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過中學歷史的人都知道,《歷史》課本中涉及到的知識點師比較多的,牽扯到很多需要記憶的東西,例如年代、時間、人物姓名、戰(zhàn)役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初次學習確實難以掌握,也有不少同學認為歷史學科是一門最適合臨時抱佛腳的功課,只要考前花點時間記記背背,成績照樣不差,甚至還會有好分數(shù)。真要這么想就大錯了,想要把歷史學好,還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為新課程改革下的考試,注重綜合能力的考查,試題越來越靈活、多樣、開放,單純記憶性的題目越來越少,如果沒有透徹的理解,即使是開卷考試,翻著書都不知道如何下手。那么初中學生如何高效率地真正學好歷史呢?
一、從現(xiàn)實入手,回望歷史
歷史盡管是過去的事情,但是和現(xiàn)實都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歷史是人類的記憶,現(xiàn)實是歷史的發(fā)展、延伸,任何現(xiàn)實問題都能從歷史中找到根源。我們學習歷史決不只是單純?yōu)榱双C奇而去翻檢陳年舊帳,而是要立足現(xiàn)實,面向未來。學習中如果我們能從現(xiàn)實問題入手,就找到了一個適當?shù)那腥朦c,就能在我們的腦海中激活相應的那段歷史,獲得更加深刻的印象和真切的感悟,感受到歷史學習的興趣與價值。
二、倡導有思想的歷史學習
面對眾多的歷史事件、人物,有些同學感到特別的無從下手、難以把握。同學們可以嘗試整理一些相關的史實,形成自己的觀點,用觀點去統(tǒng)領史實。這樣可以讓瑣碎的知識獲得一種生命力,讓死的內(nèi)容活起來。并且還要學會用清晰的思路,把自己的想法有理有據(jù)地表達出來。
三、注重挖掘歷史事件彼此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
歷史不可能是孤立的,而逐課的學習有意無意中將歷史割裂開來,變成了一個個的段落。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中始終要有一種整體的觀念,要突破課的限制,挖掘事件之間相互關系。在歷史的發(fā)展中,總是前面的事件引出后面的事件,后面的事件呼應前面的事件,環(huán)環(huán)相扣,連續(xù)不斷,歷史是不可能停頓、中斷的。在總復習階段要學會自己總結歸納,把知識按一定的學習主題重新整合起來,把看似零散的知識立起來、活起來,把隱含的關系挖掘出來。
四、放寬視野觀察歷史,才能思路開闊
歷史學習和研究,總是以后人的眼光看待前人的事情,因為有了時空的距離,才使我們能夠更加方便全面地去考察特定時代的人和事。我們在學習中要充分利用這種優(yōu)勢和便利,尤其是在總復習階段,要以更加寬闊的視野去重新審視歷史,把事件放到更加廣闊的背景、環(huán)境中去觀察認得到更加理性的判斷,提高自己思想的境界與層次,擺脫淺陋與狹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