自然至極,淡泊至極,卻淡而有致,淡而有味,寓深遠于淡泊之中,有“豪華落盡見真淳”之贊譽!詩的尾聯(lián)“此中有佳句,吟斷不相關”,字面意思是說,這幅畫中含有不尋常的詩句,我反復吟詠也不能完全領悟其中無窮的意境。其深層含意表達的是詩人對畫作給予的崇高評價! 意思是說,由于畫的意蘊太豐富,自己難以完全表達。很顯然,詩人是想通過自謙來達到稱贊這幅畫的目的。言外之意是說這幅畫作可以激發(fā)詩人創(chuàng)作出絕美的詩文,甚至吟誦出的詩文遠遠超出畫作本身??傊瑤в锌偨Y式感嘆句的尾聯(lián),巧妙地表達了“言”與“意”之間“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微妙關系,這一點與陶淵明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有異曲同工之妙!
例2.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的試題。
雜詩
應璩
細微可不慎,堤潰自蟻穴。
腠理早從事,安復勞針石?
哲人睹未形,愚夫暗明白。
曲突不見賓,焦爛為上客。
思愿獻良規(guī),江海倘不逆。
狂言雖寡善,猶有如雞跖。
雞跖食不已,齊王為肥澤。
試題:詩的首聯(lián)有何深刻含意? 請簡要分析。
解析:這是一首哲理詩,意在說明要注意細微之事,闡明了防微杜漸的道理。首聯(lián)“細微可不慎,堤潰自蟻穴”,是說細微之處不可不慎重對待,因為大堤的崩潰,可能是由小小的蟻穴引起的。詩人在此處的本意是告誡執(zhí)政者要防患于未然,其深刻的含意現(xiàn)在已引申擴展為一種普遍的真理:干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時時處處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 因為事情的發(fā)展是一個由小到大逐漸演變的過程,當存在微小的安全隱患時,如果我們不給予足夠的重視和正確及時的處理,就會留下無窮的后患。所以,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要防微杜漸,從小事做起,及時處理好不安全因素,避免事故或災難的發(fā)生。這兩句詩現(xiàn)在已演化為成語“堤潰蟻穴”,比喻如果小事不注意,就會釀成大亂子。
例3.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的試題。
《寒食夜》
韓偓
惻惻輕寒剪剪風,小梅飄雪杏花紅。
夜深斜搭秋千索,樓閣朦朧細雨中。
試題:請從寫景抒情的角度賞析“夜深斜搭秋千索,樓閣朦朧細雨中”兩句。
解析:“夜深斜搭秋千索,樓閣朦朧細雨中”兩句大意是說:在這細雨尖風的寒食之夜,望著院中斜搭著的秋千索,詩人不禁聯(lián)想起朦朧煙雨之外、樓閣之中剪燈聽雨的“她”。這兩句表面看仍然是寫景,然而不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有人。秋千本是寒食節(jié)的應景之物,在這首寒食詩中標出秋千,自然是扣題之意。然而,寂寂深夜,窗外又下著朦朧細雨,詩人為什么偏偏惦記著斜搭在院中的秋千索呢? 面對這空懸的秋千索,詩人的內(nèi)心又在想些什么呢? 聯(lián)想那些描寫秋千的詩句,如:“兩重門里玉堂前,寒食花枝月午天。想得那人垂手立,嬌羞不肯上秋千。”(韓偓《香奩·集想得》)“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吳文英《風入松》)我們馬上會明白,原來,秋千架下曾有一位詩人所愛慕的女子,詩人因思念那位女子而托之以秋千。詩人無視朦朧煙雨,輕寒涼風,無視小梅飄雪,杏花吐紅,只專注于秋千空索,自然也因為它曾為“玉手”所握,不禁想起日間打秋千的場面和打秋千的人。那時的兩情相悅,現(xiàn)時的人去索空,詩人的悵惘失落,均在凝眸無語之中。所以,此時的“朦朧細雨”所傳遞給讀者的,不正是詩人的惆悵之情、纏綿之意嗎? 可見,這首詩采用借景寫人、托物言事的寫作手法,把懷人之思表達得更加曲折含蓄,令人回味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