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立芬,宋善敏,甘夢蘭,王仁鳳,楊再昌
貴州大學藥學院,貴陽 550025
結核(tuberculosis,TB)是結核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引起的可侵犯全身各器官的一種慢性傳染病。結核分為肺結核和肺外結核,其中女性盆腔結核近年來有增長的趨勢[1,2]。女性盆腔結核是指女性盆腔包括盆腔生殖器官(卵巢、輸卵管、子宮)及盆腔腹膜與子宮周圍的結締組織的炎癥?;颊呖沙霈F(xiàn)消瘦、疲勞、發(fā)燒、出汗、乏力等癥狀,常伴隨盆腔痛、月經異常、痛經、閉經、月經量少等癥狀,是導致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3-6]。目前,主要使用抗癆藥物對女性盆腔結核實施治療,一線抗結核藥物缺乏子宮靶向性,必須長期服藥,由于這類藥物肝毒性明顯,患者往往不能堅持服藥,導致治療失敗。因此,研發(fā)子宮靶向性的抗結核新藥對盆腔結核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益母草是唇形科益母草屬植物益母草(Leonurusartemisia(Laur.)S.Y.Hu F)的新鮮或者干燥地上部分。古代文獻將益母草的功效歸屬于治療婦產科疾病,比如:《本草衍義補遺》說“益母草治產前產后諸疾”、《本草綱目》說“益母草治婦人胎產諸病”、《本草蒙筌》說“益母草總調胎產諸證”、《本草求真》說“益母草消水行血,去瘀生新,調經解毒,為胎前胎后要劑”。在現(xiàn)代醫(yī)學實踐中,益母草被制成“益母草膏”、“益母草顆?!?、“益母草注射液”等劑型 ,用于治療痛經、閉經、子宮陰道出血,具有促進產后子宮復舊及清理產后子宮殘留物等功效[7-14]??梢?,益母草對子宮及其附件的多種病理過程具有明顯的干預作用,那么,益母草是否具有子宮靶向性、是否具有抗子宮結核的作用?迄今少見相關的文獻報道。
為發(fā)現(xiàn)具有子宮靶向性的抗結核藥物,我們對20多種具有治療女性盆腔類疾病的中草藥進行了抗結核桿菌體外試驗,部分品種顯示出抗結核桿菌活性,其中益母草乙醇提取物在改良羅氏培養(yǎng)基中能抑制結核分枝桿菌生長。對益母草進行抗結核分枝桿菌活性跟蹤分離,得到活性單體YMC04,報道如下。
益母草(2 700 g)購自貴陽市和平藥房,為除根外的細葉益母草全株。
核磁共振數(shù)據(jù)用INOVA400 MHz型超導核磁共振儀測定,TMS作內標;質譜數(shù)據(jù)用HP-5973型質譜儀測定;柱色譜用硅膠(200~300目)、硅膠H和薄層色譜用硅膠GF254均為青島海洋化工產品;改良羅氏培養(yǎng)基基礎(上海博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7H9肉湯(Difco),其余試劑均為國產分析純。
1.3.1 益母草的提取與分段
益母草樣品2 700 g用80%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三次,每次一小時,合并提取液,過濾,置于70℃水浴蒸干,得乙醇提取物浸膏140 g。浸膏用10%乙醇水溶液溶解,再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二氯甲烷萃取,得到石油醚部位(45 g)、乙酸乙酯部位(40 g)、二氯甲烷部位(8 g)、剩余物(49 g),不同萃取部位用改良羅氏培養(yǎng)基絕對濃度法進行活性跟蹤,發(fā)現(xiàn)乙酸乙酯、二氯甲烷萃取部位能抑制結核桿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活性更強,因此將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視為有效部位。
1.3.2 益母草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活性跟蹤與分離
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用硅膠柱色譜(200~300目)分離,干法裝柱,洗脫劑為石油醚:乙酸乙酯(4∶1~3∶2)進行梯度洗脫,最后甲醇沖柱,經TLC檢測,合并相似成分,得到六個組分(Fr.A、Fr.B、Fr.C、Fr.D、Fr.E、Fr.F)(圖1)。利用改良羅氏培養(yǎng)基進行活性跟蹤,發(fā)現(xiàn)有效組分為Fr.C(22-33)。
圖1 益母草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分離Fig.1 Separation of ethyl acetate extract from Leonurus artemisia (Laur.)S.Y.Hu F
1.3.3 Fr.C的活性跟蹤與分離
Fr.C進行硅膠柱色譜(200~300目)分離,用二氯甲烷:甲醇(20∶1~15∶1)作洗脫劑進行梯度洗脫,得到四個組分(Fr.1、Fr.2、Fr.3、Fr.4)(圖2)。
利用改良羅氏培養(yǎng)基進行活性跟蹤,有效組分為Fr.2。Fr.2經硅膠柱色譜多次純化,得到單體YMC04(化合物1,400 mg)。
改良羅氏培養(yǎng)基 40.84 g,加入12 mL的甘油,加蒸餾水600 mL煮沸5~10 min,115 ℃滅菌 20 min,待冷至55 ℃左右時以無菌操作加入1 000 mL無菌攪勻的全蛋液,混勻,分裝在15 mm×150 mm 的試管,每管5 mL[15]。稱取樣本,用二甲基亞楓(DMSO)溶解,分別加入到含有改良羅氏培養(yǎng)基試管中,根據(jù)預實驗確定濃度,每個濃度做3管,平行做2次,陽性對照為異煙肼(2 μg/mL),陰性對照為含5% DMSO的無藥培養(yǎng)基,放置成斜面,80 ℃下加熱滅菌1 h,隔夜后相同條件下加熱滅菌1 h,冷卻后接種H37Rv菌懸液(108CFU/mL) 20 μL,使菌液由上往下分布在培養(yǎng)基斜面上,置 37 ℃的電熱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20天。在培養(yǎng)期間,每天觀察記錄一次。結果判斷:菌落數(shù)低于5個(含5個)視為有效,其中菌落0~1個記“+++”,2~4個記“++”,5個記“+”,菌落數(shù)在6個以上(含6個)視為無效,記“-”。
圖2 Fr.C的分離Fig.2 Separation of Fr.C
采用改良羅氏培養(yǎng)基絕對濃度法對益母草乙醇提取物不同萃取部位進行活性測試,結果見表1,可見活性最強的部位為乙酸乙酯萃取物。
表1 益母草不同萃取部位的活性跟蹤Table 1 Bioassay of different extraction parts of Leonurus artemisia (Laur.)S.Y.Hu F
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經硅膠柱色譜分離,得到六個組分(Fr.A、Fr.B、Fr.C、Fr.D、Fr.E、Fr.F),采用改良羅氏培養(yǎng)基進行活性跟蹤,確定Fr.C為活性部位(表2),其抑制結核桿菌的MIC值為0.4 mg/mL。
表2 益母草乙酸乙酯部位的活性跟蹤Table 2 Bioassay of ethyl acetate fraction in Leonurus artemisia (Laur.)S.Y.Hu F
Fr.C進一步進行硅膠柱色譜分離得到活性組分Fr.2,F(xiàn)r.2再經硅膠柱色譜反復純化,得到活性單體化合物1,經改良羅氏培養(yǎng)基進行活性測試,化合物1的MIC值為80 μg/mL。
化合物1白色針晶(MeOH);mp.195~196 ℃。1H NMR (400 MHz,CD3OD ) δ (ppm):7.26 (s,2H),5.07 (s,2H),4.33 (t,J=12 Hz,4 Hz,2H),3.83 (s,6H),3.49 (s,1H),3.38 (dt,J=6 Hz,4 Hz,2H),3.31 (p,J=4 Hz,2H),3.29 (s,1H),3.27 (s,1H),1.86 (m,2H),1.76 (m,2H)。ESI-MS:m/z312 [M+H]+。經薄層層析,用改良的碘化鉍鉀顯色呈磚紅色。與益母草堿對照品經TLC檢測,其Rf值一致,氫譜、質譜數(shù)據(jù)與文獻[16]對照基本一致,確定化合物1為益母草堿(圖3)。
圖3 益母草堿結構式Fig.3 Structural formula of leonurine
益母草常用于月經不調,痛經閉經,惡露不盡,瘡瘍腫毒等癥,是婦科疾病的常用藥。益母草的化學成分主要有生物堿(益母草堿、水蘇堿、益母草啶、益母草寧)、黃酮類、二萜類、環(huán)形多肽、阿魏酸等小分子化合物[17]。益母草堿的藥理作用較多,具有舒張冠脈、抑制ATP的合成、抑制炎癥因子的信號通路、抑制糖異生、促進子宮收縮等作用[18]。目前未見益母草堿抗結核桿菌活性的報道。
從結構上看,益母草堿(3,5-二甲氧基-4-羥基-苯甲酸 (4-胍基)-1-丁酯)屬于有機胺類生物堿,含有三個N原子,與一線抗結核藥物異煙肼類似,異煙肼同樣含有3個N原子,一個N組成吡啶環(huán),另外兩個N原子形成肼基,而在益母草堿中,三個N原子以胍基的形式存在,由此我們推測,益母草堿抗結核桿菌機制可能與異煙肼類似。
在我們的初步試驗(尚未報道)中發(fā)現(xiàn),益母草堿在大鼠子宮及其附件中的分布大于異煙肼,這一結果有待擴大樣本量進一步證實。同時我們擬對益母草堿進行結構修飾,提高其抗結核桿菌活性并增加其在子宮中的分布,為治療子宮結核提供新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