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吉重
(河南省新鄉(xiāng)新華醫(yī)院兒科 新鄉(xiāng)453000)
咳嗽變異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以慢性咳嗽為主要或唯一臨床表現(xiàn),小兒發(fā)病率較高,且可發(fā)展為典型支氣管哮喘,進而嚴重威脅患兒身心健康,故早期給予有效治療,是改善患兒預后的關鍵[1]。富馬酸酮替芬是臨床治療CVA的常用藥物,有抑制過敏反應介質釋放及拮抗組胺H1受體的作用,進而可有效對抗變態(tài)反應,穩(wěn)定肥大細胞,促進CVA癥狀緩解及病情轉歸。但臨床發(fā)現(xiàn),單純應用富馬酸酮替芬片治療CVA有部分患兒療效不佳,不利于患兒預后改善,隨著近年來的研究深入,臨床發(fā)現(xiàn)白三烯介導的高氣道反應性參與了CVA的發(fā)生和進展,隨之白三烯受體拮抗劑成為治療CVA的重要藥物之一,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2~3]。因此,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76例CVA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探討了富馬酸酮替芬片與白三烯受體拮抗劑聯(lián)用治療CVA的臨床療效?,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76例CVA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8例。觀察組男20例,女18例;年齡 3~12歲,平均年齡(7.74±3.13)歲;病程 3~7 個月,平均病程(5.41±1.02)個月。對照組男21例,女17例;年齡4~12歲,平均年齡(8.01±3.09)歲;病程 3~8個月,平均病程(5.49±1.06)個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世界醫(yī)學會《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
1.2 納入標準 符合CVA臨床診斷標準[4]者;年齡≥3歲者;無先天畸形、肺結核或肺炎等疾病者;患兒家屬知情同意本研究者。
1.3 排除標準 其他因素引起的慢性咳嗽患者;存在其他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者;肝、腎等重要臟器發(fā)生器質性病變者;合并免疫系統(tǒng)或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對研究已知藥物成分過敏或過敏體質者;患兒或家屬依從性差難以配合研究順利完成者。
1.4 治療方法
1.4.1 常規(guī)治療 兩組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包括止咳、吸痰、鎮(zhèn)靜、補液和抗感染等。
1.4.2 對照組 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采取富馬酸酮替芬片(國藥準字H32023660)治療,口服,1 mg/次,2次/d。連續(xù)治療4周。
1.4.3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孟魯司特鈉咀嚼片(國藥準字H20064828),口服,5 mg/次,3次/d。連續(xù)治療4周。
1.5 觀察指標 (1)兩組咳嗽癥狀改善情況。參照《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5]中咳嗽癥狀評估標準進行評估,總分0~5分,分值越高則咳嗽癥狀越嚴重。(2)兩組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治療前后,采用德國耶格綜合肺功能儀檢測兩組患者的肺功能 [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3)兩組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咳嗽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咳嗽癥狀日間和夜間分值相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咳嗽癥狀日間和夜間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咳嗽癥狀改善情況比較(分,±s)
表1 兩組咳嗽癥狀改善情況比較(分,±s)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較,#P<0.05。
組別 n 日間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夜間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38 38 4.01±0.69 3.97±0.73 1.11±0.32*#1.72±0.45*4.23±0.64 4.18±0.66 1.72±0.63*#2.41±0.71*
2.2 兩組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的FEV1和FVC相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FEV1和FVC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比較(L,±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比較(L,±s)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較,#P<0.05。
FVC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FEV1治療前 治療后38 38 0.74±0.33 0.79±0.35 1.42±0.46*#1.27±0.39*0.86±0.23 0.88±0.21 1.59±0.31*#1.41±0.24*
2.3 兩組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比較 治療期間,觀察組發(fā)生嗜睡、嘔吐各1例,腹瀉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7.89%(3/38),對照組發(fā)生嗜睡1例,嘔吐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26%(2/38),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CVA是小兒常見病和多發(fā)病,若未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可隨病情進展而發(fā)展為典型支氣管哮喘,故早期給予患兒有效的治療,對改善其預后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對于CVA的治療,臨床尚無統(tǒng)一規(guī)范的方案,主要以及時有效消除氣道高反應性與非特異性炎癥為原則,以緩解臨床癥狀,預防典型支氣管哮喘發(fā)生[6]。
富馬酸酮替芬片是臨床治療CVA較常用的一種藥物,不僅可有效拮抗組胺H1受體,而且對過敏反應介質釋放也有抑制作用,可保護嗜堿粒細胞和肥大細胞細胞膜,在變應原攻擊時,使膜變構減少,有利于降低患兒的過敏反應,并減輕變應原引起的氣道慢性非特異性炎癥。但有文獻報道,富馬酸酮替芬片治療CVA的療效有限,有部分患兒難以從中有效獲益,進而影響整體治療效果,延誤病情[7]。
CVA是因機體特異性過敏反應引發(fā)多種炎性介質參與而造成的氣道炎癥性疾病,近年來的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白三烯作為重要炎性介質,可由肥大細胞、嗜酸粒細胞等炎性細胞合成和釋放,并通過受體結合,使嗜酸粒細胞集聚,進而加速CVA的發(fā)生和進展[8~9]。因此,拮抗白三烯受體已成為目前治療CVA的臨床新靶點。孟魯司特鈉咀嚼片為常用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屬新型非甾體抗炎藥,本品對氣道平滑肌白三烯多肽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可降低血管通透性,防止支氣管痙攣發(fā)生,同時對變應原激發(fā)的氣道高反應性有抑制作用,進而可起到抗炎和抗哮喘的效果。本研究在應用富馬酸酮替芬片基礎上聯(lián)合白三烯受體拮抗劑治療CVA,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咳嗽癥狀日間和夜間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FEV1和FVC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娫撀?lián)合用藥方案在治療CVA中效果理想,有利于緩解患兒的臨床癥狀,提高其肺功能。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富馬酸酮替芬片聯(lián)合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在抗過敏和抗變態(tài)反應的基礎上,可有效阻斷肺內白三烯與其受體結合而產生的生理效應,有利于緩解平滑肌痙攣,并減少炎性細胞對氣道壁的浸潤作用,減輕黏膜水腫,所以,有利于改善CVA患兒氣道高反應性,緩解癥狀,提高肺功能。同時,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治療期間,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7.89%,與對照組的5.26%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富馬酸酮替芬片與白三烯受體拮抗劑聯(lián)合應用不會增加藥物不良反應,安全有效。
綜上所述,富馬酸酮替芬片聯(lián)合白三烯受體拮抗劑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患兒,效果顯著,可改善患兒肺功能,緩解其咳嗽癥狀,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