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人民幣匯率進行不斷調整,不斷改革。為保障人民幣穩(wěn)定變化,在原有“收盤價+—籃子貨幣”制度中加入“逆周期因子”,形成以預防市場存在的多種不穩(wěn)定因子,應對市場情緒的順周期波動,緩解“羊群效應”,并形成有管理的浮動機制。新機制實行后,我國人民幣機制更加符合實際情況,緩解了中國因持續(xù)資本輸出和人民幣貶值造成的壓力,促使我國經濟的發(fā)展,也為我國對外貿易與發(fā)展提供保障。
關鍵詞:匯率改革;逆周期因子;貨幣
引言
關于國家的匯率制度選擇,并不存在統(tǒng)一的最優(yōu)解,而是與各國自身情況與發(fā)展水平息息相關。中國在匯率制度選擇方面也經歷了長時間的波折不定,在1994年匯改前,我國人民幣匯率幾乎經歷了所有匯率制度,也正是在不斷的探索中,我國逐漸找尋到了適合本國國情的匯率制度。
我國外匯市場的總體目標是“建立健全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體制”。同時力爭在這基礎上使人民幣匯率保持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我國當局在充分考慮各種因素有步驟地進行改革。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地不斷深入,我國先后引入“收盤價”,“一籃子貨幣”,“逆周期因子”機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當前的人民幣形成機制。
一、收盤價
在改革中為了增強人民幣兌換美元中間價的市場化程度和基準性,引入了“收盤價”作為參考標準,并在2015年8月11日正式實施。通過每日的人民幣對美元收盤價判斷出當日的交易情況,由此形成對下一個交易日中間價匯率的預測。這一舉措,標志著中國人民幣匯率走向浮動匯率,也成為人民幣機制改革中市場化的第一步。
二、一籃子貨幣
一籃子貨幣政策是指在設定貨幣匯率時參考一系列的外幣組合而非單一外幣。一籃子貨幣政策主要包括選擇貨幣籃子中的幣種構成、確定各種貨幣在籃子中所占的權重、確定籃子中貨幣的匯率即期水平三個步驟,并在此基礎上計算出最終的人民幣匯率。
一籃子貨幣可以更加全面反映一國商品和服務的綜合競爭力,使中國人民幣在美元的強力壓迫下愈發(fā)“硬氣”。實施一籃子貨幣政策,可以有效規(guī)避世界上其他貨幣匯率變動引起的沖擊和引起的結構失衡,對我國經濟的穩(wěn)定發(fā)展具有保護作用,也有利于居民和企業(yè)形成比較強烈的匯率風險意識,對遠期市場的形成具有促進和極大的保障作用。
(一)一籃子貨幣的幣種構成
我國的一籃子貨幣具體包括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貨幣。一籃子貨幣在選擇時主要與對方國家在與我國貿易中所占的比重相關,同時也與該國的國際貿易地位和總體經濟體量有一定的關系。
(二)一籃子貨幣的組合權重確定
在確定某一外幣在組合中的比重時,通常以該外幣在本國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性為基準。一籃子貨幣政策甶中央銀行宣布,國務院批準,自2005年起國家開始參考一籃子貨幣,而不是片面緊盯與美元的匯率制度。從2013年起,我國不斷強調中國人民幣匯率應該參考一籃子貨幣。2015年12月11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正式發(fā)布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shù),加大參考一籃子貨幣。
(三)一籃子貨幣即期匯率選擇
在確定籃子中所選擇的匯率的即期水平時,主要與國際外匯的報價相關。2017年2月開始,外匯市場自律機制將在中間價對一籃子貨幣的參考時由報價前24小時,調整為前一日收盤后到報價前的15小時,避免了美元匯率日間變化在次日中間價中重復計算。
三、逆周期因子
由于收盤價和籃子貨幣只能解決預期之內的問題而不能解決預期以外的問題,容易受到非理性預期的慣性驅使,放大單邊市場預期。為了改善這一狀態(tài),交易商協(xié)會宣布將在中間價公示中加入逆周期因子。通過這種精準公式計算的方法,將過去的波動過濾以更加清晰化、機制化的形式確定下來。
其實從本質上而言,逆周期因子在很大程度上是對過去的經濟情勢的一種回顧并用數(shù)學和公式將這種回顧進行透明化來對抗市場異動,這也就是所謂的“逆周期的調節(jié)”。報價行依據(jù)央行給予的公式進行計算,也大大增強了其與央行的聯(lián)系,形成了較為清晰的溝通模式。
人民幣有效匯率將在長期的運行中逐漸地趨向于合理均衡水平。人民幣匯率的長期與短期目標存在差異。長期錨在于均衡匯率,而在短期運行中由于堅持“雙重底線”,央行需要在匯率的選擇中將負面影響最小化。具體而言,“收盤匯率以及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共同構成人民幣匯率的短期“雙錨機制”。逆周期因子的實際作用,不僅有效引導中間價向人民幣基本面趨近,通時也并未匯率定價效率的明顯損失,因而相對合理地平衡了政策受益和政策成本,兼顧了匯率市場化改革和金融風險防范。
四、匯率機制形成對經濟環(huán)境作用
(一)匯率政策與經濟制度匹配性
國家的基本經濟制度,和發(fā)展的情況存在著較多的差異,因此在選擇匯率制度時,也會存在較多差異。同樣的匯率制度在面對不同國家的社會情況時,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狀況。因此,沒有一個匯率制度會適合所有的國家。所以匯率制度的選擇還是要依靠本國的實際情況在最合適的時期來做出最合理的選擇。在一個國家不具備相應的條件,經濟力不足或者出現(xiàn)軟預算時,緊盯一個強預算的國家的貨幣,不但可以保障匯率的穩(wěn)定還能保證國內的價格穩(wěn)定,在一定的時期會起到很關鍵的作用。但如果國家強盛,具有獨立性,預算約束硬化,仍不知變通,對國家的匯率反而會造成不利影響,引起貨幣貶值和國家匯率不穩(wěn)定等后果。因此,與其說國家按照什么制度管理匯率,不如說國家依照社會和市場發(fā)展的實際情況,采取合時宜的匯率制度。
(二)經濟困局與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
為了緩解對外貿易存在的經常性差異、緩解內需增長乏力進一步擴大內需以及提升企業(yè)的對外開放水平和國際市場競爭力,人民幣匯率機制存在著改革的必要性。近年來,我國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存在較大順差,同時有著進一步加劇的趨勢,這導致了國際收支不平衡,產生國際貿易糾紛與矛盾。適當調整人民幣匯率水平,改革匯率形成機制,有利于貫徹以內需為主的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優(yōu)化資源配置;有利于增強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提高金融調控的主動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保持進出口基本平衡,改善貿易條件;有利于保持物價穩(wěn)定,降低企業(yè)成本;有利于促使企業(yè)轉變經營機制,增強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提高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有利于優(yōu)化利用外資結構,提高利用外資效果;有利于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
五、未來展望
在保持當前“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機制”的原則下,未來央行應該減少對于貨幣市場的頻繁直接干預提高匯率市場化程度,并逐步加大人民幣結算在世界貿易中的比重以此提高匯率抗擊風險的能力。
由蒙代爾提出的不可能三角理論表明資本自由流動、貨幣政策獨立性和匯率穩(wěn)定無法同時完全實現(xiàn)。當前我國在資本自由流動中進行部分限制,以達到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匯率的相對穩(wěn)定性。獨立的貨幣政策的實現(xiàn)有助于對國家的經濟體制及運行風險進行調控,但是過于頻繁地干預將使得匯率的市場化收到打壓。
長期以來,新興國家受到外貿企業(yè)長期依賴美元貨幣結算的困擾,易對國內貨幣的全球化以及匯率的穩(wěn)定性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在未來,應該積極試點和推出以人民幣為結算貨幣的自由貿易試驗區(qū),整合貿易伙伴加入多邊貿易組織體系并與全球其他發(fā)展中國家或發(fā)達國家展開區(qū)域貿易或全球貿易談判。
參考文獻:
[1]陳衛(wèi)東.我國匯率制度未來改革及其面臨的約束[J].國際金融研究,2018,(06).
[2]丁志杰.2017年國際金融十大新聞之六引入逆周期因子,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一步完善[J].國際金融研究,2018,(01).
[3]王道平,范小云,陳雷.可置信政策、匯率制度與貨幣危機:國際經驗與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啟示[J].經濟研究,2017,(12).
[4]鄧永亮,李薇.匯率波動、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及有效性——兼論\"不可能三角\"在我國的適用性[J].財經科學,2010,(04):1-9.
[5]鄧富華,霍偉東.自由貿易協(xié)定、制度環(huán)境與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J].中國工業(yè)經濟,2017,(05):75-93.
作者簡介:
姜沅伶,江蘇省濱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