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宇
【摘要】作為智障兒童他們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有著一定的缺陷,以此影響著他們的認知能力,記憶力和想象能力以及思維能力都顯得異常低弱,導致他們的學習過程中與正常孩子的差異,如何調(diào)節(jié)好他們的智障,就需要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認真研究的問題,要尋求他們的認知規(guī)律,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弱勢,以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讓他們掌握認知規(guī)律,讓他們拉近生活距離,接近正常孩子們的認知。筆者在本文就此談了體驗和嘗試。
【關(guān)鍵詞】特殊教育 語文學習 教學生活化 教法研究
【中圖分類號】G7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7-0056-01
教育家陶行知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基礎(chǔ)的書本是死書本?!庇纱宋覀儜?yīng)該感到教學的生活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它能夠讓學生回到生活中,激發(fā)他們熱愛生活,參與生活。這樣就能夠使教學實踐與有機的生活化結(jié)合起來,融為一體。我們的教學目的就是要把教學融進生活,達到課堂教學生活化。這里說的“課堂教學生活化”,也就是把生活引入到教學中來,把課堂教學活動放置到現(xiàn)實的生活之中,讓學生去積極參與學習中,從而使智障的學生于生活中得到歡樂,得到學習的趣味。下面就根據(jù)自己所從事的語文教學,談?wù)勅绾巫屩钦蟽和谡Z文教學中更加地生活化,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
一、從心理上康復(fù)訓練,步入正常兒童行列
智障兒童他們的心理上存在缺陷,自然也導致他們的自信差,同時他們的發(fā)展相對也比較弱小,當遇到了生活中的一些精細動作自然就很難完成,使他們感到困難重重。所以,教師首先從他們的生活入手,在《講衛(wèi)生》一課里正好教他們?nèi)ピ趺礃铀⒀?,怎樣洗臉和如何修剪指甲等等生活行為,讓他們得到鍛煉,也培養(yǎng)他們的適應(yīng)能力,還要對他們進行分類教學,讓他們的個性達到充分地融合群體,給他們制定不同的目標,通過不同的努力可以成功。
二、利用語文教學讓智障生回歸生活
正常的學生都是以知識傳授貫穿在語文教學之中,并付諸于技能的訓練。而智障兒童讓他們像正常學生那樣教學就不合理了。兒童的最大特點就是喜歡玩耍,玩又往往在生活中體現(xiàn)出來,成為生活里的一部分。為此,我們就把課本的知識盡量地去體現(xiàn)在生活中,使它融入生活之中,當他們懂得了生活就能自覺不自覺地感悟了知識。首先教師引領(lǐng)學生去觀察生活,作為智障的學生來講,他們不能像正常人那樣有更多的生活經(jīng)歷,他們所見甚少。因此,我們要指導他們?nèi)プ哌M生活,理解課文,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以及觀察能力。比如在學習《紅綠燈》一課的時候,我們就帶領(lǐng)他們?nèi)ヂ房谟^察紅綠燈與人車行的情況,他們分辨出了紅燈、黃燈和紅燈與人車行走的關(guān)系,他們對語文課文的理解就更加完整了。接著就領(lǐng)著他們?nèi)ジ鶕?jù)交通警燈的指示規(guī)律進行行走,通過演習學生反復(fù)地聯(lián)系達到了會行走紅綠燈了,他們真正地學到了課本知識,還掌握了生活實踐的技能。
同時,我們領(lǐng)著孩子們進行了一些生活中的做事,比如,烹飪課就是讓他們動手操作,雖然他們學習起來很慢、很笨,但是反復(fù)地訓練,他們也自然地掌握了。
三、營造情境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弊鳛橹钦蠈W生更要激發(fā)和喚醒他們的思維。鑒于智障兒童均有著表演的特點,我們就在教學中營造良好的氛圍,讓他們進入到熱烈而興奮的學習狀態(tài),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樂趣,學生就會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由此達到學生的認知效果。我在執(zhí)教《要下雨了》一課的時候,就利用教學活動,利用課本劇的形式進行表揚,促進學生的識記發(fā)展,根據(jù)有利于孩子們對課文的重點和難點的理解,雖然課文沒有要求背誦,但是很多學生都能夠達到背誦下來。我們感到無比的欣慰。
四、游戲化教學
兒童的特點是喜歡玩,利用游戲教學可以使智障兒童得以成長。游戲是兒童的天性,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途徑。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曾經(jīng)說:“游戲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動,假如讀書時代,我們也能化讀書的活動為游戲,那么讀書不是會更有趣,更快樂,更進步了嗎?”我利用游戲可以發(fā)展智障兒童的語言,達到認知的目的,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去愛學習愛生活。孩子們那種弱智就可以得到補償,促進身心健康成長。比如,我在執(zhí)教《筷子的傳說》一課時,我就利用筷子的游戲活動,通過競賽用筷子夾豆莢和夾乒乓球的活動,使學生沉浸在歡快的比賽中獲得了知識。
總之,智障兒童的教育需要我們教師認真研究教學方法,更好地去研究孩子們的生理和心理和生活習性,深入了解孩子們的個性特征,把每個智障生最大限度地融入社會,使之適應(yīng)社會,生存于社會,立足于社會,使他們在愉悅的教學中得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