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庭審對于公訴人而言就是個人風格形成的戰(zhàn)斗,公訴人在開庭之前以起訴書為紅線,理清起訴書對庭審的作用與影響,才能避免在庭審訊問、法庭辯論等方面的問題。本文總結實踐工作經(jīng)驗,指出公訴人訊問中存在的問題,用言簡意賅的言語提出應對方法,從而說明公訴語言技巧的運用對解決庭審訊問問題起到極大的意義。
關鍵詞 公訴語言 庭審訊問 應對方法
作者簡介:葉昆,天津市河東區(qū)人民檢察院公訴部副主任。
中圖分類號:D926.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2.247
一、庭審總體要求與庭審語言的作用
(一)庭審對公訴人有嚴格的要求
刑事案件中,庭審中各環(huán)節(jié)銜接緊密,公訴人需要將出庭預案設計盡量全面、細致。公訴人要注重利用出庭預案就是所謂的“三綱一書”:訊問提綱、舉證質證提綱、答辯提綱與公訴意見書的言語技巧來應對庭審出現(xiàn)的各類問題。筆者認為需要有三方面對公訴人的要求:
首先,訊問被告人時,要掌控話語權,對庭審的控制意識要強,不要使自己陷入被動的局面;其次,在舉證、質證階段時,對指控證據(jù)要熟悉,不能有大方向的缺失;公訴人發(fā)表公訴意見、進行答辯時,提出指控意見要準確,結合證據(jù)分析充分利用證據(jù)之間的分析反駁辯護觀點。
(二)公訴人出庭支持公訴有神圣的職責
出庭支持公訴的職責實質就是要求公訴人說服法庭、法官,對起訴書進行解釋,以起訴書為主線來展開事實,打擊犯罪,維護正義與公平,同時體現(xiàn)檢察機關在庭審中的法律監(jiān)督職能。這樣,需要公訴人在庭審中自身提高在法律語言的運用,合理合法論證、出示證據(jù),利用公訴語言說明自身訴訟主張。
(三)庭審法律語言運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公訴人運用正確的法律用語,體現(xiàn)了檢察機關在庭審中的嚴肅性,盡可能使用參與庭審的所有人員都能夠聽明白的法言法語,盡量避免使用過多的口語化的用語,更不能使用方言、俚語。減少口語化,適時運用一定的肢體語言。
在庭審中使用專業(yè)的法律術語,要明確易懂,指向明晰,收放自如,同時要兼顧口頭用語的釋法明理的作用,做到有效的把控庭審節(jié)奏、抓住庭審主動權與話語權,彰顯檢察官的法律職責。
二、起訴書的制作對庭審訊問的影響
(一)起訴書在庭審中的作用
作為公訴人,一定要重視起訴書在庭審中所起到的作用,這樣才能認真地做好庭前準備。
首先,起訴書是檢察機關終結審查起訴程序的規(guī)范性法律文書。審查起訴工作結束后,當決定對案件提起公訴時,必然會制作起訴書,這時作為檢察機關對外總結對某案的觀點規(guī)范性文件,起訴書所起的功效是終結性的。
其次,起訴書是檢察機關作為將被告人提交法院審判的法律憑證。起訴書為檢察機關作出最后的案件意見,認為某被告人構成了某罪而提交法庭進行審理的最后憑證。
最后,起訴書是起到了限定庭審和最終裁判范圍的紅線作用。法庭必然圍繞著起訴書所指控的事實與罪名加以審理,除需要補充或是變更起訴書的罪名與事實外,在庭審期間不可隨意地增加或是減少起訴書的內容。
(二)起訴書制作的規(guī)范要求
起訴書制作不完備可能導致引發(fā)的庭審效果不佳,存在兩方面的隱患:第一方面,可能成為庭審各階段發(fā)起辨點的來源;第二方面,會出現(xiàn)公訴質量風險問題,庭審不能正常完結,導致延審調取證據(jù)等情況出現(xiàn)。我們要達到較好的庭審效果,需要在制作起訴書時就把可能在庭審中出現(xiàn)的問題盡量解決掉。
2013年最高人民檢察院下發(fā)了《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法律文書格式樣本》中對起訴書的制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寫明經(jīng)檢察機關審查認定的犯罪事實包括犯罪時間、地點、經(jīng)過、手段、目的、動機、危害后果等與定罪、量刑有關的事實要素。應當根據(jù)具體案件情況,圍繞刑法規(guī)定的該罪的構成要件敘寫?!保沟梦覀冊趯嵺`工作中能夠嚴格規(guī)范書寫起訴書,避免制作起訴書所帶來的紕漏,減少對之后的庭審質量與效果的影響。
雖然有規(guī)范性的起訴書模本,但由于各地對起訴書書寫方面理解不同,還會出現(xiàn)各式各樣的起訴書。所以我們要從制作起訴書特別是書寫起訴書中的犯罪事實部分,就要注重法律語言的使用,這樣對庭審中靈活有效地運用公訴語言起到很好的鋪墊作用。
三、庭審訊問中的易發(fā)問題與應對方法
《公訴人出庭行為規(guī)范》第十五條規(guī)定:公訴人當庭訊問被告人應遵守以下要求:(1)應在起訴書指控的范圍內,圍繞對被告人的定罪和量刑進行訊問;(2)應具有針對性,目的明確,有利于公正審判;(3)同一事實,一般不應重復訊問,但是確需強調的除外;(4)不得使用有損人格或帶有人身攻擊性的語言進行訊問;(5)不得采取威脅、誘導等不正當方式進行訊問。
經(jīng)對長期工作實踐進行總結,筆者發(fā)現(xiàn)庭審訊問中會遇到棘手的問題,主要分為非法證據(jù)排除和被告人翻供兩個問題。
(一)非法證據(jù)排除問題
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寫入我們的《刑事訴訟法》,彰顯了我們國家誠信與正義。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適用價值彰顯了我們追求法治的精神?!缎淌略V訟法》第五十四條規(guī)定,采取刑訊逼供等其他非法方法獲取的言詞證據(jù)應當予以排除。以及違反法定程序搜集的物證、書證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不能作出合理解釋或補正的應予以排除。實物證據(jù)不是我們非法證據(jù)排除的重點,重點是言詞證據(jù)。三類言詞證據(jù),被告人供述、證人證言和被害人陳述,以非法被告人供述為排除的重中之重。
司法機關辦案必須嚴格按照法定程序、法定方法去落實證
據(jù)。如果司法機關違反法定程序,使用非法方法獲取證據(jù),這證據(jù)的來源就是非法的。即便案件提起了公訴,就要做成鐵案,起訴的案件要經(jīng)得起推敲、考驗,核實指控犯罪的證據(jù),起訴前排查未來庭審中可能出現(xiàn)問題,做到胸有成竹。
庭審中出現(xiàn)非法證據(jù)排除問題,作為公訴人如何應對呢?
首先,庭前要做好準備。在審查起訴階段,查清問題、了解實情。要做好非法證據(jù)排除問題應對工作。在示證質證、答辯的提綱中,予以充分重視與考慮。
其次,庭審要準確應對。被告人或是辯護人會提出有罪的供述系非法獲取、存在刑訊逼供時,作為先發(fā)問的公訴人,首先要對供述來源合法性問題進行調查,識別問題所在,出示公安機關說明、訊問錄像、入看守所身體檢查等證據(jù),排除刑訊逼供的可能。
(二)庭審被告人翻供問題
孟勤國教授在《堅守公正》一文中寫到“公正執(zhí)法須有常人所無的理智與自制,對手百般狡辯或氣焰囂張時,能否不怒?罪證令人發(fā)指或卑鄙下流時,能否不憎?對受害者的同情和憐憫,能否止于審訊室門口?執(zhí)法權力一旦與放縱的情緒結合,就會產(chǎn)生魔鬼般的破壞力。情緒化的執(zhí)法不具有正當性和妥當性,這就是我們摒棄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之類用語的理由” 。
1.面對被告人庭審翻供的態(tài)度
抱著理性、平和的面對翻供的態(tài)度。所謂被告人翻供是指公訴人將被告人當庭所作供述與其在偵查階段或是審查起訴階段的供述不一致的現(xiàn)象。
公訴人普遍存在對被告人翻供的否定評價,根源于公訴人長期以來形成的有罪推定觀念,以及對被告人權利保障的漠視。無非就是在庭審之前認定了被告人原有供述是真實的,其當庭翻供就是為了逃避法律追究的意思。公訴人對翻供具有天然的抵觸與反感。
其實,公訴人要明白的是自己才是承擔當然的認定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被告人本身不承擔自證其罪的義務,被告人當庭翻供,是其在庭審中行使辯護權的具體表現(xiàn),當庭不認罪是出于一個人逃避懲罰的本能,據(jù)此只能認為被告人沒有悔罪表現(xiàn)罷了。
要有庭審在審理案件,不是審理某人的法律理念。實踐中,有些公訴人因為被告人的翻供打亂了自己的庭審節(jié)奏和安排,當庭斥責,甚至惡語相加,似乎站在他面前的已經(jīng)是個十惡不赦的罪人。公訴人要明晰法庭審理的目的是法院開庭審理是被告人某某涉嫌某某罪名的案件,而不是審理被告人某某,庭審的對象和中心是案件,不是某人。
2.被告人翻供的應對方法
在訊問時立即核對被告人在偵查、審查起訴階段的供述是否真實,進一步可以圍繞被告人翻供的具體情節(jié)和理由繼續(xù)展開訊問。尋找被告人翻供中的邏輯破綻反駁。
出示偵查階段被告人在看守所接受訊問時所作的有罪供述及錄音錄像,或是公訴人在審查起訴階段提訊時被告人作出的有罪供述,與被告人進行當庭質證。還可把問題放在之后的舉證階段中解決,利用舉證來證實被告人的翻供是沒有任何證據(jù)予以支持的,這樣翻供就不攻自破了。
注釋:
熊紅文.優(yōu)秀公訴人是怎樣煉成的(第1版).中國檢察出版社.2011.238.
參考文獻:
[1]郭艷春、鄭爍、王冷、張沖.庭審實質化下的公訴語言運用——以法庭辯論環(huán)節(jié)為基點.中國檢察官.2016(6).
[2]崔玉珍.庭審訊問敘事研究初探.中國社會語言學.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