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魁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 歷史與考古研究所,河南 鄭州 450002)
1978年改革開放后,河南省姓氏文化尋根經歷了四十余年時間。我們可以將其分為四個階段:萌發(fā)期(1978—1989)、成長期(1990—1999)、發(fā)展期(2000—2009)、繁榮期(2010—2019)。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全會的中心議題是根據鄧小平同志的指示討論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同時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決策。改革開放促進了中外交流,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與中國大陸的聯系的通暢,許多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到大陸尋根問祖,促進了河南姓氏文化的發(fā)展。
同時,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世界范圍內的尋根熱潮也帶動了中國改革開放后出現的尋根潮。早在1976年,美國黑人作家阿歷克斯·哈利出版了家史小說《根》,此書風靡一時,尋根遂成為一種世界性的文化現象,不僅引發(fā)了美國黑人到非洲的尋根,也牽動了海外華人心中葉落歸根的情結。1978年,臺灣舉辦了《根——臺灣的過去和現在》的展覽,出版了《五百年前是一家》,還拍攝了電影《源》,展示了民族魂、中國根。1981年春,廈門大學教授黃典誠到河南進行語言學考察,尋找閩南語的根,并在4月22日 的《河南日報》上發(fā)表了《尋根母語到中原》的文章,稱“河洛中原是故山,永嘉之亂入閩南”, 指出臺灣同胞“尋根的起點是閩南,終點無疑是河南”,此文對中原尋根具有里程碑意義,引起了較大反響。
姓氏尋根是與現實密切相關的課題,從一開始就呈現了海外與國內、政府與民間等的互動,而媒體、社團等則起到了牽線搭橋的作用。
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尋根,首先在福建和廣東,以姓氏為緣到河南尋根,較早的是方姓和鄭姓。
1982年,香港實業(yè)家方潤華致函河南省省長戴蘇理,不僅要尋找方姓的祖根,也建議河南要派出巡回大使到東南亞去宣傳河南的根文化。方先生多次到河南尋根,并成為河南省禹州市榮譽市民和河南省許昌市榮譽市民 。
而鄭氏到祖地滎陽的尋根則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產生了全國性的影響。這種影響在九十年代初達到頂點,其標志便是規(guī)模龐大的全球鄭姓祭祖盛會在鄭姓祖根地滎陽的召開。
1992年12月7—9日,“世界鄭氏宗親滎陽祭祖大會”在滎陽舉行。參加大會的有美國、菲律賓、馬來西亞,中國香港、臺灣、澳門等國家和地區(qū)的鄭氏宗親173人,另有來自福建、浙江、廣東、北京等省市的代表。
1994年9月7—9日,滎陽召開了紀念鄭桓公受封立國2800周年大會,參加會議者1000余人,其中來自美國、泰國、加拿大、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中國香港、澳門、臺灣的鄭氏宗親413人,來自國內沿海地區(qū)閩、浙、粵、蘇、魯、贛等省的鄭氏宗親776人。
1992與1994年海外鄭氏族人大規(guī)模到河南滎陽尋根,樹起了河南尋根的一面大旗,在河南海外姓氏尋根上占有突出地位。
這波尋根潮一直持續(xù)到九十年代中期。
中國的姓氏一般由父系代代相傳,而且中國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傳統,使探索中國家族的遺傳密碼成為可能。而且,20世紀80年代,電子計算機的逐漸普及為我國當時各姓人口的統計帶來了方便。1986年到1989年,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國家語言工作委員會文字處、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根據1982年全國人口普查資料,分別進行抽樣統計,得出了中國100大姓排名,前10個大姓都是“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只是排列順序有所不同。在這三種抽樣統計中,以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的抽查影響最大,當時被稱為新《百家姓》,在1986年5月公布。這100個姓氏共占全國人口的87%,其中前5大姓李、王、張、劉、陳分別占漢族人口的7.9%、7.4%、7.1%、5.4%、4.5%。列在5大姓之后的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馬這14姓的人口也都占全國人口的1%以上。姓這19個大姓的人口,約占全國人口的55.6%。
由于新《百家姓》是按人口數量排列的,這種排名機制引發(fā)了中國人對自己姓氏排名的興趣,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當時的姓氏文化研究,擴大了姓氏文化在民眾心目中的地位和影響,也為盤點河南姓氏文化資源在全國的歷史地位打下了根基。
濃濃的血脈親情溫熱了中原尋根之旅。有學者稱,80年代末與90年代初是河南尋根的第一個高潮。
除前面提到的方姓和鄭姓外,90年代初,鄧、謝、鐘、南、許、林、尹、柯、蔡、江、廖、葉等姓氏的海外華人,陸續(xù)到河南尋根。規(guī)模較大者有:
1991年,全歐客屬崇正總會共245人到河南尋根,此舉拉開了海外客家人集體到河南尋根的序幕。
1992年5月,臺灣陳氏宗親總會代表陳延厚先生一行到河南尋根謁祖。
1993年,海內外林氏第一次組團到林氏太始祖比干的墓葬地河南衛(wèi)輝。一行527人,當場捐出500萬元。
1995年10月,新加坡、美國、馬來西亞、菲律賓、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qū)陳氏宗親334人,到河南省淮陽縣參加了陳胡公誕辰3145周年紀念活動。
90年代末與新世紀初河南尋根掀起第二個高潮。一種文化流行起來了,隨之便是這種文化產業(yè)的興起。其實,1992年12月,滎陽舉行的“世界鄭氏宗親92滎陽祭祖大會”,河南即首次以“根”文化搭建招商引資橋梁。自90年代以后,李、張、劉、陳、鄭、謝、許、宋、林、蔡、鐘、葉、南、韓、賴、詹、黃、方、牛、溫、禹、千、范、邱、尹、柯等姓氏都組團到河南尋根,并出現了文化搭臺經貿唱戲的潮流。1998年,鄭源實業(yè)公司在鄭州舉辦“首屆鄭源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吸引了10余個國家與地區(qū)的鄭氏宗親參加,簽約總額達14.2億元人民幣,這種單姓經貿會的舉辦為河南首創(chuàng);1999年,在長葛舉辦了“世界舜裔聯誼會第13屆國際大會”,姓氏全球盛會在河南舉行,尚屬首次;2001年,在印尼華僑宋良浩屢次無償捐助商丘教育的啟迪下,商丘創(chuàng)辦了戴氏工業(yè)園區(qū),這種情況亦為首創(chuàng)。
在這股尋根熱潮的帶動下,黃河邊上炎黃二帝巨像基礎工程也于1994年開工建設。
在這一階段,河南多地市都有懇親活動展開,一方面海外來尋根,另一方面河南祖地的人主動出去找親戚。姓氏文化、根文化不僅增強了文化歸屬感和向心力,還能夠給地方發(fā)展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著書立說是文化熱潮的另一種形式。1994年12月,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河南作者主編的《中原尋根:源于河南千家姓》一書,此書是河南乃至國內第一部大部頭的姓氏文化研究專著。這部書是集體研究的成果,參加者數十人,本書的編寫,培育了河南第一批姓氏文化較為專業(yè)的研究者,此后相當長時段內,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和河南省地方史志辦公室成為河南姓氏文化研究的兩個中心。同時,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百家姓尋根探秘”叢書、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華夏姓氏叢書、氣象出版社出版的“大姓尋根與取名”叢書、天津出版社出版的百家姓書系等,河南作者成為全國姓氏研究著作編撰主力軍。姓氏文化研究也漸臻高潮,有學者統計,在“當今中國100大姓中,有73姓源于河南或有一支源頭在河南,另有7姓望于河南或其起源與河南密切相關;前5大姓中,李、張、陳均出自河南,王姓最早的一支及劉姓最主要的源頭也都在河南。”“除李、王、張、劉、陳5大姓外,還有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馬14姓,均各占漢族人口的1%以上。姓這19個大姓的加起來的總人口,約占漢族人白的55.6%,也就是說,全國大約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使用這些姓氏。而在后14姓中,有10姓源于河南或有一支源頭在河南。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當今海內多數華人的祖根大都在今河南?!盵1]
而河南教育出版社(后改為大象出版社)創(chuàng)辦于1994年的《尋根》雜志,開辟了尋根寄語、尋根專題、百家縱橫、民俗志、東西風、尋根掃描、名門望族等姓氏文化欄目,對推動河南的姓氏文化研究起到很大作用。與此同步,1992年3月,河南省成立了中原族史學術委員會,這是河南第一個研究姓氏文化的綜合性學術團體。1995年,河南省中原姓氏歷史文化研究會正式成立,通過這個學會,來自地方志、高校、科研單位等姓氏尋根團隊初步建立。
21世紀初,全國出版界掀起了一波姓氏書出版熱潮,河南作者是主力部隊。2000年,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成立了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姓氏文化研究會,掛靠在歷史研究所。后又在中心下面設立謝氏文史研究中心和陳氏文史研究中心。研究中心主持召開了兩次大規(guī)模的陳氏文化研究會暨新鄭陳氏三宰相學術研討會。這兩次學術研討會開研究部門主導姓氏文化研究會之先河。在2002年4月11日至14日召開的河南省第二屆國際陳氏文化研究會暨新鄭陳氏三宰相研討會上,美國、馬來西亞,中國香港、澳門、臺灣,以及國內各省市300多人參加了會議。會議期間收到專家、學者有關陳姓的論文70多篇。
2009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和中共河南省委統戰(zhàn)部聯合編纂的大型姓氏文化專著《中華姓氏河南尋根》,作者隊伍數十人。在此書的編纂過程中,河南省政府辦公廳明確要求涉及河南省有關姓氏祖地和名人里籍的爭議,由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統一組織專家進行研究和認定。因此在2009年, “河南省姓氏祖地與名人里籍研究認定中心” 正式成立。
尋根熱帶動了文化的交流和經濟的交流發(fā)展,由此產生了具有特殊背景和意義的尋根經濟。由于有相近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認同,通過舉辦尋根文化活動,形成了通過文化交流帶動經濟發(fā)展的好局面,不少海內外華人通過尋根祭祖活動加深了對祖國大陸和故鄉(xiāng)的了解,并積極為故鄉(xiāng)投資效力。
2004年世界劉氏第四屆(尋根)聯誼大會在平頂山舉行,2005年世界張氏總會第二屆懇親大會在濮陽舉行,2006年世界舜裔宗親聯誼會第19屆國際大會在濮陽舉行,等等,這些活動極大地提升了河南尋根的檔次。2006年、2007年,連續(xù)舉辦了兩屆高規(guī)格的新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2007年在黃河岸邊矗立的炎黃二帝巨塑的落成,均將河南尋根的活動推向高潮??梢哉f,河南的根文化,已成為連接海內外華人的重要紐帶。
21世紀初,文化搭臺,經貿唱戲在全國依然大行其道。同時,專家與媒體的結合成為姓氏文化熱潮的突出表現。2003年初,中央電視臺10頻道開始播出《百家姓》文化專題節(jié)目,共15集,創(chuàng)作議案是河南學者王大良提供的。參加節(jié)目撰稿和錄制的河南作者也占半數。2005年春節(jié),大河報社策劃和組織了“大河報發(fā)行百萬邀百家姓百業(yè)人商都過大年”活動。2006年春節(jié),為擴大影響,大河報社又與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合作,策劃和組織了“2006新百家姓商都大團圓”活動,《大河報》拿出十幾個版面,對河南各地市的根文化資源進行了盤點,極大地點燃了民間對姓氏文化的熱情,對河南的姓氏文化研究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2006年,中國科學院學者公布新《百家姓》;2007年公安部治安管理局也根據對全國戶籍人口的一項統計分析,排出了新的《百家姓》。稍后,《大河報》2007年9月15日,根據公安部門的統計,公布了河南《百家姓》。全社會對姓氏文化的關注,致使姓氏文化節(jié)會盛行一時。當時河南有多種重大節(jié)慶活動,2006年后,新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鄭州公祭炎黃二帝活動、周口姓氏文化節(jié)相繼被定為省級節(jié)會,尋根活動得到空前重視。
隨著姓氏文化的普及,河南衛(wèi)視2012年推出大型姓氏文化電視欄目“知根知底”?!爸住币越庾x姓氏文化、弘揚尋根文化、傳承家族文化為核心,每期節(jié)目分為“尋根問底”“自說家事”“百姓追擊”和“真假后人”四個環(huán)節(jié)。這個欄目共播79期,涉及100多個姓氏。河南衛(wèi)視的《知根知底》欄目的編采模式,為其他省的姓氏文化欄目部分借用,如2015年安徽衛(wèi)視開播的大型姓氏文化尋根節(jié)目《中華百家姓》、2015年山西衛(wèi)視制作的大型姓氏揭秘互動脫口秀節(jié)目《你貴姓》。
同時,河南形象廣告突出“老家河南”的定位,拍攝了《壯美中原,老家河南》《記憶中原,老家河南》《大美中原,老家河南》《豫見中國,老家河南》廣告片,使“老家河南”在海外華人的心中已經成為一個魂牽夢繞的向往。
河南姓氏文化繁榮的表現之一是“根親文化” 概念的提出。2008年河南信陽在多年的實踐中提出了“根親文化”。2010年以后,根親文化成為河南姓氏文化的代名詞,而陜西的姓氏文化多用祖根文化的概念,山西姓氏文化則多用根祖文化概念。
這一時期,姓氏文化研究更加深入。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與考古研究所,與社會和地方合作,召開過多次全國性的關于姓氏文化的學術研討會,編輯了“河南歷史與考古研究叢書”多種,如:《顓頊帝嚳與華夏文明》《鹿邑與中華李姓之根》《比干文化研究》《武王伐紂 寧氏源流:獲嘉歷史文化論叢》《葛天氏與上古文明》《共工氏與中華龔姓》《登封與大禹文化》《柏皇氏與中華柏姓》等,由出版社正式出版,擴大了河南姓氏文化的影響。
這一階段,姓氏文化節(jié)會通過多年的發(fā)展,形成了以固始根親文化節(jié)、新鄭黃帝拜祖大典為代表的高規(guī)格節(jié)會。同時,姓氏社團的發(fā)展表明了河南姓氏文化尋根的廣泛和普及。2009年5月,河南省中原姓氏歷史文化研究會更名為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通過十年的發(fā)展,成為在全省頗具活力的社團。2010年初,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僅有7個二級分會,到2019年6月,已發(fā)展到 92個分支機構、7個團體會員,成為全國姓氏文化社團中分會最多、規(guī)模最大的社團組織。
姓氏文化尋根繁榮的標志,還在于姓氏文化進入國家和省重大項目規(guī)劃。2012年國務院批復《中原經濟區(qū)規(guī)劃》,提出把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chuàng)新區(qū),需要“挖掘中原歷史文化資源,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提升全球華人根親文化影響力,培育具有中原風貌、中國特色,時代特征和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2016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制定的《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chuàng)新區(qū)建設方案》,提出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chuàng)新區(qū)建設的戰(zhàn)略定位之一是“全球華人根親文化圣地。發(fā)揮中原根親文化資源優(yōu)勢,開展尋根拜祖文化活動,發(fā)展根親文化主題旅游,建設根親文化主題基地,確立一批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符號,使河南成為中華民族精神家園和心靈故鄉(xiāng)的主要承載地”。
我們相信,河南姓氏文化尋根會越來越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