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采用同期播種分期收獲的方法,對豐油730、灃油737、灃油5103、湘雜優(yōu)5號、灃油520等5個油菜品種的農(nóng)藝性狀、經(jīng)濟性狀、產(chǎn)量和品質進行了對比研究,并根據(jù)各品種的綜合性狀表現(xiàn)確定其最適收獲期以及與之相匹配的種植制度。結果表明:豐油730熟期早、單株產(chǎn)量高,于4月下旬收獲,其性狀表現(xiàn)明顯優(yōu)于同期其他品種,適宜湖南省“稻—油”兩熟或“稻—稻—油”三熟制直播栽培;而灃油737、灃油520等品種表現(xiàn)中熟特性,綜合性狀良好,可在湖南省“稻—油”兩熟區(qū)域種植。
關鍵詞:油菜;品種篩選;收獲期;多熟制;湖南
中圖分類號:S56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60X(2018)11-0010-03
Screening of Rape Varieties Suitable for Multi-cropping in Hunan Paddy Field
DENG Li-chao,LI Mei,F(xiàn)AN Lian-yi,TANG Bin,YU Ming-ke
(Hunan Crop Research Institute, Changsha 410125, PRC)
Abstract: The agronomic, economic, yield and quality of five rape varieties Fengyou 730, Fengyou 737, Fengyou 5103, Xiangzayou No.5, and Fengyou520 were studi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simultaneous sowing and harvesting by stages, and the optimum harvest time and the corresponding planting system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comprehensive characters of each varie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engyou 730 had earlier ripening stage and higher yield per plant. It was harvested in late April, and its characters were better than other varieties in the same period. It was suitable for direct seeding cultivation of “rice-oil” double cropping system or “rice-rice-oil” triple cropping system in Hunan Province. The rice varieties such as Fengyou 737 and Fengyou 520 exhibit medium maturity and good comprehensive properties, which can be planted in the “rice-oil” double cropping area of Hunan Province.
Key words: rape; variety selection; harvest date; multiple cropping system; Hunan
多熟種植是我國作物種植制度的重要特征,是提高單位面積作物產(chǎn)量和生產(chǎn)效益的有效途徑,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nóng)產(chǎn)品有效供給、增加農(nóng)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1-2]。然而,隨著農(nóng)村勞動力結構的變化以及耕種模式的變更,在多熟制產(chǎn)區(qū),作物茬口矛盾日益突出,篩選與推廣高產(chǎn)、優(yōu)質、熟期合適的雙低油菜品種是我國南方多熟制產(chǎn)區(qū)油菜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前提與基礎。試驗采用同期播種分期收獲的方法對湖南省具有代表性的5個油菜品種開展系統(tǒng)研究,以期篩選出適宜該省自然生態(tài)條件和多熟制種植模式的高產(chǎn)優(yōu)質油菜新品種,以及與該省“稻—油”輪作模式相適應的品種合理搭配模式。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油菜品種為豐油730、灃油737、灃油5103、湘雜油5號、灃油520等5個,由湖南省作物研究所油菜研究室提供。
1.2 試驗設計
試驗在湖南省作物研究所試驗基地進行。前作水稻,土壤肥力適中,地力均衡。小區(qū)面積為13.3 m2(5.3 m×2.5 m)。2015年9月27日直播,密度30萬株/hm2。各品種隨機區(qū)組排列,3次重復。各小區(qū)采用同期播種分期收獲的方法,試驗共設4個處理,收獲期分別為4月22日、4月28日、5月4日、5月10日。收獲時從各小區(qū)按行向順序取樣12株考種。其他田間管理參照國家油菜區(qū)試方法。
1.3 品質分析與數(shù)據(jù)處理
菜籽品質(含油量、硫苷、芥酸)采用近紅外光譜測定儀(布魯克MA-TRIX-1)測定[3-4],試驗數(shù)據(jù)用Excel 2007、DPS 7.5等軟件進行處理和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收獲期下各油菜品種主要農(nóng)藝性狀表現(xiàn)
如表1所示,各油菜品種株高、有效角果數(shù)隨著品種收獲期的推后略有增加,但同一品種后3個收獲
期之間的差異不顯著,這說明即使分枝上有部分角果尚處在生長階段,但大部分油菜品種株高、有效角果數(shù)等性狀表現(xiàn)在4月下旬以后就已基本定型。5個油菜品種中株高最高的是湘雜油5號,4個收獲期株高均值為179.65 m,但有效角果數(shù)最低僅為311.38 個,該品種后期出現(xiàn)倒伏,田間損失比較嚴重。有效角果數(shù)最多的品種為灃油737,4個收獲期平均有效角果數(shù)為393.57 個,株高在165.06 m左右。
2.2 不同收獲期下各油菜品種主要經(jīng)濟性狀表現(xiàn)
從角果長度、每莢粒數(shù)以及千粒重(表1)來看,隨著生長的持續(xù),收獲期的延長,各油菜品種的角果長度、每莢粒數(shù)變化均不大,但千粒重逐漸增加,均以第一期收獲的角果千粒重最輕,所收籽粒外形不夠飽滿。各品種中角果長度最長的為灃油737,4個收獲期的均值為6.20 cm;千粒重最重的為灃油5103,4個收獲期的均值為3.56 g;每莢粒數(shù)最少的為湘雜油5號,4個收獲期的均值為18.27 粒,其余各品種平均每莢粒數(shù)均在20粒以上。從結果的顯著性表現(xiàn)來看,豐油730和湘雜油5號收獲一期與后三期的千粒重差異顯著,但后3個收獲期間差異不顯著;灃油737、灃油5103和灃油520 收獲一期、二期的千粒重與其他兩期的差異顯著,但三期、四期間差異不顯著;角果長度、每莢粒數(shù)同一品種不同收獲期間差異均不
顯著。
2.3 不同收獲期下各油菜品種的單株產(chǎn)量
油菜單株產(chǎn)量主要是由單株有效角果數(shù)、每角粒數(shù)、粒重構成,而3個產(chǎn)量構成因子在不同的成熟度下會有一定的差異,因此單株產(chǎn)量隨油菜的成熟度亦會不同。如表2所示,隨著收獲時間的推遲,油菜單株產(chǎn)量逐漸增加,各品種分別到達峰值后又有所下降。這與品種收獲過遲,部分油菜莢果成熟過度,田間炸殼落粒造成的損失有關。
從前3個收獲期來看,品種豐油730和湘雜油5號收獲一期與其他兩期均表現(xiàn)出顯著差異,二期與三期差異不顯著,表明在二期收獲即可獲得品種高產(chǎn);而灃油737、灃油5103和灃油520這3個品種單株產(chǎn)量一、二、三期之間均表現(xiàn)出顯著差異,其產(chǎn)量在第三期達到最高值。
2.4 不同收獲期對油菜品質的影響
觀察發(fā)現(xiàn),各品種第一期收獲的油菜,部分角果顏色青綠、成熟度還不夠、籽粒太嫩、種子不飽滿、干癟籽粒較多、粒重輕、含油量也低(表3);而隨著收獲時間的推遲,油菜逐漸成熟,籽粒油分積累充分、菜籽含油量逐漸增加;除湘雜油5號外其他各品種在第四期收獲含油量均略有小幅下降;這可能與此段時間持續(xù)陰雨天氣溫度降低、光照減弱有關。從表3中還可看出,菜籽中硫苷和芥酸的含量隨收獲期的延后變化趨勢比較相似,均以第一期收獲的菜籽中的最高,然后逐漸降低,至第四收獲期略有提高,可能與種子成熟后含水量降低有關。
綜合來講,豐油730在第二收獲期表現(xiàn)出明顯優(yōu)于其他品種的品質特性,可作為早熟油菜品種加以考量;而在第三收獲期各品種表現(xiàn)均為最佳,其中以灃油737的綜合品質更為突出。
3 結 論
綜合以上品種篩選試驗結果,認為豐油730具有熟期早、單株產(chǎn)量高等特點,完熟前不同時期收獲,其單株產(chǎn)量與籽粒含油量均較其他品種優(yōu)勢明顯,在湘中南地區(qū)種植,可于4月下旬收獲,不影響早稻的拋栽,適宜湖南省“稻—油”兩熟或“稻—稻—油”三熟制直播栽培;而灃油737、灃油520等品種表現(xiàn)中熟特性,產(chǎn)量高、品質優(yōu)、綜合性狀良好,可在湖南省“稻—油”兩熟區(qū)域種植。
4 討 論
湖南省地處長江中游,是我國水稻與油菜的主產(chǎn)區(qū)。一直以來,“稻—油”、“稻—稻—油”等多種種植模式在湖南地區(qū)并存。為了緩解多熟制種植方式下作物茬口的矛盾,篩選生育期適宜的品種、進行合理輪作搭配顯得十分重要。在“稻—油”兩熟制情況下,油菜可推遲到5月中下旬成熟;而在“稻—稻—油”三熟制情況下,油菜要求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成熟[5]。
油菜為無限花序,花期較長,植株各部位角果和種子成熟不一致,完熟前不同時期收獲,其單株產(chǎn)量及籽粒含油量差異較大,且不同品種間的差異表現(xiàn)也十分明顯。
試驗結果表明,從4月22日至5月10日,隨著收獲期的推遲,各油菜品種的生物性狀除千粒重外,株高、有效角果數(shù)、角果長度、角果粒數(shù)等變化均不大,特別是同品種后3個收獲期之間差異不顯著。這表明油菜在4月中旬以后已進入成熟階段,株型性狀已基本穩(wěn)定,故隨收獲期變化不大。但此時籽粒正處于灌漿期,種子內(nèi)部正逐漸完成對營養(yǎng)物質的積累。相關研究也指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正是籽粒脂肪轉化形成和富集的階段[6],因此隨收獲期的推遲,種子含水率逐漸下降,千粒重逐漸增加,籽粒含油量前期增加較快,但后期趨緩,而硫苷和芥酸含量變化較小[7]。但也有研究結果認為,隨著菜籽成熟度的增加,芥酸、含油率會逐漸升高,硫苷含量逐漸降低[8]。而該試驗結果顯示,隨收獲期的推遲,種子內(nèi)含油量呈先逐漸上升后又略有下降的變化趨勢,硫苷和芥酸的變化比較相似,均隨收獲期的推遲而逐漸降低,至第四收獲期略有提高。出現(xiàn)試驗結果差異,很可能是由于物質在植物體內(nèi)的合成與轉化本身就是個復雜的過程,會受品種、取樣時間、水肥氣象條件的影響而出現(xiàn)偏差。因此,針對當?shù)氐纳鷳B(tài)條件開展適應性品種篩選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 高應波,柳欽火,李 靜,等. 基于時序植被指數(shù)特征時相識別的多熟制耕地提取新方法[J]. 遙感技術與應用,2015,30(3):431-438.
[2] 趙愛萍,戴愛梅. 多熟制種植模式——小麥復播冬菜技術探討[J]. 農(nóng)業(yè)科技通訊,2017(4):162-164.
[3] 朱明華. 儀器分析(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 楊翠玲,陳文杰,張文學,等. 近紅外光譜和紙層析法分析單粒油菜籽脂肪酸的研究[J]. 西北農(nóng)業(yè)學報,2005,14(6):72-77.
[5] 官春云,陳社員,李 栒. 不同生育期油菜種子的成熟特性[J]. 作物研究,2008,22(3):164-165,168.
[6] 李延莉,楊立勇,王偉榮,等. 甘藍型雙低油菜籽成熟過程中的品質變化分析[J]. 上海農(nóng)業(yè)學報,2009,25(4):104-106.
[7] 尹亞軍,張翔宇,張 喻. 油菜籽成熟過程中主要營養(yǎng)成分變化研究[J]. 食品工業(yè)科技,2015,36(5):339-342.
[8] 王仙萍,趙繼獻,任廷波. 氮、磷、鉀肥對甘藍型雜交油菜灌漿成熟過程中品質性狀的影響[J].山地農(nóng)業(yè)生物學報,2013,32(5):377-383.
(責任編輯:成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