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8年10月22日
人物 中國工會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市總工會主席 莫負春
【重點提示】
中國工會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不久前在北京召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王東明代表十六屆執(zhí)委會作工作報告。報告對過去五年工會工作進行回顧,描繪了今后五年中國工會工作的藍圖。
市總工會主席莫負春代表認為,大會工作報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改革創(chuàng)新,主題鮮明,內涵豐富,思想深刻,目標清晰,任務明確,回應了廣大職工的意愿與要求,凝聚了全會的意志和智慧,鮮明地體現(xiàn)了中國工會的政治性、先進性和群眾性的根本特性,體現(xiàn)了高度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具有很強的政治性、理論性、前瞻性、指導性,是新時代工會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報告開宗明義強調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fā)展道路;指出中國工會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中國工會的政治原則。
這個主題貫穿報告全文,是本次大會的靈魂。特別是在報告的第二部分,全面梳理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總結了“八個堅持”的主要內容,涵蓋了工會工作各領域、各方面,指明了新時代工運事業(yè)和工會工作的前進方向。
這是中國工會的“魂”。無論時代怎么變遷、社會怎么發(fā)展,這個“魂”我們必須牢牢抓住,始終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中國工會在黨的領導下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不懈奮斗的光榮使命。
報告站在推進工會事業(yè)長遠發(fā)展的高度,全面系統(tǒng)地研究了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科學制定了新目標新任務新措施,鮮明提出中國工會必須把握時代主題,必須始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
報告指出:面對時代發(fā)展、社會變化和職工需求帶來的新情況新任務,工會工作還存在四方面的不足,直面瓶頸和短板,具有很強的問題意識。
在第二部分,聚焦新時代,以一系列的“新”凸顯時代主題,提出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努力適應新形勢開創(chuàng)新局面:必須立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方位、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的新格局、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階段,把握工會組織的新使命、新目標、新要求,形成新的生動實踐。
這些對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的分析準確到位,提出的新思路新任務新要求理論性、針對性強,必將指引我們開創(chuàng)工會事業(yè)發(fā)展的新篇章。
報告鮮明提出:中國工會必須切實維護職工利益,立足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在不斷滿足職工群眾美好生活中擔當作為。
同時,報告鮮明提出了中國工會必須始終堅持改革,要求我們把工會改革進行到底,以改革增活力、添動力,不斷提升工會工作的能力水平。
報告明確了“四個著力”的目標,清晰準確、內涵豐富,并圍繞“四個著力”,從六個方面部署了主要任務,把握大局、重點突出,具有較強的操作性。
許多工作項目既圍繞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又突出工會的主業(yè)主責,緊密聯(lián)系當前工會工作的實際,提出的工作內容和項目切合基層工會的實際、切合職工群眾的需求。通過全會上下的共同努力,工會工作一定會取得更大成績、發(fā)揮更大作用。
上海工會將認真抓好大會精神的學習宣傳貫徹工作,把廣大工會干部和職工群眾的思想和行動統(tǒng)一到中央精神與全總要求上來,特別要緊密結合上海實際,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著力突破工會工作的瓶頸和難題,努力開創(chuàng)上海工會工作新局面。
一方面,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牢牢把握新時代上海工會事業(yè)發(fā)展的歷史方位和總體要求。
一是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充分發(fā)揮橋梁紐帶作用,切實擔負起團結凝聚廣大職工群眾堅定不移跟黨走的政治責任。
二是要積極主動順應社會主要矛盾的歷史性變化,始終堅持以職工為中心做好維權服務工作,切實擔負起推動職工全面發(fā)展和社會文明進步的社會責任。
三是要對標經(jīng)濟高質量發(fā)展要求,努力激發(fā)職工群眾的勞動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潛能,切實擔負起推動經(jīng)濟轉型升級的發(fā)展責任。
四是要堅持問題導向,堅決突破瓶頸障礙,切實擔負起深化工會改革和增強黨的群眾工作本領的改革責任。
同時,要適應新時代新要求,明確新的發(fā)展目標,努力構建與上海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際大都市特點相適應的工會工作新格局。
一是建設工會大學校,加強對職工的思想引領和教育培訓,提升職工技能素質、促進職工全面發(fā)展,努力推動形成規(guī)模龐大的知識型、技能型、創(chuàng)新型勞動者大軍。
二是建設工會大舞臺,創(chuàng)新群眾性勞動競賽和職工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的內容、形式和載體,形成服務大局、服務企業(yè)、服務職工的寬廣舞臺,努力推動職工當好主力軍、建功新時代。
三是建設工會大家庭,擴大工會對廣大職工群眾的組織覆蓋、工作覆蓋和服務覆蓋,健全完善工會維權和服務制度,推動職工更加公平、更加充分地共享改革發(fā)展成果。
四是建設工會大平臺,用好用足黨政及社會各方賦予的資源手段,不斷建立健全黨建引領、聯(lián)系廣泛、服務職工的工會工作體系,努力發(fā)揮工會和職工群眾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