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民問題是“三農”問題的核心,而收入問題又是農民問題的關鍵。根據現有相關研究成果,農戶收入高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可持續(xù)生計資本作為可持續(xù)生計分析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顯著影響農戶收入水平的提高。基于湖南省的調查數據,采用層次分析法與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研究可持續(xù)生計資本對農戶收入的影響。分析結果表明:金融資本對湖南省農戶收入的影響最為顯著,其次是人力資本與物質資本,再次是社會資本,而自然資本對農戶收入的影響不顯著。為此,建議通過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加大農村人力資源開發(fā)力度、加快農業(yè)合作社等社會組織建設、健全農業(yè)保險制度和農村金融體系等途徑,改善農戶可持續(xù)生計資本狀況,提高農戶收入水平。
關鍵詞:農戶收入;可持續(xù)生計資本;湖南省;多元線性回歸模型
中圖分類號:F3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60X(2018)05-0108-04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 Capital on Farmers’ Income in Hunan Province
ZHANG Wei1,HUANG Wen-qing2
(1. International College,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PRC; 2. Economic College,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PRC)
Abstract:The focus of agricultural farmer and rural area is on the issue of farmers, and income is the key to the issue of farmers.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the level of income of rural households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among which sustainable livelihood capital,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 analysis framework,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income level of rural households.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Hunan Province, this paper uses AHP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to study the impact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 capital on farmers’ income.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financial capital has the most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income of rural households in Hunan Province, followed by human capital, material capital and social capital, and the impact of natural capital is not significant. Therefore, it is suggests that farmers' income can be raised by improving rural infrastructure, increasing rural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and other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strengthening the agricultural insurance systems and rural financial systems.
Key words:farmers’ income; sustainable livelihood capital;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Hunan
農民問題是“三農”問題的核心,而收入問題又是農民問題的關鍵。近年來,我國農民收入得到大幅度增加,但其整體收入水平仍處于偏低狀態(tài)。根據現有相關研究成果,農戶收入的高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可持續(xù)生計資本作為可持續(xù)生計分析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顯著影響著農戶收入水平的提高。
根據英國國際發(fā)展機構(DFID)提出的可持續(xù)生計分析框架,可持續(xù)生計資本主要包括人力資本、自然資本、物質資本、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目前,國內學術界對可持續(xù)生計資本的影響分析主要集中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對生計策略選擇的影響分析。蘇芳等[1]通過實證分析,發(fā)現較多的金融資本有利于農戶選擇非農型生計策略;道日娜[2]研究發(fā)現農戶牲畜數量與生計資本多樣化呈負相關,而與生計多樣化呈正相關;趙文娟等[3]研究認為自然資本和物質資本對農戶選擇純農型生計策略有顯著影響;劉恩來等[4]研究表明,現金收入等6種可持續(xù)生計資本對生計策略有顯著影響;伍艷[5]認為不同的生計資本決定不同的生計策略;趙文娟等[6]認為農戶能否由純農型生計策略轉為非農型生計策略,依賴于金融資本和人力資本的提高。二是對農戶生活滿意度的影響分析。例如,趙雪雁[7]認為可持續(xù)生計資本中的物質資本對農戶生活滿意程度的影響最大。三是對農戶收入的影響分析。劉婧等[8]研究認為金融資本對農戶收入的影響最大。四是對農戶創(chuàng)業(yè)的影響分析。王沛沛等[9]研究表明水庫移民創(chuàng)業(yè)主要受金融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影響。五是對耕地保護的影響分析。李海燕等[10]研究認為生計資本對農戶參與耕地保護的意愿產生顯著的影響。縱觀國內現有相關研究成果,大多數學者主要關注可持續(xù)生計資本對生計策略選擇的影響,而對可持續(xù)生計資本對農民增收的影響關注不夠。湖南省作為農業(yè)大省,截至2016年底,湖南省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3 948元,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11 877元,城鄉(xiāng)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較大[11]。可持續(xù)生計資本是農戶獲得收入的基礎,對農戶收入的提高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且不同類型的可持續(xù)資本對農戶收入的影響程度存在差異。為此,文章基于湖南省3地的調查數據,對不同類型的可持續(xù)生計資本對農民收入的影響進行分析,以期為政府制訂促進農民增收的相關政策提供參考。
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1 數據來源
采用的數據來自湖南省永順、安鄉(xiāng)、長沙等3個縣的實地調研。其中,永順縣位于湘西,屬于國家級貧困區(qū);安鄉(xiāng)縣位于湘北,屬于傳統農業(yè)區(qū);長沙縣位于湘東,屬于全國百強縣、湖南省第一經濟強縣。采用的調查方法是:首先從每個縣的備選鄉(xiāng)鎮(zhèn)中隨機選取3個鄉(xiāng)鎮(zhèn),然后從每個鄉(xiāng)鎮(zhèn)中抽取1個行政村,最后在每個行政村中隨機選取約25戶農戶進行入戶調查。調查共發(fā)放問卷210份,回收問卷208份,其中有效問卷為202份,有效問卷率為97.11%。
1.2 研究方法
2.2.1 指標體系的構建 借鑒英國國際發(fā)展機構于2000年提出的可持續(xù)生計分析框架,并結合調查區(qū)域的經濟發(fā)展水平、自然資源稟賦和人文環(huán)境,將可持續(xù)生計資本設為5個一級指標和23個二級指標。
(1)人力資本指標。人力資本是指在生產過程中投入的人力、知識和技能,也包括勞動者的健康狀況。文章將人力資本指標又細分為家庭總勞動力數量、家庭男性成年勞動力數量、家庭成年勞動力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成年勞動力的職業(yè)技能和家庭成年勞動力的健康狀況5個二級指標。
(2)自然資本指標。自然資本是指生產過程中投入的水、土地等自然資源存量,文章采用農戶擁有的水田面積、擁有的旱地面積、擁有的園地面積、擁有的林地面積和擁有的水面面積5個二級指標對其進行衡量。
(3)物質資本指標。物質資本是指維持生計活動的基礎設施和物質,文章采用宅基地面積、住房面積、飲用水來源、擁有的生產工具狀況和家庭全部牲畜量5個二級指標衡量物質資本。
(4)金融資本指標。金融資本是指人們?yōu)榫S持生計活動所需的資金和存款,文章采用家庭總積蓄、獲得信貸的機會和獲得現金援助的機會3個二級指標對其進行衡量。
(5)社會資本指標。社會資本是指人們?yōu)榫S持生計活動利用的社會資源和社會關系,是農戶擴大收入來源的重要資本。文章采用參與合作社等社會組織的數量,獲得勞動力幫助的機會,獲得生產技術幫助的機會,外出務工時可求助的親友數及家庭鄉(xiāng)鎮(zhèn)、村干部或公職人員的數量5個二級指標衡量社會資本。
2.2.2 指標權重的賦值 根據相關學者的研究,不同類型的可持續(xù)生計資本產生的影響存在差異。為此,采用層次分析法對5個一級指標和23個二級指標進行權重賦值。首先將可持續(xù)生計資本劃分為2個層次和23個要素,并且采用1-9標度方法,建立判斷矩陣,最后進行計算,得出各種可持續(xù)生計資本對農戶收入的影響程度。權重賦值采用專家打分法,邀請打分的專家主要來自中南大學和湖南農業(yè)大學熟悉可持續(xù)生計資本、農戶收入等研究領域的科研人員。專家打分共回收有效問卷15份,并運用AHP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得到各一、二級指標的權重(見表1)。
1.2.3 理論假設與模型構建 (1)理論假設。借鑒相關學者的研究成果,并結合調查區(qū)域的實際情況,文章假設可持續(xù)生計資本與農戶收入之間存在以下關系。第一,較多的人力資本對農戶收入產生的影響可能是正向的。第二,自然資本對農戶收入存在正向或者負向的影響。擁有較多自然資本的農戶,通過規(guī)模經營,能獲得規(guī)模收益,則自然資本對農戶收入產生的影響是正向的。當發(fā)生自然災害時,農作物減產甚至顆粒無收,則自然資本對農戶收入產生的影響是負向的。第三,物質資本較多的農戶,可能有更高的收入。第四,金融資本較多的農戶,可能有更高的收入。第五,社會資本更多的農戶,收入可能會更高;反之,收入可能會更低。
(2)模型構建。為研究可持續(xù)生計資本與農戶收入之間的關系,將人力資本、自然資本、物質資本、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等因素設為自變量,農戶收入設為因變量,構建不同類型可持續(xù)生計資本影響農戶收入的計量經濟模型:
上式中,Y為農戶收入,X1為人力資本,X2為自然資本,X3為物質資本,X4為金融資本,X5為社會資本。
2 結果與分析
2.1 模型估計結果
根據每種生計資本的二級指標權重結果,計算出每種生計資本的一級指標綜合數值,并將數據輸入SPSS19.0統計軟件,然后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進行分析,得出可持續(xù)生計資本對農戶收入的估計結果(見表2)。方程的F值為42.453、顯著性水平小于0.05、可決系數R2為0.520,說明該模型是顯著的,且方程的擬合效果較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回歸方程中的常數項、回歸系數的估計值和檢驗結果,并由表格數據得出線性回歸方程如下:
2.2 估計結果分析
1.2.1 人力資本對農戶收入的影響極其顯著且為正 從表2可以看出,人力資本變量通過了1%置信水平下的統計檢驗,且回歸系數為正,這說明農戶擁有的人力資本越多,對農戶收入增加越有利,與理論假設相符合。從人力資本二級指標的權重來看(見表1),家庭成年勞動力受教育程度這一指標的權重值最大(0.074),這說明農戶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有能力快速且熟練掌握現代農業(yè)科學技術或獲取更多、更好的外出務工的機會,從而獲得更多、更高的勞動報酬。權重值居于第二位的是家庭成年勞動力的職業(yè)技能(0.062),這說明農戶擁有的職業(yè)技能(如建房、捕魚等)越多、越熟練,就越有機會從事兼業(yè)或非農生產和經營,從而擴大收入來源。權重值第三的是家庭成年勞動力的健康狀況(0.049),這說明農戶良好的健康狀況能為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增加農戶收入提供更好的條件與基礎。權重值第四的是家庭男性勞動力的數量(0.037)。由于男性在身體素質和邏輯分析能力上總體優(yōu)于女性,導致男性收入總體上高于女性。因此,家庭成年男性勞動力數量越多,農戶增加收入的可能性越大。權重值最低的是家庭擁有的勞動力總數(0.025),這說明家庭擁有的勞動力越多,相應地農戶會獲取更多的收入。
1.2.2 自然資本對農戶收入的影響不顯著且為負 自然資本變量沒有通過10%顯著性水平下的統計檢驗,這表明自然資本對農戶收入沒有顯著影響。但回歸系數為負,說明自然資本會對農戶收入產生不利的影響??赡艿脑蛴腥齻€:一是農業(yè)生產受自然環(huán)境變化和環(huán)境災害的影響大,農業(yè)生產的不穩(wěn)定性導致農戶收入的波動變化大;二是由于農業(yè)生產具有滯后性特征,加上農業(yè)市場信息尚不充分,農戶難以根據市場行情對農業(yè)生產的種類做出及時的調整,容易出現農產品滯銷等問題,從而阻礙農戶收入的增加;三是農業(yè)的比較效益低。由于大多數農產品屬于生活必需品,且收入彈性較小,農產品價格增長緩慢,農戶的收入水平總體偏低,再扣除農業(yè)機具、種子、化肥和農藥等生產資料成本,農戶通過務農獲得的純收入不高。
1.2.3 物質資本對農戶收入的影響極其顯著且為正 結果顯示,物質資本對農戶收入的影響與理論假設一致。從物質資本二級指標的權重來看(見表1),擁有的生產工具數量這一指標的權重值最大(0.050)。這說明生產工具的數量越多,對農戶收入的正向影響越顯著。第二是飲用水來源(0.041)。充足的水源是農作物產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從而影響農戶收入的增長。第三是住房價值(0.030)。住房價值越高,農戶的財產性收入越高,越有利于提高農戶收入。第四是宅基地面積(0.021)。宅基地面積越大,出售價格或租金收入越高,能促進農戶收入增加。第五是家庭全部牲畜量(0.018)。家庭全部牲畜量(包括雞、鴨、牛、羊和豬)是農戶獲得養(yǎng)殖業(yè)收入的重要途徑,家庭的牲畜量越多,農戶獲得的收入會更高。
1.2.4 金融資本對農戶收入的影響極其顯著且為正 結果顯示,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金融資本的回歸系數為正,這說明金融資本對農戶收入具有正作用,驗證了前面的理論假設。從金融資本二級指標的權重值來看(見表1),家庭總積蓄這一指標的權重值最大(0.162)。家庭儲蓄多的農戶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多種生產經營活動,收入來源更廣,農戶的收入也會更多。其次是獲得信貸的機會(0.143)。獲得信貸資金的機會越大,實現農戶增收的可能性越高。信貸資金可以幫助農戶擴大生產規(guī)模,購買先進的農業(yè)機具和設備,投資現代農業(yè)生產技術的學習,提高農業(yè)生產收益。最后是獲得現金援助的機會(0.100)。獲得現金援助的機會越高,對農戶收入增加產生的正向影響越大。
2.2.5 社會資本對農戶收入的影響較顯著且為正 社會資本是影響農戶收入增長的重要因素,顯著性水平為5%,回歸系數為正,驗證了前面的理論假設,這表示社會資本有助于農戶增收。從社會資本二級指標的權重來看(見表1),外出務工時可求助的親友數這一指標的權重值最大(0.051)。外出務工時可求助的親友數越多,兼業(yè)和非農業(yè)的收入會越高。其次是家庭鄉(xiāng)鎮(zhèn)、村干部或公職人員的數量(0.034)。家族中擁有鄉(xiāng)鎮(zhèn)、村干部或公職人員等社會資源越多,能使農戶享受更多的農業(yè)補貼或補助,提高農戶的政府補貼收入或救濟收入。再次是獲得生產技術幫助的機會(0.026)。先進的農業(yè)生產技術是提高農業(yè)生產效率的核心,也是提高投入產出比、增加農戶收入的基礎。第四是獲得勞動力幫助的機會(0.017)。農業(yè)易受氣候的影響,播種和收獲時間有嚴格的限制,農忙階段能獲得勞動力幫助的機會對農戶收入產生正向影響。最后是參加合作社等社會組織的數量(0.008)。經常參加農業(yè)合作社等社會組織,可以幫助農戶選取優(yōu)質的生產資料,了解農產品的市場行情,提高增加農戶生產收益的可能性。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 論
運用調查數據,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實證研究了可持續(xù)生計資本對農戶收入的影響。研究發(fā)現,人力資本、物質資本、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的增加對農戶收入具有明顯的正向作用,而自然資本的提高對農戶收入的影響不顯著且為負向作用。
3.2 政策建議
農戶收入的增長是建立在可持續(xù)生計資本基礎之上的。根據上述結論,要提高農戶收入,需改善農戶所擁有的可持續(xù)生計資本狀況。一是應加大農村人力資源開發(fā)力度。政府可通過開展教育活動,邀請農業(yè)專家和農業(yè)科研人員對農戶開展職業(yè)技能培訓,豐富農戶的農業(yè)生產知識,提升農戶就業(yè)能力。另外,政府、農業(yè)科研機構、高等農業(yè)院校、農業(yè)推廣與中介服務機構及農業(yè)企業(yè)應向農戶傳播先進的農業(yè)生產技術,提高農戶的農業(yè)生產技術水平。二是完善農村公路、網絡、電力、氣象及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為運銷農產品,監(jiān)控農作物生長發(fā)育過程,科學施肥、除草、噴灑農藥以及緩解自然災害對農業(yè)造成不良影響等提供良好的條件。三是完善農業(yè)保險制度和農村金融體系,為農戶提升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和獲取資金支持創(chuàng)造條件。四是加快農業(yè)合作社等社會組織建設。農業(yè)合作社等社會組織作為政府與農戶溝通的橋梁,可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后服務。此外,農業(yè)合作社也是生產技術推廣的一個重要途徑,對農戶增收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蘇 芳,蒲欣冬,徐中民,等. 生計資本與生計策略關系研究——以張掖市甘州區(qū)為例[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09,19(6):119-125.
[2] 道日娜. 農牧交錯區(qū)域農戶生計資本與生計策略關系研究——以內蒙古東部四個旗為例[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4,24(S2):274-278.
[3] 趙文娟,楊世龍,徐 蕊. 元江干熱河谷地區(qū)生計資本對農戶生計策略選擇的影響——以新平縣為例[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5,25(S2):162-165.
[4] 劉恩來,徐定德,謝芳婷,等. 基于農戶生計策略選擇影響因素的生計資本度量——以四川省402戶農戶為例[J].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40(12):59-65.
[5] 伍 艷. 貧困山區(qū)農戶生計資本對生計策略的影響研究——基于四川省平武縣和南江縣的調查數據[J]. 農業(yè)經濟問題,2016,37(3):88-94+112.
[6] 趙文娟,楊世龍,王 瀟. 基于Logistic回歸模型的生計資本與生計策略研究——以云南新平縣干熱河谷傣族地區(qū)為例[J]. 資源科學,2016,38(1):136-143.
[7] 趙雪雁. 生計資本對農牧民生活滿意度的影響——以甘南高原為例[J]. 地理研究,2011,30(4):687-698.
[8] 劉 婧,郭圣乾. 可持續(xù)生計資本對農戶收入的影響:基于信息熵法的實證[J]. 統計與決策,2012(17):103-105.
[9] 王沛沛,許佳君.生計資本對水庫移民創(chuàng)業(yè)的影響分析[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3,23(2):150-156.
[10] 李海燕,蔡銀鶯. 生計資本對農戶參與耕地保護意愿的影響——以成都市永安鎮(zhèn)、金橋鎮(zhèn)、崇州市江源鎮(zhèn)為例[J]. 冰川凍土,2015,37(2):545-554.
[11] 湖南省統計局. 湖南統計年鑒[M].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7.
(責任編輯:張艷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