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人員應及時轉變傳統(tǒng)觀念,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魏書生,一位普通人民教師,卻教出了許許多多優(yōu)秀的學生。他因為工作的需要時常出去做講座和演講,丟下他的學生,但是出現(xiàn)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他給學生上課的時間很少,但是他學生的成績卻是遙遙領先的。這是我們所有做老師都夢寐以求的事,也是所有老師都很羨慕的事,他到底有什么魔力,這是一個值得每一個教師思考的問題。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歷,就此問題談談自己的一點心得和體會。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融洽、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也是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的基礎營造良好課堂氛圍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其參與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營造良好課堂教學氛圍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增加其對教師的信任度,從而全身心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因此,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是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第一步。其次,課堂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可通過進行一些相關的小游戲或活動來幫助學生盡快融入教學氛圍。比如,教師可通過播放一些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錄音或視頻,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或主旨思想,降低知識難度。一方面,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其更快地理解所學知識;另一方面,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又活躍了課堂氛圍,實現(xiàn)教學互動的良性循環(huán)。
二、加強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實踐中,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也為了把這這一理念落到實處,教師不要吝嗇自己的贊美、鼓勵之詞。無論學生的回答對與錯都要對其進行鼓勵。學生的學習成績因人而異,有好有壞,接受知識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認識問題的角度不同,認識問題的深度不同。所以,教師的任務就是抓住每一位學生的注意力,抓住每一個學生閃光點。給每一個學生以肯定,而老師的一句話可以使得學生認真的學習下去,也可以使得學生放棄學習。所以,每次上課,他都會提出一些與教學有關的問題讓學生們來回答,即使學生的問題回答錯誤也會給予鼓勵,而不是數(shù)落或犀利。這樣每個學生都不會掉隊,都會積極的進入到思考當中。
課堂教學中強化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還需要教師注重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發(fā)散性思維以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教師可通過靈活設計教學方案、靈活多年課堂提問與引導、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深入分析與生成,并在此基礎上實現(xiàn)教學方案設計的個性化。比如教學內(nèi)容為小說時,教師可將教學內(nèi)容的重點放在小說基本要素以及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的教學上,注重小說閱讀獨特個人的感受;而教學內(nèi)容為詩歌時,教學重點內(nèi)容則為學生進行詩歌朗誦的教學上,讓學生通過朗誦深入體會其中的感情基調(diào)、是人情感的變化等;而教學內(nèi)容為散文時,則應將重點放在文中某些物象的分析與探究上??傊?,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對教學重點進行適當調(diào)整,并在此基礎上靈活設計教學方案,為教學效率的提高打好基礎。
三、教學方式的轉變
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和學生的需要,也為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對問題有自己的獨到看法,對同一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的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為了這一需求。合作探究的學習學習模式應該成為語文
教學的主要模式。
合作探究學習,顧名思義“合作”是前提,探究式方式。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叛逆期與青春期,為其提供一個較為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教會學生聆聽與思考。在注重每個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同時,教會他們欣賞同伴的閃光點。在合作學習中學會互愛、學會與他人相處和交流,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與參與性。
合作與探究式指在學生之間以平等、相互尊重、為前提進行合作學習探究。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高每個學生的課堂積極參與性,在較為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能夠各抒己見,從而達到人人參與的目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眼界。
合作學習,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最為不同的是打破了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起到引導者的作用,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中的主體,能夠結合已有的認知更為深入的進行講解與補充,同時尊重每個學生發(fā)展的個性特點。
合作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學生知、情、意、行等多方面的發(fā)展。在合作過程中,成員相互探討與交流,學會分享成果與提出疑問,從而促使他們更好地交流、合作。與此同時,通過語文課堂中的課文,更為生動的將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從而更好地詮釋文章含義,讓學生在交流實際中得到人生啟示。
這一方式比較應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徹底改變原來單一乏味的初中語文教學方式。
四、注重語文教學與現(xiàn)實的關系
由于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對分數(shù)過于強調(diào),導致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方面:
(1)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習慣于將生字、生詞、句子從文章中分解出來進行單純的語法講解,對概括性和理解性教學比較重視,導致文章整體性被破壞,語文學習變得枯燥無味,學生積極性不高,課堂教學效率下降;
(2)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將對學生的人文教育單純視為思想品德教育,將思想道德觀念強行灌輸給學生,而忽視了對其感情的關注;
(3)在人文教學中,教師對文章本身的思想意境過于重視,而與現(xiàn)實生活與文章原本所想表達的思想相脫離,導致教學思路整體發(fā)生偏離。把課本與現(xiàn)實剝離開來。既不利于學生理解文章,又不利于學生從文學作品中獲得指導生活的方法個力量。為避免出現(xiàn)以上問題,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以語言思想文化作為起點,注重現(xiàn)實意義和拓展意義。將人文性貫穿于教學中,幫助學生深入體會文中所抒發(fā)的真實感情。提升其文化素養(yǎng),發(fā)掘語文科目教學的對現(xiàn)實生活指導的潛能,從而更具現(xiàn)實意義,更易引起學生共鳴,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
總之,要想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率,教師就必須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注重學生在教學實踐中的主體性地位;注重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注重課本知識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這一教學思路;注重對良好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鼓勵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允許學生有獨到的見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注重情感教學與人文性教學,為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