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征程跨越
1978-2017年,重慶GDP實現了年均11.2%的較快增長,至2017年達到19500.27億元,是1978年的272倍。同期,全市人均GDP年均增長10.7%,至2017年達到63689元,是1978年的222倍。全市財政實力不斷增強,2017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2252.38億元,是1994年的61.5倍,1995-2017年年均增長19.6%。
★40年結構變革
三次產業(yè)結構:服務業(yè)成為全市經濟第一大產業(yè)
三次產業(yè)結構由1978年的34.6∶48.1∶17.3調整為2017年的6.9∶44.1∶49.0。
所有制結構:非公經濟成為帶動全市經濟較快發(fā)展的重要力量
2017年,重慶非公經濟完成增加值11924.69億元,是1996年的36.4倍;占GDP比重為61.2%,比1996年提高36.3個百分點。
★40年開放蛻變
開放高地成效突出
2017年重慶進出口總值達到666.04億美元,是1987年的224.4倍,1988-2017年年均增長19.8%。
2017年全市實際利用外資金額達到101.83億美元,是1985年的407.5倍,1986-2017年年均增長20.7%。
★40年城市變遷
互聯互通交通樞紐加快形成
高速公路“三環(huán)十二射多聯線”骨架形成,2017年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3023公里,是1996年的26.5倍,對外通道達19條,“4小時重慶”全面實現。
鐵路“一樞紐十干線”格局基本形成,營運里程達2371公里,是1996年的4倍。
航空樞紐功能顯著增強,2017年空港完成旅客吞吐量3966萬人次,貨物吞吐量36.89萬噸,二者分別是1996年的16.9倍和8.4倍。
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地位進一步鞏固,2017年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9722萬噸,是1978年的53.3倍。
軌道交通從無到有,2017年運營里程達264公里。
農村交通面貌極大改善,全市行政村實現100%通暢。
新型城鎮(zhèn)化加速推進
1978-2017年,全市城鎮(zhèn)人口由324.17萬人增至1970.68萬人,城鎮(zhèn)化率由12.3%提升至64.08%。2017年主城建成區(qū)面積拓展到732平方公里,是1978年的10.5倍。
★40年民生巨變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2017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4153元,其中城鎮(zhèn)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2193元和12638元,分別是1979年的91.8倍和84.2倍。
2017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67.67億元,改革開放以來年均增長15.5%。
2017年全市恩格爾系數為33.2%,其中城鎮(zhèn)和農村分別為32.1%和36.5%,分別比1996年下降18.1和26.7個百分點。
脫貧攻堅成效顯著。截至2017年,全市農村貧困人口為22.47萬人,比2014年減少141.46萬人。
社會事業(yè)全面進步
科技事業(yè)成果豐碩。2017年,全市研究與試驗發(fā)展(R&D;)經費支出364.63億元,是2000年的36倍;2017年發(fā)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是19297件和6138件,是1996年的201倍和438.4倍。
教育文化快速發(fā)展。2017年全市小學畢業(yè)生升學率達100%;初中畢業(yè)生升學率為98.69%,比1997年提高42.53個百分點;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3%,比1997年提高37.2個百分點;2017年全市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01年,比1982年提高5.1年。
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全面進步。2017年全市衛(wèi)生機構床位數達到20.61萬張、衛(wèi)生技術人員達到19.13萬人,分別是1978年的4.2倍和3.2倍;孕產婦死亡率由2000年的86.05/10萬下降到2017年的14.97/10萬,嬰兒死亡率由2000年的28.75‰下降到2017年的4.36‰;全市人口平均預期壽命不斷提高,2017年重慶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達77.3歲,比1981年提高11.44歲。
(本文數據據重慶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重慶調查總隊編著,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的《改革開放40周年重慶發(fā)展報告》,數據截止時間為2017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