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主要對“軸對稱圖形”第1課時進行教學設計,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從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引入,分析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點,設計流暢,由淺入深,學生容易接受,教學效果良好。
關鍵詞:軸對稱圖形;平面圖形;相互對應;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和內容解析:軸對稱圖形是滬科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shù)學》八年級上冊第十五章第一節(jié)的內容。此章內容是對小學學習軸對稱圖形有關知識的延伸,也是探索一些圖形的性質,認識和描述圖形形狀、位置關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后續(xù)學習中還將涉及用坐標的方法對軸對稱進行刻畫,這將進一步深化學生對軸對稱的認識。因此,此節(jié)課學習任務的落實將為今后研究線段、角、等腰三角形、垂徑定理、函數(shù)圖象的對稱性等相關知識奠定基礎。
教學目標和目標解析:(1)在豐富的現(xiàn)實情境中,感受生活中的軸對稱現(xiàn)象,通過具體實例了解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概念,能夠識別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并指出其所有對稱軸。
(2)經歷探索軸對稱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軸對稱的基本性質。能夠作出簡單平面圖形關于給定對稱軸的軸對稱圖形。
(3)欣賞現(xiàn)實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能夠利用軸對稱的性質進行簡單圖案的設計。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彩色卡紙、小剪刀、三角板等。
一、欣賞圖片,引入新知
教師通過圖片引入新課,讓學生在欣賞數(shù)學美的同時,體會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體驗、思考與探究。
二、主動參與,探究新知
1.軸對稱圖形
(1)概念探究。
欣賞幾幅具有對稱性的平面圖形,使學生充分感知現(xiàn)實生活中的軸對稱,不僅為探究軸對稱概念奠定了感性基礎,也為了抽象出本節(jié)課的研究對象——具有對稱特征的平面圖形。
(2)形成概念。
每名學生用彩色卡紙和小剪刀剪出一個軸對稱圖形,并賦予作品一個名字。
①你能演示一下對折操作嗎?這個平面圖形有什么特征?
②以上這些平面圖形有什么共同特征?
③你認為什么樣的平面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軸對稱圖形:如果一個平面圖形沿一條直線折疊,直線兩旁的部分能夠完全重合,那么這個圖形就叫做軸對稱圖形。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
(3)概念辨析。
通過兩組練習達到概念辨析的目的。
①判斷一個平面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的關鍵依據(jù)是什么?
②在這些軸對稱圖形中,有幾條對稱軸?
2.兩圖成軸對稱
(1)概念生成。
①學生仔細觀察,若沿對稱軸將一圖案剪開,并向兩邊水平移動相同的距離,一個圖形變成了兩個圖形,這兩個圖形沿直線對折,還能重合嗎?
兩圖成軸對稱:平面內兩個圖形在一條直線的兩旁,如果沿著這條直線折疊,這兩個圖形能夠重合,那么稱這兩個圖形成軸對稱,這條直線就是對稱軸,折疊后重合的兩點叫做對應點(也叫做對稱點)。
②你能仿照軸對稱圖形的特征,說說兩圖成軸對稱的特征嗎?
(2)概念辨析。
通過兩組練習達到概念辨析的目的。
①隨意擺放兩個全等圖形成軸對稱嗎?
②下面給出的每幅圖形中的兩個圖案成軸對稱嗎?
總結:成軸對稱的兩個圖形一定全等,全等的兩個圖形未必成軸對稱。
3.概念同化
(1)W字這個軸對稱圖形,能不能看成兩個圖形?這兩個圖形可以成軸對稱嗎?為什么?
(2)成軸對稱的兩個圖形,能看成軸對稱圖形嗎?為什么?
(3)大家想想,軸對稱圖形和兩圖成軸對稱兩個概念有什么區(qū)別與聯(lián)系呢?
三、繼續(xù)探究,拓展提高
兩個三角形關于直線MN成軸對稱。
(1)對應角有什么關系?
(2)對應線段有什么關系?
(3)對應點所連的線段叫做對應點的連線,那么對應點的連線與對稱軸有什么關系?
總結:對稱軸經過任何一對對應點所連線段的中點,并且垂直于這條線段。反過來,成軸對稱的兩個圖形,對應點的連線被對稱軸垂直平分。
四、總結新知,歸納提升
(1)此節(jié)課學習了哪些知識?
(2)學習過程中有什么體會和疑問?
引導學生對此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以及學習的過程和方法進行回顧與總結,使學生對此節(jié)課的學習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反思的習慣,關注對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
課后作業(yè):用長方形、圓、三角形設計一個軸對稱圖形,并用簡煉的文字說明你的創(chuàng)意。設計開放式作業(yè),不僅鞏固此節(jié)課所學知識,還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
參考文獻:
[1]沈正中.關于軸對稱圖形的教學設計反思[J].數(shù)理化學習,2011(12).
[2]何俊利.反思: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教學設計及反思[J].教育教學論壇,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