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良,韓冠先,解蘭琴
(1.河南中醫(yī)藥大學洛陽研究生培養(yǎng)工作部,河南 洛陽471000;2.河南省洛陽市第二中醫(yī)院,河南 洛陽471000)
韓冠先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首屆河南省名中醫(yī),洛陽市第二中醫(yī)院腦病科大主任,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中醫(yī)臨床診療、教學及科研工作30余年,在治療腦病及其他內科系統(tǒng)雜病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筆者有幸成為韓冠先教授的學生,得其施教,受益匪淺,現(xiàn)將其治療女性更年期頭痛的經驗進行總結。
更年期亦稱圍絕經期,是卵巢功能逐步衰退的生理過渡時期,因內分泌紊亂致使自主神經系統(tǒng)功能失調而出現(xiàn)頭痛、頭暈、疲倦、心悸、烘熱汗出、煩躁易怒及月經周期紊亂等臨床病證,嚴重者甚至會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心理疾病[1]。頭痛是女性更年期常見的臨床癥狀,多表現(xiàn)為頭部脹痛、隱痛、鈍痛,多數(shù)會因情緒刺激、壓力增大、勞累等因素誘發(fā)或加重,若延誤治療,還會繼發(fā)一系列精神心理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本病屬于中醫(yī)“絕經前后諸證”“頭風”等范疇,其病位在腦,與肝腎關系密切。
韓冠先教授認為,更年期頭痛多以虛實夾雜為主?!端貑枴ど瞎盘煺嬲摗吩疲骸芭悠咂呷蚊}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蹦I氣漸衰,天癸欲竭,沖任虛損,精血不足,加之后天精血虛耗,肝失濡養(yǎng),真陰虧虛,而陽不可斂藏,致使虛陽上擾清空;又有因諸臟氣血失調,營血上行不暢,加之肝陽上亢,使腦之清竅失養(yǎng),脈絡瘀阻,并發(fā)頭痛。《臨證指南醫(yī)案》載:“頭為諸陽之會,與厥陰肝經會于顛……能逆上作痛?!蔽迮K精華、六腑清陽皆上注于頭部,古有“腦為髓?!薄澳I為藏精之府”“精成腦髓生”之說,故腎充則腦髓生?!稘健费裕骸瓣柲嬗谏隙豁?中壅于頭,故頭痛也?!表n冠先教授根據(jù)臨床經驗,認為更年期頭痛是由于腎精虧虛,陰陽失衡,血脈瘀絡,加之機體易感性,常受精神情志因素影響,肝絡失和,瘀滯經絡,故致使頭痛反復,纏綿難愈。
臨床上,本病的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主要以雌激素替代治療、解除血管痙攣及鎮(zhèn)靜止痛藥為主,但其不良反應較大,患者依從性差,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中醫(yī)治療一般以滋陰活血、通絡止痛為主,葉天士指出“初氣結在經,久則血傷入絡”。韓冠先教授根據(jù)其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從“腎虛血瘀”的觀點出發(fā)進行論治,以補益腎精、平調陰陽、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為治則。臨床中大多患者因懼怕更年期及現(xiàn)實社會壓力影響情緒,肝失條達,耗傷陰血而后動風陽,又因乙癸同源,脾胃為后天之本,故治療上韓冠先教授組方用藥多兼顧肝木中州,理氣暢中,斡旋氣血。
韓冠先教授選用二仙湯進行加味。二仙湯主治腎精不足、相火偏旺之證,是上海名醫(yī)張伯訥教授經過長期臨床診療反復驗證而創(chuàng)制的針對更年期綜合征的方藥[2-3]。韓冠先教授在此方基礎上辨證論治,進行加減,治療更年期頭痛,其自擬方藥物組成如下:仙茅、知母各12 g,淫羊藿15 g,巴戟天、當歸、川芎、炒小茴香各30 g,黃柏、牡丹皮、茯苓、藁本、蔓荊子各10 g,酒大黃3 g,全蝎、炙甘草各6 g。陰虛明顯者,合六味地黃湯;血瘀明顯者,加紅花、炒桃仁各10 g;伴頭暈不適者,加天麻12 g,澤瀉30 g,茯苓加量;伴不寐者,加煅龍骨、煅牡蠣各30 g,制遠志12 g,百合10~30 g;伴情志不暢者,加醋柴胡12 g,延胡索30 g;伴便秘者,加生白術30 g,酒大黃改為生大黃。方中仙茅、淫羊藿、巴戟天性溫不燥,溫腎陽而不耗陰血;知母、黃柏性寒不滯,可瀉相火、堅腎陰;當歸性溫潤,養(yǎng)血和血;牡丹皮、川芎達木郁;茯苓健脾氣,配伍酒大黃行散瘀血,化瘀濁;炒小茴香暖肝溫腎,合全蝎入絡走竄,而達化瘀通絡止痛之功;另佐風藥藁本、蔓荊子清疏高顛,直達病所;炙甘草和中緩急,調和諸藥。方中諸藥合用,溫清補瀉同施,升陽滋陰共舉,以達標本兼顧、平調陰陽之功。
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二仙湯可改善雌激素受體的表達,提升卵巢功能,對下丘腦-垂體-性腺軸有多元性和雙向性的調節(jié)作用[4];川芎有抑制大腦皮層活動及增加周圍血管血流動力的作用[5];小茴香水煎液與揮發(fā)油對中樞神經有較好的鎮(zhèn)痛效果;大黃能夠改善神經細胞及血管收縮的活性[6]。諸藥相伍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功效,能有效改善腦血流量,起到局部鎮(zhèn)痛的效果。
患者,女,49歲,2017年12月25日初診。癥見:頭部間斷性隱痛5個月余,以雙顳側及顛頂部明顯,時有頭暈沉不適,勞累時及月經前后加重,納食尚可,入睡欠佳,大便偏干,小便尚調。末次月經(LMP):2017年12月10日,月經周期紊亂,量少,有少量血塊,痛經不甚。舌質淡,略暗,苔黃厚膩,雙脈弦滑,尺部偏細弱。曾在他處口服中藥(具體方藥不詳)及鹽酸氟桂利嗪片,效果不明顯。處方:巴戟天、當歸各30 g,生地黃24 g,淫羊藿15 g,仙茅、知母、山藥、山茱萸各12 g,黃柏、澤瀉、牡丹皮、茯苓、川芎、藁本、蔓荊子各10 g,全蝎6 g,酒大黃5 g,生姜3片,大棗3枚。每日1劑,水煎400 m L,早晚溫服。服藥3劑后,頭痛較前發(fā)作頻次降低,大便尚可,初診方酒大黃減至3 g,繼服7劑。1個月后隨訪,患者守方續(xù)服7劑,頭部未有明顯不適。
按語:該患者月經周期紊亂,頭部隱痛時作,在他處服用中草藥及西醫(yī)擴血管藥物收效欠佳,又無明顯肝火與氣血虧虛之象。韓冠先教授從患者全身整體情況出發(fā),根據(jù)其月經情況,以及舌質淡偏暗表現(xiàn),考慮腎精虧虛,陰陽失衡,瘀滯腦絡,故取二仙湯合六味地黃丸加減益腎精、調陰陽,佐風藥蔓荊子、藁本直達顛頂病所,蟲藥全蝎入絡;因舌苔黃厚膩,故加酒大黃,共奏化瘀血、降瘀濁之功。
臨床上多數(shù)患者因為前期頭痛癥狀不明顯,輕視病情,導致病程延長,久病多虛多瘀,多生他變,相互影響,故在診治過程中需詳細問診,組方用藥嚴謹縝密。用藥同時囑患者暢情志,律飲食,常運動,增強自身正氣,使肝氣條達,氣血順暢而病自向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