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教育部,2012)提出閱讀是一種語言技能,是一種理解的技能,是構(gòu)成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結(jié)束時,學生要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題,理解故事的情節(jié),預測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可能的結(jié)局;能根據(jù)不同的閱讀目的運用簡單的閱讀策略獲取信息。閱讀理解在歷年中考中所占的分值比重很大,以廣州為例。
基于以上理論背景下,我校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在學校一共選取了4個班設定為分級閱讀實驗班并開展了為期一年的閱讀教學課題實驗。通過把思維導圖應用到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驗研究,探索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可行性。
一、課例背景
本課例為我校參加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教育部重點課題《中國中小學生英語分級閱讀體系標準研制》下面子課題中的課題結(jié)題中的一節(jié)展示課。教學內(nèi)容為分級閱讀材料書蟲系列中的歐.亨利作品閱讀課,整節(jié)課時長40分鐘。
二、教學分析
1.教學內(nèi)容分析。本課例選取書蟲分級閱讀叢書中第二系列中的歐.亨利作品集作為教學內(nèi)容,這本作品集是選取了歐.亨利5篇比較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說改寫而成的短篇小說集。這幾篇短篇小說都有其共同之處,以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描述了20世紀初美國社會底層人民的悲慘生活,揭露了當時社會兩級分化的嚴重性。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學會介紹故事情節(jié),描述任務特征,學會賞析小說類文學作品,理解文學對人類社會的重大作用,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對小說中人物和時間的看法,從而培養(yǎng)其批判性思維。
2.學生分析。本節(jié)課的授課對象為初二學生,學生們有每周三次的15分鐘持續(xù)默讀的經(jīng)歷,在上課前交流和分享了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主要任務,小說背后的社會背景以及作者通過小說想要表達的思想和主題,學生在交流中展示出對短篇小說和交流讀書體驗的興趣和欲望。他們在閱讀的同時利用網(wǎng)絡等資源初步了解了作家歐.亨利以及他所處的時代,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提供了背景知識支架。
3.教學目標。根據(jù)對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預設如下:
熟悉與文學作品有關(guān)的詞匯。
通過分享自主學習成果了解歐·亨利的生平和所處時代背景。
通過閱讀節(jié)選了解小說人物的處境,把握作者要傳遞的信息,即當時美國社會的貧富差距懸殊,在這種特殊背景下社會底層人物的悲慘命運和嘀笑皆非的經(jīng)歷。
學會使用新學的語言知識和賞析方式分享對文學類閱讀材料的感悟。
通過討論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激發(fā)社會責任感和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4.教學設計思路。
(1)備課的理論依據(jù)與思維過程:
文學作品的教學作為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思的重要途徑,應在教學中受到充分的重視。但是大部分作品理解難度較大,令學生望而卻步。因此,教師在設計本節(jié)課時重點要思考是如何為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搭建支架,以及提升他們的參與興趣,提高他們的參與能力和積極性。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師可以提前布置任務,指導學生在課外查找資料,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為最后的英語表達做準備,也為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作鋪墊。國際學生評估項目認為,閱讀能力就是“理解和應用文本,對文本進行思考,并與之互動,從而實現(xiàn)個人目標,開發(fā)知識潛能,融入社會“(OECD,2009)”。這一定義明確提出要對閱讀文本進行深層次挖掘和思考,從而獲得情感上的啟迪。深層次解讀文本應包括梳理結(jié)構(gòu),提煉歸納,推斷隱含意義,批判性分析等閱讀策略的綜合運用。
(2)教材的處理和整合。本單元所有的版塊都圍繞同一主題,互為依托,因此根據(jù)需求做了如下的調(diào)整:
1)因為有持續(xù)默讀時間,并且書蟲的教材是中英對照的,所以對于基礎(chǔ)較差的學生也能在閱讀中獲得些收獲。同時為了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教師增加語言賞析和角色表演環(huán)節(jié),布置了學生提前閱讀任務和分配角色表演。
2)授課教師對這5篇進行了如下處理:
①補充必要的背景知識。背景知識在文學類閱讀中至關(guān)重要,因此教師要求學生課前通過網(wǎng)絡等渠道查找與作家和作品相關(guān)的背景知識,課堂上選取代表進行資源共享。
②為了課堂上有充分的賞析和交流觀點的時間,根據(jù)學生的自學能力,將以Mindmap形式的讀書筆記,部分填空有一定難度,留到課堂上討論完成。
③為了凸顯文學閱讀文本的價值,教師增加了語言賞析和角色表演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主題,為最后的討論和輸出做好鋪墊,實現(xiàn)主題的總結(jié)與升華。
三、教學過程
Step1: Lead in
在完成亨利5篇比較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說改寫而成的短篇小說集時,有部分學生利用網(wǎng)絡資源查找了歐.亨利的生平及其所處的時代背景,教師決定從展示他們的自學成果入手,幫助全班學生了解小說的背景,課一開始,有學生利用自制的PPT課件,與其他同學分享了他們的收獲。
過程:Have the students discuss what they should think about after reading the short stories by O. Henry.
學生展示自學成果之后教師進行總結(jié),同時引入本節(jié)課的課題。
設計意圖:了解作家的生平及其所處的時代背景是更好地了解其作品的關(guān)鍵。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查找資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課堂有限的時間用來展示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果,這樣既能達到生生交流和資源共享的目的,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為接下來的閱讀提供必要的支撐和鋪墊。
Step2: Role-play
Role play and deepen the thoughts.
Some groups has been chosen to act out the stories
Ask each group to have the role play, and after each play,some questions are come up with.
1)What were two possessions Della and Jim were both proud of?
2)How could they buy presents for each other?
3)Do you think the couple did the right things to sell their possessions? Why?
4)Why did Soapy would like to get into prison rather than to a Homeless Shelter?
5)When Soapy did bad things, the policeman left him alone, oppositely, when Soapy wanted to be a good man, the policeman sent him into prison.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ending?
6)Why did Bellford have an amnesia, in your opinion?
7)Do you think its ending was also surprising, why?
8)When did Tildy begin to change her appearance?
9)Did Mr. Seeders really love Tildy?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了解故事背后的社會意義,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
Step3: Summary
the people in New York one hundred years ago
surprising ending
mind map
過程: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所讀故事的共性。
接著,教師順勢引導學生分析了他的作品的背景。
Step4: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last story in the book, and find out the surprising ending; Fill in the mind map of this story, or draw another one.
設計意圖: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種資源。閱讀文本不僅是語言學習的載體,也是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正確價值觀的媒介。對文本不能停留于表層信息的提取,而是要進行深層含義的挖掘。文學作品的閱讀重在挖掘文字背后的含義和作品的深刻主題,以及作品蘊藏的思想性和反映出的價值取向,這是本節(jié)課最后的落腳點和教學內(nèi)容的升華。教師設計的活動能觸動學生積極思維,吸取作品中蘊含的正能量,為今后的文學類閱讀起到方向引領(lǐng)的作用。
四、反思內(nèi)容
與傳統(tǒng)課堂相比,這節(jié)文學作品賞析課是一次大膽的創(chuàng)新和嘗試,不僅啟發(fā)了學生的心智,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能力,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教師兼顧了語言知識的學習和語言技能的訓練,用真實,地道的語言材料訓練閱讀技能,包括理解文章隱含信息,領(lǐng)會作者寫作意圖,如讀后討論,角色扮演,使學生始終在教師精心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感悟和運用語言,真正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策略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首先要明確說明目標閱讀策略;在喚醒學生的策略意識后,教師應示范運用目標閱讀策略,之后,在學生運用閱讀策略完成閱讀任務的過程中,教師應提醒學生合理運用目標閱讀策略,從而提高策略運用的效果,在經(jīng)過練習后,教師要布置新的閱讀任務,讓學生嘗試運用新學的閱讀策略,只有經(jīng)過多次的實踐,適時總結(jié)經(jīng)驗,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在本節(jié)課中,教師引導學生從獲得文本的表層信息開始,到思考文本的深層信息,不僅喚醒了學生的策略意識,而且還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一節(jié)培養(yǎng)多層思維的閱讀策略的指導課,加深了他們對文本的理解。
【作者簡介】葉延,廣州市番禺區(qū)沙灣鎮(zhèn)象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