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交互式電子白板強大的功能,為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提供了技術支持。有效發(fā)揮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功能,構建新的教學模式,是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決的一個新問題。筆者通過教學實踐,對“基于交互式電子白板環(huán)境下的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模式”進行摸索,探究了“誘導—探究—自主—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對電子白板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交互運用進行了嘗試,構建了信息技術與閱讀教學整合的新模式。
關鍵詞:交互式電子白板語文閱讀教學模式
交互式電子白板進入課堂,構建了一個大屏幕、交互式的教學環(huán)境,為課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提供技術可能和方便,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尤其是閱讀教學中科學合理地應用電子白板、發(fā)揮其交互的優(yōu)勢,成為一線教師研究的難點。
結合自己的教學工作實際,筆者嘗試在小學語文高年級段進行基于交互式電子白板環(huán)境下閱讀教學模式的探究,經過兩年的實踐,初步建立了“誘導—探究—自主—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如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誘導探究欲望
課堂的顯著特征之一就是生命在場。無論多么好的教學設計,脫離了學生的生命體驗,那只能是一場華麗的表演,如果學生“身在曹營心在漢”,如何能談得上學習?因此,我們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要使學生產生活躍的思維、自主探索的欲望。教師可以結合新舊知識的契合點,設計一些趣味性、探究性的問題情境,如:《梅蘭芳》一課,教師借助電子白板,通過一組圖文資料拉近了學生與梅蘭芳的距離,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給學生造成“心求通而未得”的教學境界,誘導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情境之中;教師可以借助背景資料,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如《月光曲》一課導入時,教師一邊介紹貝多芬的背景資料,一邊利用白板交互功能中音頻播放的功能播放《月光曲》,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不知不覺走進新課的學習;教師還可以采用白板直觀演示的方法導入,如:《太陽》一課的導入,通過白板顯示宇宙中中比較特殊的星球,讓學生通過拖拉的方法,擺出太陽與地球的位置關系,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為學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過渡的橋梁。
二、引導質疑,發(fā)現(xiàn)探究問題。
閱讀教學課堂,教師要善于營造一種教師、學生、文本對話的氣場,將思考空間留給學生,將表達機會留給學生,將問題發(fā)現(xiàn)過程留給學生,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產生自主探索的快樂體驗。其實,在我們的課堂上,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難,這意味著學生思考的觸角已經走進課的中心。如《梅蘭芳》一課,在明確探究的問題后,學生圍繞“拒演”這個詞語,反復閱讀文本,一邊圈畫一邊在書上做批注,從字里行間讀出對日本侵略者的恨,讀出梅蘭芳的無奈與反抗,讀出自己的思考,教師引導學生將自己此刻的心情書寫在電子白板上,學生之間可以進行交流與分享。品讀時,教師借助電子白板播放南京大屠殺的圖片、視頻資料,結合學生自己讀文后的感受,指導學生以讀感悟,加深了對這位旦行一代宗師的了解。
三、白板互動,自主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必須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學習方法,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動腦思索,動手操作,動口交流,使學生動起來、活起來,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學生不是“教”出來的,一個學生只在課堂上“聽”課,沒有活動、參與、探究、體驗,不能形成真正的學習。課堂上,教師發(fā)揮電子白板的交互優(yōu)勢,在閱讀學習的環(huán)節(jié)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運用:
(1)生字、生詞的認讀。可運用放大鏡和探照燈對字音易錯的字、多音字、易寫錯的字以及重點筆順進行強調;可以運用遮屏功能分類顯示生字,進行鞏固;可以運用字典功能讓學生準確理解字義;可以運用田字格功能指導學生書寫,落實每天練字十分鐘的目標等。
(2)學生朗讀。朗讀前,可以把事先找到的視頻或錄音存放在文件夾里,運用白板的多媒體播放器播放,也可以利用超鏈接轉換到視頻網頁上直接播放;朗讀時,可以把事先選擇的相匹配的音樂存放在多媒體播放器中,朗讀時導出;有些文本需要標出停頓和節(jié)奏,可以運用白板的標注功能,也可以采用讓學生自己上臺標注停頓的方式,實現(xiàn)人機交互。
(3)自主學習。學生自主學習反饋時,白板的功能可以說得到最大的發(fā)揮,工具欄里的所有功能——標注、拖動、鏈接、更改、強調、圖片插入、橡皮、字典、多選等功能幾乎都能派上用場,學生可以根據需要隨時調取為自己所用,同時很多時候,還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以及思考過程呈現(xiàn)于白板之上,,供大家學習評析,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表現(xiàn)欲和求知欲。如《詹天佑》一課中,學生將“人字形”線路設計的理解標注在白板上,教師只須將“抓關鍵詞”“對比”“聯(lián)系背景”等方法總結批注在白板上,告訴學生這些是今后可以運用的閱讀方法。在展示的過程中,針對學生的疑惑,教師可以隨機進行點撥講解,展示之后教師還可以利用白版的回放功能進行總結、梳理性講解,利用白板的突出顯示功能給學生加以明確,以鞏固、加深印象,促使學生牢固掌握。
四、拓展延伸,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思維
教師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設問、質疑的思維習慣和能力,在每節(jié)課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所學知識的同時,要提醒學生對所學知識加以延伸拓展,自主地再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實現(xiàn)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入課堂,又帶著問題走出課堂的效果。一節(jié)課結束,不應該是學生什么都會了,而應該是學生產生了新的困惑,并在課下進行饒有興致的探究。如《梅蘭芳》一課結束后,學生借助白板紛紛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梅蘭芳其人其事,眾多的材料更加豐富了人物的形象,課下請學生圍繞一代京劇宗師梅蘭芳試著寫一份研究報告,從各方面解讀其人,將學習拓展到課外。
探討基于電子白板環(huán)境下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模式,意在借助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最終真正實現(xiàn)課程標準中倡導的“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
(本文系河南省教科規(guī)劃課題《基于交互式電子白板環(huán)境下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李曉鴻.交互式電子白板,讓語文教學綻放異彩[EB/OL】
[2]《電子自板在中小學應用的現(xiàn)狀和趨勢》[sss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07(11).
[3]連軍.源于積累,揚其所長——切實提高電子白板在教學中實際效果的探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27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