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丹鳳眼,總半是微笑半是狡黠地看著你;兩片薄薄的嘴唇,總是飛快地說出很多讓你不得不服的話語;一頭烏黑發(fā)亮的頭發(fā),在微風中飛揚——這就是她,一個讓我敬佩的人。
她是一名數學老師,一直教小學畢業(yè)班。她每天既要忙于工作,又要照顧好這個家,所以總是很早起床,很晚睡覺,行色匆匆。最近,她更忙了,因為她的母親開刀住院了,需要照顧。于是,作為女兒,她就擔起了這個責任。早上,天蒙蒙亮她就去買菜、做早飯,又送她的兒子上學,然后給她的媽媽送飯,再去上班。每天到晚上十一點多才可以休息,就像一只工蜂。
前幾天,她帶領畢業(yè)班學生野外拓展。聽她說,一個晚上的野外露營,她沒睡好覺,不停地檢查學生有沒有睡好,有沒有蓋好被子。帳篷外,是她纖弱又高大的身影。
第二天回來已經是傍晚了,一進家門她就馬不停蹄地開始燒飯、做菜。等她的兒子吃完飯收拾好后,她看了看手表,開始煮她媽媽的粥??吹贸?,她很累,那背影不再挺拔,腳步都有點拖沓和沉重,腰已經直不起來了,可還是硬舀了一勺米,在米盆里淘起米來。她的手每搓一會兒,頭就情不自禁地往下一低,此刻如果給她一張床,她定能馬上睡著……可她又猛地打了一個激靈,使勁讓自己打起精神。米嘩嘩倒進了鍋,幾勺水下去,她摁亮了開關。
當電飯煲開始工作的時候,她又拿起了拖把開始拖地。她兒子以為這些工作很煩人,沒想到她卻哼起小曲來。歡快的小曲襯托著她美麗的背影在房間里穿梭。地很快拖好了,看著滿屋子的晶亮,她滿意地擦去了頭上的汗珠,開始盛粥了。
兒子看著她那疲憊的身影,心疼極了,說:“媽媽,你就別去了,讓爸爸去吧!”她疼愛地摸了摸兒子的臉蛋,搖了搖頭,溫和地對兒子說:“你爸爸工作也很忙的,我們不麻煩他。再說,外婆這個時候最需要的就是我這個女兒的照顧和陪伴?!笔前?,作為警嫂,她從來就是一個人扛起了這個家,從來不讓爸爸多麻煩。
學校里有人打電話來,她一手拿著粥,一手拿著電話答應著:“好的,等會馬上做,明天我給你方案。”回頭叮囑她的兒子:“今晚爸爸值班,你一個人待在家里,看會兒書,新買的書在你書桌上。熱水給你燒好了,你自己洗臉睡覺。”兒子瞅了瞅井井有條的家,點了點頭,目送那背影匆匆離去。
不久,她回來了,打開了電腦,開始了學校里的工作。寂靜的夜,臺燈下,是她熟練地打字的身影。
她就是我的媽媽,一個光榮的人民教師,一個慈愛的媽媽,一個孝順的女兒,一個勇于擔當的警察的妻子,一個永遠默默又永遠忙碌的人,一個我最敬佩也最依戀的女神。
指導老師 陸衛(wèi)娟
【胡老師的話】
這篇文章寫了一個普通的老師的故事,她同時又是警察的妻子、小作者的媽媽。全文用“她”這個第三人稱來描寫人物,很是奪人眼球。開頭概寫了人物外貌。外貌的描寫十分細致,眼睛,“總是半是微笑半是狡黠地看著你”;嘴唇,“總是飛快地說出很多讓你不得不服的話語”,讓人感覺這個媽媽就好像出現在我們讀者面前。接著,作者羅列了媽媽幾件事:跟著學生露營一夜未睡的媽媽回家后還要照顧生病的姥姥,體諒做警察的爸爸,趕寫學校里的方案……這期間,媽媽雖然辛苦,但也很是樂觀,“拖地還哼起歌來”。幾件事寫下來,一個勤懇、默默、能干的媽媽就躍然紙上。最后,小作者才告訴我們這個她是誰,寫出了她的幾個身份,滿足了讀者的閱讀期待,也讓讀者拍案叫絕。
也許是媽媽的故事實在太多,小作者一下子羅列那么多,如果少寫一兩件,也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