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用量化研究和質(zhì)性個案研究相結(jié)合的方法,研究語料庫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影響,證明在英語教學中語料庫的運用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是有積極作用的。
【關鍵詞】語料庫;英語教學;思辨能力
【作者簡介】陳晨(1985-),女,山西太原人,山西能源學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英語語言文學;王曉晶(1985-),女,遼寧沈陽人,沈陽城市建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度山西能源學院校級科研項目“應用型本科公共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與實踐” 研究成果,項目編號:NJ201701。
一、語料庫簡介
在現(xiàn)代語言學的背景下,語料庫常常指經(jīng)科學取樣和加工的大規(guī)模電子文本庫。借助計算機分析工具,研究者可開展相關的語言理論及應用研究。代表性的語料庫有英語國家語料庫(British National Corpus,BNC),當代美國英語語料庫(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COCA)、英語文庫(Bank of English,BOE)等,最知名的學習者語料庫有英語學習者國際語料庫(International Corpus of Learner English,ICLE),其文本來自于不同母語背景的英語高級學習者的寫作。在我國,第一個學習者語料庫是由桂詩春和楊惠中于2003年建立的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Chinese Learners’English Corpus),共包含100萬詞的英語作文,收集自5類不同級別的中國英語學習者。
二、研究現(xiàn)狀及目的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語言教學掀起了一股運用語料庫的熱潮。在國內(nèi), 語料庫與外語教學也是近年來語料庫研究的一大熱點,現(xiàn)已出版有關專著和論文集多部。如,語料庫語言學與外語教學 (謝應光,1996), 語料庫語言學與英語教學 (何安平, 2004),一項基于語料庫的英語寫作研究 ——大學英語寫作中詞語搭配的實證研究 (陸軍, 2006),語料庫與英語閱讀課中的詞匯教學(韓美竹, 2009)。前人的研究已經(jīng)基本從理論和實踐上證實了語料庫運用于語言教學的可行性,然而,把語料庫的運用和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結(jié)合在一起進行的實證研究還不足。
思辨能力培養(yǎng)一直被認為是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務,也是學習的根本目標。根據(jù)《德爾菲報告》(1990)所述,思辨能力是一種有目的的、自我調(diào)節(jié)的判斷,它是一種基于解釋、分析、評價和推斷的判斷,也是一種基于證據(jù)、概念、方法、標準和語境的判斷。斯坦福大學教授Russell Berman提出,外語學習是一個人所接受的教育中的關鍵組成部分,它不僅僅是為了獲得某種工具性的技能,“通過語言學習,我們可以成為更好的思考者,這正是教育的目的之所在”。然而長期以來,英語教育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上,而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往往又主要是通過模仿和記憶的方式來實現(xiàn)的,這使得英語專業(yè)在思辨能力培養(yǎng)上先天不足,更談不上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了(孫有中 2014:7)。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將語料庫的運用與大學生的思辨能力培養(yǎng)結(jié)合起來,試圖求證語料庫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可以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三、研究過程及內(nèi)容
1.研究對象。本研究實驗對象為兩個自然教學班的60名二年級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開展教學實驗時,兩個班的英語水平相當。實驗為期一個學期(16周),一個班為實驗組(30人),一個班為控制組(30人)。
2.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量化研究與質(zhì)性個案研究相結(jié)合的方法,以測試、問卷、訪談、寫反思日志的形式,調(diào)查研究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學期前和學期末的思辨能力變化。
3.研究步驟。
(1)思辨能力測試。以筆試的形式對兩組研究對象同時進行測試,筆試內(nèi)容為《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1第一單元A課文的課后練習第2題Critical thinking中的5個問題,問題如下:
What role do you think a university education will play in your life?
Do you think a university education can change a person’s life? In what way and why?
How do you think about those successful people such as Bill Gates who dropped out of university?
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statement “If you think education is expensive, try ignorance”?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t university in order to sample widely and challenge yourself?
之所以選取此內(nèi)容做測試有三個原因:1)這套教材中的這部分練習是專門針對學生的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培養(yǎng)而設計的,具有一定的科學性;2)研究對象作為大學二年級學生,已經(jīng)學過本篇課文,對其內(nèi)容較為熟悉,有利于做這項測試;3)此內(nèi)容是關于大學及大學生活的,與研究對象自身經(jīng)歷貼近,可以使他們有話可說。為確保每個人都能無障礙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看出其真實的思辨能力,受試者可以用英文回答也可以用中文回答。
然后,把收集上來的試卷打亂,再發(fā)給每位受試者一份其他受試者的試卷,再讓每人針對自己所拿的那份試卷上的回答,一一寫出自己對其回答的看法,覺得其回答的怎么樣?同意還是不同意?說明自己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還有什么補充?
從筆者收集上來的測試結(jié)果來看,無論是實驗組還是控制組,只有寥寥數(shù)人能寫出較深刻全面的觀點。絕大部分受試者只寫了一兩句簡短的陳述性的回答,回答并不深入和具有批判性,所以本次測試結(jié)果可概括為:實驗組和控制組的思辨能力都不夠強。
(2)課堂教學演示使用語料庫。由于研究對象普遍對語料庫的使用不熟悉,筆者在第二次課時準備了一些語料庫的介紹和使用方法的PPT,在課堂上演示。并向研究對象介紹了使用語料庫時要用到的一些術語如詞頻、形符、類符、詞匯密度、索引及常用的索引工具如www.lextutor.ca的線上索引工具、搭配與類聯(lián)接以及常用的正則表達式。之后,以實例來展示語料庫的使用,如要解答“被動語態(tài)在口語中使用更多還是在書面語中使用的更多?”這一問題,我們可借助BYU-BNC語料庫來解答;利用 Lextutor中的Concordance這一索引工具,我們可以找出如love一詞的使用方法;還可使用Lextutor的VocabProfile工具分析給定文本的詞匯概貌,生成不同的詞表,區(qū)分高頻詞和低頻詞,有重點地去學習詞匯。
(3)利用語料庫自主學習。介紹完語料庫及其使用方法后,從第三次課開始,實驗組的受試者們要利用語料庫自主學習。如對于課本上新的一篇課文,其中的生詞、短語、表達乃至篇章分析,在下一次課前要自己使用語料庫查出來,在檢索過程中有任何問題或任何發(fā)現(xiàn),及時記錄下來,以供小組內(nèi)討論。小組討論后,要在課堂上展示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刂平M仍按照傳統(tǒng)的方法,直接看課后給出的生詞表,背單詞,預習課文。
(4)課堂討論、翻轉(zhuǎn)課堂。實驗組在課堂上不再是聽老師講解課文,而是在課堂上做報告,每小組展示出他們使用語料庫自主學習時的發(fā)現(xiàn),并且提出他們遇到的問題,其他小組成員一起討論,評價他們的發(fā)現(xiàn),嘗試回答他們的問題。課上回答不了的課下繼續(xù)探索研究去解決問題。教師的作用從主角變成了配角,從主導者變成了組織者協(xié)調(diào)者,從而真正使課堂翻轉(zhuǎn)??刂平M仍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由教師講解課文,布置作業(yè)。
(5)期中反思,期末訪談,統(tǒng)一測試。學期中間,實驗組的受試者們要寫一份反思日志,反思自己這八周以來的變化,有什么收獲,有什么問題,有什么建議,筆者收集起這些反思日志并認真研讀,記錄數(shù)據(jù),對一些不足給與調(diào)整。隨后,筆者開始對實驗組的每位受試者進行訪談,詳細詢問并記錄他們的所思所想,直至期末。第16周的最后一次課,實驗組和控制組統(tǒng)一接受了第二次測試。此次測試選用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1第8單元A課文的課后題2(Critical thinking)中的5個問題,測試方法同第一次測試,問題如下:
How do you choose a friend? What qualitities are your friends supposed to have?
Can the older generation be true friends with the younger generation? Why or why not?
What do you think causes the differences in behavior and communication styles between men and women?
Which type of communication style is more advantageous, men’s or women’s? Why?
What would you do if something goes wrong between you and one of your friends?
四、研究結(jié)果及分析
期末的思辨能力測試結(jié)果與開學時的思辨能力測試相比,可看出實驗組的受試者思辨能力有顯著提高,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觀點清晰,闡述清楚,分析透徹,評判有理。結(jié)合筆者收集上來的反思日志和訪談數(shù)據(jù),可印證這一結(jié)果。而控制組的測試結(jié)果基本與第一次的測試結(jié)果無異,思辨能力并無顯著提高。
利用語料庫進行語言教學,傳統(tǒng)的3P教學模式(即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未必合適,而Carter和McCarthy(1995)提出的3I模式(即 Illustration-Interactio n-Induction)可能更為適用。Illustration指學習者觀察真實語料;Interaction指學習者討論并分享在語料中的發(fā)現(xiàn);Induction則指學習者對某個語言點歸納出自己的規(guī)則,而這樣得出的規(guī)則在隨后觀察更多語料的基礎上逐步加以完善。3I模式更具有探索性,在觀察、討論和歸納的過程中,更有利于學生的思辨能力培養(yǎng)。
這種 3I 教學模式顯然與Johns的“數(shù)據(jù)驅(qū)動學習”有異曲同工之效。Johns將數(shù)據(jù)驅(qū)動學習中借助語料庫進行歸納納式推理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對檢索結(jié)果的)觀察、(對顯著特征的)分類、(對規(guī)則的)概括。這三個階段與 Carter 和 McCarthy 提出的 3I 大體一致。Johns主張語言學習者要成為“研究者”和語言研究的偵探:“每個學生都是福爾摩斯!”(Johns,1991)為適應不同層面的學習需求,數(shù)據(jù)驅(qū)動學習可以由教師指導,也可由學生主導,但總的來說,數(shù)據(jù)驅(qū)動學習以學習者為中心。這種自主式學習過程讓學生作為一個研究者,期待在語言學習中有獨到的發(fā)現(xiàn),從而開發(fā)并培養(yǎng)了思辨能力。
五、結(jié)論
總之,語料庫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可以帶來教學資源、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思維方式上的四大轉(zhuǎn)變(張濟華,2008)。語料庫資源提供的是數(shù)據(jù),不是現(xiàn)成的答案,它需要學習者自己去檢索、觀測、分析、歸納和總結(jié)。這種數(shù)據(jù)驅(qū)動的學習是一種“發(fā)現(xiàn)式的自主學習”方式, 它使外語教學理念從關注“如何教”轉(zhuǎn)變到了關注“如何學”。語料庫數(shù)據(jù)驅(qū)動的教學理念培養(yǎng)學生自己帶著問題到語料庫大量的真實語料中去求證,而不是盲目聽從教師。這點恰恰與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致的。
本研究證實了語料庫的運用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是具有積極作用的,但由于缺乏對學生思辨能力的量化測評,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望在以后的研究中能得以完善。
參考文獻:
[1]R.Carter M.McCarthy.Grammar and the S poken Language [J].Applied Linguistics,1995,16,2:141-158.
[2]T.Johns,“Should You Be Persuaded”:Two Samples of Data-driven Learning Materials,in T.Johns P.King(eds.),Classroom Concordancing,ELR Journal4[J].Birmingham:University of Birmingham,1991:1-16.
[3]韓美竹,辛鑫.“語料庫與英語閱讀課中的詞匯教學”,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M].西安:西安外國語大學出版社,2009,12.
[4]何安平.語料庫語言學與英語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5]陸軍.“一項基于語料庫的英語寫作研究——大學英語寫作中詞語搭配的實證研究”,外國語言文學[M].福州:福建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9.
[6]孫有中.英語教育十大關系——英語專業(yè)教學質(zhì)量國家標準的基本原則初探[J].中國外語教育,2014(1):3-10.
[7]謝應光.“語料庫語言學與外語教學”,外語教學與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6,7.
[8]張濟華,高欽,李玉香.“語料庫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J].山東外語教學,2008(5):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