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是教學活動的兩個方面,兩者是統(tǒng)一的。在體育課堂實踐中,教師需要正確理解二者的關系,《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強調要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確立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而同時,教師是教學活動的體現(xiàn)者和設計者,在課堂教育當中占有主導作用。在初中體育教學當中,只有將兩者相結合、相輔相成,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素質。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教師主導性 "學生主體性
一、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師生和諧有效的課堂氛圍
不管是體育教學,還是其他的初中科目,保持一個師生和諧積極的課堂氛圍,首先應建立起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這種關系教師與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相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和諧的。課堂師生關系的和諧,就意味著教師應該親近學生,作為課堂中的一分子,走到學生當中去,成為學生中的一員,在適當?shù)臅r候給予引導和鼓勵,采取靈活多變的形式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在如此一個教學環(huán)境當中,一方面是有利于教師傳達教育目標,體現(xiàn)教育內涵;另一方面利于學生從中感悟教育的意義,從中積極的獲取教育與知識。
而這樣一個和諧有效積極的教育環(huán)境,依賴于教師與學生兩方面的共同努力。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鼓勵學生去扮演角色,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感悟。而教師參與適時引導,學生的整個學習活動就會變得積極又有目的。體育課堂上,教師在教學中應通過自己的積極宏觀調控,發(fā)揮教師“導”的作用,為學生確立體育的大方向,然后毫不吝嗇的把主要時間交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這一層次上,就類似于我國經(jīng)濟政策上的原則,市場經(jīng)濟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允許其公平公正開放自由的競爭。一方面體現(xiàn)了國家的主導作用,一方面充分發(fā)揮市場經(jīng)濟各要素的活躍生命力。
二、充分的認識到體育教學中教師的主導地位
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在體育課程當中,如果沒有教師給予我們知識上的引領,學生便很難開辟思想上的新領域。首先,體育老師應該告訴學生正確的體育理念與價值所在,讓學生充分的了解體育的重要性,由此開發(fā)出學生對于體育的內在需求,有助于幫助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比如說,提出幾個體育方面的小問答,“關于跑步你們知道那些呀?”“你們有人會玩蛙跳嗎?”“老師帶你們玩羽毛球、踢毽子好不好!”而并非,教師一上來就命令式的要求學生做這做那的,甚至可能給學生一個主觀方面的錯誤感受,好像體育課是體罰似的。
其實每一位初中學生,他們都處于一種活潑好動,好奇心比較重的心理年齡階段。所以他們對體育課是抱著比較熱愛的態(tài)度,他們希望可以通過一堂優(yōu)秀的體育課,獲得身體與精神等方面的放松。當體育老師明白學生這些心理需求之后,就應該能夠理解,這堂課主體是學生。而我們的老師,就應該提前調查好,比如學生比較青睞的體育運動項目是什么,他們在初中體育階段的知識盲點,初中生在體能上有哪些缺陷和改善的方法,怎樣讓學生熱愛上一種運動項目,如何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的參與到體育課當中……如此一來,體育教師可以找到自己在課堂上的位置,師生彼此互相體會到體育教育的意義。
三、著重強調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每一位學生在體育課上,讓他們手舞足蹈、活潑亂跳的原因各不相同。這也就說明了每個學生他們在體育課上,歡樂與興奮的原點不同,各有各的愛好,各有各的擅長,對此我們的老師就不可以獨斷,命令每一位學生都反復做著同樣的體育項目,導致了學生喜歡體育,但不喜歡上體育課而應該意識到教育對象的主體差異性,因材施教。只有充分的重視初中生的主體地位,面向學生面向大家來制定具體的課堂目標。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個性發(fā)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做到人人參與活動,人人健康發(fā)展。充分的重視初中生階段學生的心理特質與心理需求,利用他們的好奇心與爭勝心,給予他們以最大的滿足。例如,對于初中女孩子來說,她們一般都比較喜歡踢毽子、打羽毛球、舞蹈等運動,而男生就喜歡球類以及競技運動類的項目。對此,老師就應該充分發(fā)掘他們的愛好與特長,給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沒有心理上的壓力,輕松的徜徉在體育的天地里,享受一份別樣的輕松與翱翔的快樂。
在這樣一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體育課堂中,協(xié)調了各方面,各盡其才,各展其用。學生在體育的訓練之中,不斷的突破自己,挑戰(zhàn)自己,完善自我,享受著每一項體育運動為自身帶來的精神飛躍,培養(yǎng)起來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真正的促進教育的“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總而言之,“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是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體育教學觀,是新時期體育教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習慣,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教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把課程活動與課外實踐相結合。一切為了學生的長遠發(fā)展為宗旨,綜合各方面的優(yōu)勢,切實的落實到初中體育課堂教育當中,打造新型師生關系,教學相長,促進體育教學長遠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盧元鎮(zhèn).中國體育文化縱橫談[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
[2]劉華平.21世紀初的中國休閑體育[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23(1):15-16.
[3]阮偉,鐘秉樞.體育藍皮書:中國體育產(chǎn)業(yè)發(fā)展報告[D].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