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韞雯 范靜 章佳瑋
摘 要:在新媒體、互聯(lián)網飛速發(fā)展的今天,網絡安全教育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陣地。近年來,網絡成癮、系統(tǒng)私密泄露、網絡違法犯罪等網絡安全引發(fā)的負面新聞層出不窮,引發(fā)了全社會的共同關注。作為高校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大學生網絡安全問題也日益嚴峻,本文將基于思政教育視角,探討在新時代網絡環(huán)境下如何開展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
關鍵詞:信息化時代 網絡安全 思政教育
一、引言
作為互聯(lián)網用戶群體中最活躍的一部分,大學生高度依賴網絡、關注各類網絡熱點,實施網絡參與的積極性較高。近年來,網絡帶來的安全風險不斷呈現(xiàn),不少大學生互聯(lián)網安全意識薄弱,病毒植入、網絡詐騙、隱私泄露、網絡不良信息傳播等事件頻發(fā)。2019年9月,第六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提出,要堅持安全可控和開放創(chuàng)新并重,提升廣大人民群眾在網絡空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如何加強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降低網絡安全風險,已成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關注的熱點。
2019年2月28日,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發(fā)布了第43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8. 29億,全年新增網民5653萬,互聯(lián)網普及率為59.6%,較2017年增長3.8%。我國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8.17億,占網民的98.6%;截至2018年12 月,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8.6%。高校作為大學生學習生活的主戰(zhàn)場,在培養(yǎng)教育大學生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應在提升大學生網絡安全認知工作中給予重視。
二、助力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教育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必須以國家安全觀為指導,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網絡安全意識,用系統(tǒng)、全面的網絡安全知識武裝頭腦。作為社會主義事業(yè)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網絡安全防控能力,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網絡安全,才能實現(xiàn)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的穩(wěn)步發(fā)展態(tài)勢。
(一)網絡空間并非“法外之地”
由于當前網絡全球化發(fā)展的程度不斷加深,國內外敵對勢力利用互聯(lián)網對我國國家安全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滲透和破壞。針對這些別有用心的行為,國家迅速出臺了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如《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互聯(lián)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等。網絡社會不是“法外之地”,法律尊重和保護公民個人的言論自由,但任何言行都不能逾越法律和道德的底線。對于故意制造或者散布、傳播謠言、擾亂社會秩序,情節(jié)輕微的將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依法處理;情節(jié)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發(fā)揮思政教育的精神引領價值,充分發(fā)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觀,認識到網絡空間并非“法外之地”,任何人不得利用網絡傳播違法信息、實施網絡犯罪行為。
(二)將網絡安全教育融入多學科教育
當前,網絡安全教育并未被列入大學生網絡教育的范疇內。網絡安全認知教育以《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中的內容為主,網絡安全技能的培養(yǎng)則是在普通計算機課程中以計算機操作為基礎的,處于它們各自的獨立狀態(tài)。然而,在網絡使用過程中,大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網絡安全知識和必要的網絡操作技能,兩者相互作用、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
高校網絡安全教育亟須能夠兼具認知教育和技能教育的綜合性課程。高校在教學內容上可以將網絡安全教育融入多學科教育之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計算機課程教育、法制教育、管理學等多學科的教育內容,使學生在多學科集成教學中更深入地了解網絡安全隱患內容,提高綜合認知能力和判斷能力。
同時,高校要充分認識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快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相關課程設置,加強網絡安全教育課程與其他學科的銜接和互動。高校輔導員應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網絡安全教育,將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融入日常的教育活動中。對于學生因網絡安全引發(fā)的心理問題,輔導員要耐心傾聽和疏導;對于情節(jié)嚴重的,要及時上報,并協(xié)助尋求專業(yè)心理咨詢。
(三)提高大學生自我約束與自我教育能力
新媒體時代,網絡信息十分開放和便捷,紛繁復雜卻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無孔不入,使得網絡信息污染成為一個不可避免的嚴重問題。所以,高校要注重提高大學生的自我約束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教育學生面對網絡世界的種種誘惑如何提高防護能力,并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作息習慣,多參加戶外活動,少沉迷虛擬網絡。要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與目標,在內心建立起一道網絡安全的自身“防火墻”,明辨是非和善惡。
此外,高校還可以在大學生群體中開展網絡安全知識調查,讓他們主動去思考和探究。分析和歸納常見的網絡風險類別,分享和提出遇到的問題和希望了解的知識,提高學生自我約束和自我教育的能力,理性規(guī)避網絡風險。
三、豐富教育內容,創(chuàng)新宣傳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時代的便捷和優(yōu)勢,豐富網絡安全教育的課程內容,創(chuàng)新宣傳方式。
(一)高校思政工作必須具有時代性和實效性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來臨,互聯(lián)網+迅速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在開展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工作時,不能刻板地沿用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而是要與時俱進,充分把握其時代性,考慮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變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幫助學生掌握識別各類型網絡安全風險的能力,要真正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保障網絡安全教育工作開展的實效性。
(二)結合案例教學法進行危機解讀
教師應通過對近期的熱點網絡安全事例,尤其是與學生利益密切相關的網絡安全事件進行歸納整理,選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為教學案例,通過描繪網絡安全事件發(fā)生的常見流程、受害學生的心理軌跡、情緒變化等進行刻畫與研判。
在此基礎上,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探討,總結防范和應對性措施,幫助學生認識網絡安全風險的全貌,提升他們對網絡風險事件的應對能力。
(三)聚焦群體特點,重視學生參與度
盡管如今高校已開展了一些形式的網絡安全知識宣傳活動,但由于相較枯燥,學生參與度不足,難以引起大學生的興趣,無法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聚焦于大學生群體的特點,重視學生參與的深度和廣度。
首先,高校可以發(fā)動學生成立網絡安全學習社團或網絡安全教育協(xié)會,依托學生社團的作用,對學生進行網絡安全知識的普及和教育,充分調動學生提高網絡安全認知的積極性。其次,要積極鼓勵各社團和學生會組織舉辦類型豐富的活動,如網絡安全知識調查、知識競賽、辯論賽、主題漫畫展等來宣傳和普及網絡安全知識和網絡安全相關法律,在理論中糅合相關的案例、影音放映、實踐技巧,在活動形式的設計上聚焦大學生群體特點,提高參與度。
四、重視心理教育,營造集體氛圍
在網絡安全教育實施的過程中,要重視大學生的僥幸心理因素,如學生在網絡游戲中所想要達到的娛樂心理、在網絡購物所達到的購物需求心理、在網絡借貸中所滿足的經濟收入心理、在網絡訊息中所達到的好奇心理等。要以學生的興趣需求心理為出發(fā)點,以網絡安全教育為引導方向,通過對大學生網絡心理需要的分析,選取針對性的心理教育策略,防止學生因僥幸心理而輕視網絡風險。
在網絡安全課內教育中,需要根據大學生在網絡中的心理需要為出發(fā)點,在以支持學生的精神需要的前提下,引導學生選擇更安全的網絡行為。當部分學生陷入對網絡交友的迷戀、網絡借貸軟件的依賴、網絡成癮的慣性時,教師應采用平和勸說的方式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選擇。
五、加強家校聯(lián)結,構建交流平臺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不可缺少的教育,家庭因素也是外部因素的一個重要的方面?,F(xiàn)實中,有些家長認為孩子走進了大學校園就可以“放手”了。這種想法略顯消極。學校應率先主動加強家校聯(lián)結,鼓勵家長群體積極配合學校教育,發(fā)揮監(jiān)督作用,隨時糾正孩子的危險行為,引導孩子走出去,多鍛煉、少懶散,提高自制力,減少對網絡的過度
依賴。
但是,一些家長網絡安全認知本就薄弱,甚至自身也存在一些不安全的網絡行為。針對這種現(xiàn)象,高校可以建立不同形式的家校聯(lián)動平臺,如微信群、QQ群、校報、學校來信、家長來信、家長聯(lián)系卡等形式,在學校與家長之間建立起溝通的平臺。一方面可以讓家長了解網絡上存在的常見風險和可能發(fā)生的危害,提高警覺意識。另一方面,可以讓家長時刻參與到與學校的日常聯(lián)動教育中來。尤其是在節(jié)假日期間,家校之間更有必要加強聯(lián)結,輔導員與家長保持積極的溝通交流,及時傳遞網絡安全教育相關信息和學生日常狀況。
六、結語
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一直以來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國家教育戰(zhàn)略的重中之重。提升大學生網絡安全素養(yǎng)是一項需要持之以恒的任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參與?,F(xiàn)階段我國網絡安全教育還處在一個起步階段,網絡安全教育是一項長期的重要任務。高校思政教育應從教育需求實際出發(fā),適當向網絡安全教育傾斜,并不斷提升這一專項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加強網絡安全教育不僅是國家的要求,更是大學生成長的需要。我們應當以國家政策為方向,以學生實際問題為根據,以學生健康成長為目標,緊密加強學校、社會、家庭之間的聯(lián)系,加大網絡監(jiān)管、提升網絡安全教育質量、倡導安全上網習慣,切實為學生的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賴啟財.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現(xiàn)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成都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32(2):18—19.
[2]郭光芝.影響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有效性的因素研究[J].安徽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17,16(5):109—111,121.
[3]楊忠文.基于微信平臺的大學生社會化閱讀問題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6.
[4]陳文福.新媒體時代高校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探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09):92—93.
[5]趙金萍,張馨予.社會安全事件網絡輿情管理策略[J].新聞研究導刊,2018,9(09):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