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天才 整理/ 陳蓓
“橫氣填胸”是練習太極拳常見的一種病。什么是“橫氣填胸”?一看詞義就知道,是將氣填滿胸膛,呼吸不自然,喘氣,憋氣,悶氣。在陳家溝常常聽到一句話:“橫氣填胸,百病齊生”,這就告誡我們千萬注意練拳不要“橫氣填胸”。
記得上世紀九十年代,在江西南昌,我的學生引見了一位某某大師的大弟子,說他練了十幾年的陳式太極拳,想練一段讓我指點一下。我看他練了新架八十三式的三個金剛搗碓,僅僅練了十幾個動作他就上氣不接下氣,滿面漲紅,氣喘噓噓。我笑了笑,告訴他:我和你師父是一個老師,你看你師父是怎樣練的。你這樣的練法,一遍拳能順利練下來嗎?你這樣子練,大家都替你難受。陳家溝的先輩們一天練拳30遍,我們年輕時一次也要不停地練上2小時,要怎么去練呢?你好好想一想應該怎么去練。短短幾句話點醒了他,第二年我再看他演練時,他就改變了,松柔很多,進步很大,他非常感激。
“橫氣填胸”是由套路形式演練中和意識心態(tài)思維上的不正確產(chǎn)生的。拳論中講:節(jié)節(jié)要松,皮毛要攻,連綿貫穿,虛靈在中。這就告訴我們,放松是太極拳中最重要的拳技精華,要節(jié)節(jié)放松,全身要有氣感,胸中要虛空。在套路演練中,如果套路不熟練,姿勢不正確,關(guān)節(jié)不靈活,動作運行上就會出現(xiàn)僵硬,呆板發(fā)滯,練一招是一招,自始至終不能一氣貫通。這樣練,就會心情緊張,思想紊亂,呼吸不自然,意識上不知所措,導致內(nèi)外不放松,就會“橫氣填胸”。
怎樣克服“橫氣填胸”?首先練拳者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要循序漸進,一步一步地完成練習太極拳的程序,最后達到心寬胸舒,沒有橫氣填胸的跡象,之后再去狠下工夫。
人們剛剛?cè)腴T太極拳時,腦子里一片空白,什么都不會。這時候要端正心態(tài),平靜心情,心無雜念,什么都不去想,要尋找一位明白的老師,按老師的教法去練習。在學習時不要想別的,只想你學的姿勢,記住招式,力求正確,再將一個動作一個動作連貫在一起。這就是學架子和順架子。練習時一定要動作正確,節(jié)節(jié)放松,懂得全身節(jié)節(jié)放松。指松腕活,墜肘沉肩,含胸塌腰,松胯屈膝,腳底踏平,頂勁領起,這是對人體姿勢動作的要求。當然剛剛練習時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做到,但要力求做到。
造成“橫氣填胸”的另一個原因是思緒紊亂、心情緊張、精神渙散、注意力不集中導致的呼吸不自然。避免“橫氣填胸”的關(guān)鍵就是調(diào)整好呼吸。
武俠小說中常有這樣的描寫:兩個人對打交戰(zhàn),打了幾百個回合不分勝敗,雙方氣不發(fā)喘、面不改色……這就說明交戰(zhàn)雙方?jīng)]有“橫氣填胸”的跡象。要避免“橫氣填胸”,就必須了解、弄懂呼吸的練習法。呼吸有兩種,一種是“自然呼吸”,也叫順勢呼吸,是人生下來的后天自然呼吸,是不需要去練習、不需要去想的呼吸。另一種是“呼吸自然”,也叫逆式呼吸,是胎兒在母體內(nèi)的呼吸法,為先天呼吸,意在呼吸,力求自然,這就是“胎息”。這種呼吸是靠意念導練出來的,也就是我們經(jīng)常聽到的“導引吐納”。掌握導引吐納一定要明白懂得吐納術(shù),在老師指導下練習。否則,不解其理,不懂其法,會走彎路。逆式呼吸是在思想意念的引導下,結(jié)合丹田“導引吐納”術(shù),也就是我們常講的“氣功”“靜功”“內(nèi)功心法”。
怎樣去練逆式呼吸?先得明白“丹田”。逆式呼吸中的丹田指下丹田——氣海穴,在肚臍下10厘米,正是以肚臍為中心的下腹部的中間。肚臍古稱黃庭,屬五行之中的“土”;肚臍后兩側(cè)為腎,腎是發(fā)氣之源。太極拳以腰為主宰,逆式呼吸是以肚臍(黃庭)為中心,將腎產(chǎn)生的氣沉于丹田,通過意念呼吸在肚臍(黃庭)周圍(上腹部下腹部)運轉(zhuǎn)、滾動,這就是太極拳練到一定水平時的“丹田內(nèi)轉(zhuǎn)”。
導引吐納術(shù)就是意念指導呼吸,以肚臍丹田為上下分界線,下指會陰,為下腹部;上指胸腔橫膈膜以下,為上腹部,呼氣于下腹部,成“S”形,吸氣,氣升上腹部成“S”形。這種“S”形的上下丹田內(nèi)轉(zhuǎn)沒有動作,就是先天呼吸法、逆式呼吸法,也可稱為“胎息”。這也是氣功、靜功、內(nèi)功心法的練習法。在練習先天呼吸法的同時,要配合全身的放松、意識的集中、思想的入靜、意念的專一、環(huán)境的清凈。這種練習法隨時隨地都可進行,要求逆式呼吸勻、緩、深、慢。練習時嘴微閉,舌抵上腭,使舌下生津,有潤喉、養(yǎng)顏、清毒之妙用。拳論講:“內(nèi)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眱?nèi)練的一口氣就是丹田之氣。腹式呼吸也就是逆式呼吸法,可使丹田內(nèi)動,氣貫全身,在攻防技擊上和健身效果上有特殊功效,可使練者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體會到最佳的健身效果。陳式太極拳經(jīng)典論述:“氣沉丹田,降于涌泉,運于周身,達于四梢,用到一點?!闭f明了通過呼吸產(chǎn)生氣感在全身運轉(zhuǎn)的路線——氣下沉涌泉,通過督脈再上升百會,再下走任脈,回歸丹田——這川流不息的循環(huán)運轉(zhuǎn),氣一定通過胸腔。當懂得了逆式丹田呼吸法后,在學習太極拳套路時暫不要去想丹田呼吸,更不要去配合動作,先自然順勢呼吸,當動作連貫熟練正確后再去想逆式呼吸,開始先做到定勢時呼、下沉時呼、發(fā)勁時呼,慢慢地自然而然地就可以將丹田之氣配合于套路之中。
陳式太極拳是古老的傳統(tǒng)功夫拳,要想配合丹田逆式呼吸法需要下一番工夫,掌握它的節(jié)奏、韻律,在老師的指導下去靈活運用。拳論講“快則快進,慢則慢隨”,逐步達到拳法自然,當套路動作正確熟練后,在練習時心境寬闊、平心靜氣,專一演練,進入有人當無人的境界,就不會“橫氣填胸”。
在太極拳套路練習中,自然順式呼吸法配合動作的練習,再進入丹田逆式呼吸法,使套路與呼吸、節(jié)奏與呼吸、心態(tài)與呼吸內(nèi)外整體配合,久而久之,拳法就會自然而然的內(nèi)外一致配合協(xié)調(diào),就不會出現(xiàn)“橫氣填胸”的現(xiàn)象了。
正是:
橫氣填胸,百病齊生;氣喘胸悶,話不成聲;
思想紊亂,腦子不清;面色全非,難以形容;
全身僵硬,關(guān)節(jié)不靈;氣難運轉(zhuǎn),全填在胸;
久做成疾,貽誤終生;君須牢記,不可此行。
練習太極,形意要明;姿勢正確,關(guān)節(jié)要靈;
含胸塌腰,全身放松;意守丹田,思想集中;
氣向下行,胸寬心空;心無雜念,清凈神明;
導引吐納,妙在黃庭;橫氣邪氣,無影無蹤;
意明形正,趣味倍增;千練萬演,欲罷不能;
精神飽滿,氣血暢通;何有橫氣,何能填胸;
心神舒暢,拳精理通;其樂似錦,延年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