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汝欣
(衡水學院生命科學學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城市公共空間,是為民眾提供聚集、交流、游憩、商業(yè)和交通等多種多樣功能的活動場所,是現代城市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因其服務的主體是人,所以應秉承著“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而城市廣場作為城市公共空間的重要組成要素,對于城市的發(fā)展和建設,改善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提升城市的整體形象,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城市廣場也是對外展示城市文化特色和城市經濟水平的一張名片。一個設計理念先進、建設完善的城市廣場不但能提升民眾的認同感、歸屬感與幸福感,還可以改善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提升城市綜合實力。
由于時間和地域的差異性,城市廣場的概念也隨著觀念的不同而發(fā)生變化。現代城市廣場發(fā)源地一般認為是歐洲,當時的歐洲城市以廣場作為城市中心,城市管理者組織城市居民在廣場上舉行各種宗教儀式與商業(yè)、政治活動,大量宗教性建筑物是那時城市廣場的標志。
與古代廣場不同,在現代城市廣場理論中,城市廣場多為城市發(fā)展需求服務,而城市的發(fā)展離不開人的建設。 《城市意象》一書的作者凱文·林奇認為:“城市廣場是城市空間形態(tài)中的節(jié)點或者是節(jié)點的擴張,它突出的代表了城市的特征并彰顯了城市的魅力所在,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焦點,使市民匯聚于此?!薄度诵詧鏊返淖髡呖巳R爾·庫柏·馬庫斯對廣場做出定義:“一個主要為硬質鋪裝的、汽車不得進入的戶外公共空間。其主要功能是漫步、閑坐、用餐或觀察周圍世界。”
可以看出,現代城市廣場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滿足人在城市生活中的需求,應當對民眾具有吸引力,它具有公共性、開放性、包容性,是城市中連接不同區(qū)域的緩沖地帶。民眾需要這樣一個區(qū)域來區(qū)分生活與工作的不同,以中和穿梭于高樓大廈之間的壓迫感,而又是人在廣場中的活躍才能反映一個城市的活力和生機。
2.1 人性化設計的概念。所謂的人性化設計,就是以“人”為主體,在設計的方方面面都要從人的行為和心理出發(fā),考慮人在使用過程中的感受,滿足人的精神、物質和心理需求,使人在使用廣場的過程中感到愉悅與放松,能充分享受戶外空間所帶來的樂趣。
2.2 人性化設計的內容。人性化設計要在科學理論指導下才能發(fā)揮出作用。世界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將人類需求分為五個檔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我們可以根據這一理論對廣場人性化設計展開研究。
2.2.1 生理需求。人性化設計的前提是滿足人的基本生理需求,也就是有活動的空間,有休息的座椅,有遮風擋雨的樹蔭或雨棚等。在此基礎上通過增添植物、設置休閑設施等,讓人在置身廣場時可以感到舒適。
2.2.2 安全需求。這里的安全需求不單指人的身體健康安全,更多的是放松精神上的戒備。在滿足基本需求之后,城市廣場的一個主要功能是讓人在戶外開放空間中放松身心,而讓人放下戒備就要考慮到廣場的空間營造。不同的人群需要不同的空間環(huán)境,要根據不同年齡階層的實際需求來構建開放空間、半封閉空間和封閉空間[1]。
2.2.3 情感和歸屬需求。廣場上的設計要以簡潔大方為主,色調盡量明亮,給人精神和情感上的愉悅;還應貼近民眾的生活以及當地特有的文化,有助于提高民眾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2.2.4 尊重需求。城市廣場是向城市中每一個人開放的,應當考慮到弱勢群體的需要,將無障礙設施設計完善,讓這些人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與尊重。
2.2.5 自我價值需求。城市廣場的設計與建設不單是設計師的事,它關乎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個人,應該讓城市居民參與到城市廣場的建設中來,集思廣益,真正實現城市廣場的人性化。除此之外,人性化理念服務的對象不是單一的個人,而是群體與社會。
3.1 城市廣場空間尺度。由于城市廣場的功能、大小不同,其服務范圍也有所不同。根據資料顯示,廣場的服務范圍應當在2.25 km左右。要避免廣場過于集中或分散,提高廣場的服務范圍,更好的為全城的居民提供服務。
3.2 廣場景觀設計
3.2.1 植物配置。人們往往被廣場吸引的第一個因素是廣場的綠化與景色。植物可以釋放氧氣凈化空氣,使廣場使用者心情愉悅,還能帶來更多的安全感。同等面積下的木本植物會比草本植物釋放更多的氧氣,因此要避免大范圍的草坪;植物的選取應多選用本土物種,方便管理的同時還可以展現本地特色;草坪、灌木和喬木的合理搭配不但能形成景觀,還可以營造出開放空間、半封閉空間和封閉空間,適合不同的人群使用;廣場邊緣可設置綠化帶,劃分邊界的同時可以降低道路等外來因素對廣場環(huán)境的干擾。
3.2.2 水景。在廣場的設計中,水景的設置可以成為廣場的焦點,吸引更多的游人駐足。但是水景的設置不宜過大,過大可能會由于成本或環(huán)境使管理養(yǎng)護成為問題,影響廣場的整體觀感;同時還要考慮到人的親水性心理,要在適當的位置放置一些近水臺階或噴泉,讓廣場上的人能夠參與進來。
3.2.3 雕塑。雕塑往往是一個廣場的標志,它是設計者傳達設計理念和廣場文化的載體。廣場上的雕塑不只是一件景觀藝術品,它更多的承載著一個城市的文化和歷史,好的雕塑可以增強民眾的認同感,提高民眾的文化自信。
3.3 廣場人性化設施
3.3.1 座椅。座椅是廣場上重要的休閑放松設施,使用者大量的活動形式如讀書、交談、下棋等都是在座椅上完成的。座椅的數量、舒適性等都應考慮到人的行為和心理,在人口聚集程度高和邊緣地帶放置數量較多的座椅;座椅位置要盡量選擇在樹冠茂密的喬木下,可以起到一定的遮陽避風作用;同時要考慮到天氣和季節(jié)因素,在寒冷的冬季,石制座椅會降低使用者的感受。當然,座椅的風格和色調要與廣場相融洽,應在兼顧美觀的同時融入一些當地的文化元素。
3.3.2 廣場鋪裝。廣場的鋪裝應以大氣、簡潔為主,瑣碎的地面鋪裝會增大廣場使用者的視覺負擔。顏色選用則可適當豐富以搭配周圍景觀。鋪裝材料的選擇上應當考慮到安全性因素,過于光滑的地面有可能在雨雪天對人造成危害,要做好防滑處理[2]。
3.3.3 無障礙設施。公共場所的無障礙設施是為弱勢群體設置的,完善的無障礙設施能讓這些弱勢群體體會到更多的溫暖,讓他們也有平等享受公共空間的權利。在廣場的主要通道應設置盲道,并與城市道路相連接,保證連通性。在臺階處設置緩坡,并設置高度適當的扶手,保證輪椅安全通行。而且這些設施應設立在廣場的各個部分,不會讓使用者繞遠路。
優(yōu)秀的城市廣場,是一個城市向外界展示自己的窗口,能讓更多的人更好的了解這個城市,使居住在這個城市的人更深切的感悟到城市廣場帶來的文化氛圍。因此,注重好城市廣場的人性化設計,對提升城市形象、增強城市的吸引力尤為重要。同時,對于提高城市廣場自身的使用率,實現真正的為人所用,服務于人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