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主要對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進行探究,為教師提供參考,并從教學方法的角度以建構主義認識論為基礎,對如何在課堂中進行素質教育提出了有效策略,以期通過實證來對素質教育的實施提出一些建議,為豐富和完善高中數學教學理論提供依據。
關鍵詞:高中數學;數學素養(yǎng);有效策略;實施建議
一、問題提出
教育部印發(fā)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其要求統(tǒng)籌各方面的力量,根據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把對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總體要求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關內容細化,研究制定出各學段學生發(fā)展的核心素養(yǎng)體系。數學核心素養(yǎng)包括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直觀想象、數據分析六個方面。學科素養(yǎng)的要求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學科素養(yǎng),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下面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
二、案例舉析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立足高考、立足學生,精心備課、精講精練。努力做到三個關注(關注教材、關注心理、關注集體力量)、四個研究(研究教材、研究試題、研究考綱、研究考卷)、五個克服(克服照抄照搬,克服只練不講,克服難題多、起點高,克服速度快、內容多,克服考試不斷、被動學習),讓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學會創(chuàng)新。
案例1:橢圓的標準方程。
在教學“橢網的標準方程”時,筆者是這樣引導學生找到化簡過程的。首先,筆者提問:如何化簡標準方程?學生回答:去根號。筆者追問:除了去掉根號的方法呢?學生回答:平方。(有理化的方法學生暫時想不到。)筆者繼續(xù)追問:幾個根號?需要平方幾次?怎樣才能使運算更簡便?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先移項、再平方,最后引導學生白己動手解決問題,并提出有理化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嘗試解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筆者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合作、交流,便于學生對問題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學生又會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然后積極探索、大膽猜想,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邏輯推理、數學運算的素養(yǎng)。
案例2:排列。
在教學“排列”時,筆者是這樣設計課堂導入的。
(1)從A,B,C三名學生中選出兩名學生參加護?;顒?,一名學生安排在上午,另一名學生安排在下午,有多少種不同的安排方法,試一一列舉出來?
(2)1,3,5這三個數字可以組成多少個無重復數字的兩位數,試一一列出?
筆者啟發(fā)學生通過兩個例子抽象構造出一個數學模型:從三個不同元素中取出兩個進行排列,啟發(fā)學生學會透過現(xiàn)象抓住本質,培養(yǎng)學生建模的數學思想。
案例3:二分法。
在教學“二分法”時,筆者首先運用了游戲的方式讓學生來猜票價,進而得到了一個解題模型,求函數的零點只是應用這一模型解決問題,使學生能夠自然接受二分法的基本思想,并認識到這是一種通法、一種算法,然后通過練習把難點一一解決,引導學生探究二分法的實施步驟和零點處理,完成了學習目標。通過動手實踐和小組討論,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通過練習讓學生熟悉利用二分法求函數零點的近似值,并體會出二分法所求的零點并不都是近似解,還有初始區(qū)間的確定原則,計算終止條件,培養(yǎng)了學生數學抽象和數據分析的素養(yǎng)。
案例4:立體幾何。
在教學立體幾何的過程中,筆者引導學生通過類比,將平面內的結論推廣到立體空間進行探索與研究。
如下圖所示,學生通過將有關平面幾何的結論類比到空間,得到有關立體幾何的結論。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探索研究,可以得出平面幾何中的有些結論在立體幾何中是成立的,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想象、邏輯推理的學科素養(yǎng)。
平面←→空間
點←→點或線
線←→線或面
圖形←→幾何體
除此之外,在三角函數的教學過程中,筆者通過幾何畫板軟件等教學手段,使學生通過觀看幾何畫板軟件演示,輕松地歸納、總結出函數圖象的畫法。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得到了直觀的認識。無論是立體幾何還是三角函數的教學,都培養(yǎng)了學生數形結合的思想、直觀想象的素養(yǎng)。
總之,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筆者致力于讓學生在自我參與中產生良好的心理體驗,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促使他們能夠始終集中精力投入到學習中。通過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發(fā)展、應用的過程,讓他們能夠對知識的意義有更好的理解。通過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掌握,發(fā)展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和學習能力,培養(yǎng)數學學科素養(yǎng),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對于教師來說,要積極投入到課程改革中去,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要深入挖掘教材,使每節(jié)課重點突出、難點分化,邏輯性強,符合學生的特點,加強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能力,不斷實踐、不斷反思。
正所謂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天天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每節(jié)課筆者一定要創(chuàng)造性地去完成,做一位智慧的教師,轉變觀念,開闊思維,適應課程改革發(fā)展,以學生為本,注重學生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熱愛學習、熱愛生活。課程改革在前方,而我們還在路上。
參考文獻:
[1]夏海蓮,吳登文.在深度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J].小學教學(數學版),201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