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靜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婦科常見疾病, 在子宮內膜種植、免疫防御功能缺陷以及內分泌功能失調等因素影響下容易誘發(fā)此病。在臨床中, 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痛經、月經異常、不孕以及性交疼痛等。近年來, 腹腔鏡下子宮內膜異位癥手術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 且手術療效理想, 但仍然需要加強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 確?;颊吣軌蚍e極配合手術工作的開展, 并確保手術成功率[1]。本次共納入本院2016 年1 月~2017 年1 月收治的88 例行腹腔鏡下子宮內膜異位癥手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主要是分析評價護理干預對患者情緒的影響, 現將具體研究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 年1 月~2017 年1 月本院收治的88 例行腹腔鏡下子宮內膜異位癥手術的患者, 均符合子宮內膜異位癥診斷標準[2], 且均滿足各項手術指征條件, 并排除存在手術禁忌證、合并精神疾病及嚴重肝腎心功能障礙者。將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4 例。其中觀察組年齡22~39 歲, 平均年齡(32.8±3.7)歲;病程2~26 個月, 平均病程(12.8±4.5)個月;已婚31 例、未婚13 例。對照組年齡23~38 歲, 平均年齡(32.9±3.4)歲;病程2~26 個月, 平均病程(12.9±4.4)個月;已婚30 例、未婚14 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一般護理方法, 在手術前、中、后嚴格按照常規(guī)護理流程開展護理工作, 做好患者病情的觀察及各項生命體征的嚴密監(jiān)測, 若存在異常問題, 需及時配合醫(yī)生加以處理, 確保手術的成功率。觀察組患者則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 主要內容如下。
1.2.1 術前心理評估 在手術前, 加強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評估;可能受到疾病、手術以及醫(yī)院陌生環(huán)境的影響, 患者會伴有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 因此, 相關護理工作人員需加強和患者的溝通交流, 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 然后實施有針對性的疏導方式。為患者耐心講解疾病、手術相關知識,注意事項, 提高患者的認知水平, 消除心理疑問, 使患者保持健康、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面對手術工作的進行。
1.2.2 術中心理安撫 在手術過程中, 需認真觀察患者的表情變化, 患者可能伴有緊張、擔心、害怕等消極情緒, 所以需對患者進行安撫, 為患者列舉手術成功的案例, 增強患者對抗疾病的自信心, 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
1.2.3 術后心理護理干預 術后, 嚴密監(jiān)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情況, 積極處理患者的不良情緒;告知患者家屬多關心、呵護患者, 讓患者感受到親情的可貴, 從而增強康復期治療的自信心。指導患者注意臥床休息, 合理飲食, 注重飲食的營養(yǎng), 放松心態(tài), 可閱讀勵志書籍及聽喜愛的輕音樂, 達到轉移注意力, 緩解并消除消極心理情緒的作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護理前后自我效能指標評分(納入“患者對手術壓力的緩解能力”、“患者對疾病的積極態(tài)度”兩項自我效能指標, 分數越高, 表示患者自我效能狀況越好[3])及心理情緒狀態(tài)(根據SAS、SDS評分對患者的心理情緒狀態(tài)進行評估, 分數越低, 表示患者的焦慮、抑郁心理情緒改善越顯著[4])。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前后自我效能指標評分比較 觀察組護理前對手術壓力的緩解能力評分為(34.1±4.2)分、護理后為(38.7±4.1)分;護理前對疾病的積極態(tài)度評分為(34.3±4.5)分、護理后為(52.8±6.1)分。對照組護理前對手術壓力的緩解能力評分為(34.2±4.1)分、護理后為(35.3±4.3)分;護理前對疾病的積極態(tài)度評分為(34.2±4.4)分、護理后為(37.2±6.0)分。護理前, 兩組患者對手術壓力的緩解能力、對疾病的積極態(tài)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對手術壓力的緩解能力、對疾病的積極態(tài)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護理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護理前, 兩組SAS、SD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兩組SAS、SDS 評分均低于護理前, 且觀察組SAS、SDS 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 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 SAS評分 SDS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44 45.3±2.1 12.6±1.3ab 46.8±2.4 14.5±3.6ab對照組 44 45.6±2.0 24.5±1.6a 46.1±2.1 25.8±3.8a t 0.686 38.289 1.456 14.320 P >0.05 <0.05 >0.05 <0.05
在臨床中, 針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 通常會采取腹腔鏡下子宮內膜異位癥手術進行治療, 并且該手術的療效理想,值得臨床推廣及使用。但不少學者表示, 在手術過程中有必要對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 提高患者對疾病、手術等相關知識的認知水平, 并改善患者的消極心理情緒, 使患者積極配合各項手術工作的開展[5-7]。
本次研究重點提到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 包括術前、術中、術后護理干預, 重點面對患者的消極心理情緒進行疏導、緩解, 使患者能夠以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面對手術。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對手術壓力的緩解能力、對疾病的積極態(tài)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兩組SAS、SDS 評分均低于護理前, 且觀察組SAS、SDS 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腹腔鏡下子宮內膜異位癥手術患者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 能夠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 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不良心理情緒, 進一步改善手術預后效果。因此,具備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采納及應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