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輝,史小芳
(1.蘇州市廣慈腫瘤醫(yī)院,江蘇 蘇州 215001;2.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蘇州醫(yī)院,蘇州市立醫(yī)院東區(qū),蘇州市腫瘤診療中心呼吸科,江蘇 蘇州 215001)
近幾年,肺癌的發(fā)病率及致死率逐漸上升。該病可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威脅其生命安全。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我國有80%以上的肺癌患者為非小細胞肺癌患者[1]。大多數(shù)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病情被確診時已經發(fā)展到中晚期,其無法使用腫瘤切除術進行治療。對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化療可獲得一定的治療效果[2]。近幾年,微波消融術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使用微波消融術治療癌癥的效果好,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小。為探討使用微波消融術聯(lián)合化療治療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效果,筆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間某醫(yī)院收治的74例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在37例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4例(64.86%),女性患者13例(35.14%);其年齡為42~71歲,平均年齡為(49.52±2.46)歲。在37例研究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1例(56.76%),女性患者16例(43.24%);其年齡為38~68歲,平均年齡為(48.21±2.87)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化療。具體的方法是:在每個治療周期的第1天至第3天,每天為患者靜脈滴注40 mg的順鉑。在每個治療周期的第1天,為患者靜脈滴注75 mg/m2的多西他賽。21~28天為1個治療周期?;颊吖不?~6個周期。在此基礎上,對研究組患者進行微波消融術。具體的方法是:在GE-light speed 16螺旋CT機的引導下進行微波消融術。將康友微波消融治療儀的發(fā)射頻率設置為(2450±50)MHz,將微波天線的長度調整為100~180 mm,將輸出功率設置為60 W。治療前讓患者禁食12 h。治療前30 min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將微波天線經皮穿刺到患者腫瘤的中心。對患者的腫瘤進行5~10 min的微波消融,使其腫瘤組織逐漸凝固、脫水、壞死。術后第7天開始對患者進行化療,具體的化療方法與對照組患者進行化療的方法相同。
治療結束后,根據(jù)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RECIST)判定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將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wěn)定(SD)和進展(PD)四個等級。總有效率=(CR例數(shù)+PR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病情的控制率=(CR例數(shù)+PR例數(shù)+SD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治療后對兩組患者均隨訪1年,統(tǒng)計其治療后1年的生存率及病情的復發(fā)率。觀察兩組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情況。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及病情的控制率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
治療后1年,研究組患者的生存率為86.48%(32/37),其病情的復發(fā)率為10.81%(4/37);對照組患者的生存率為62.16%(23/37);其病情的復發(fā)率為32.43%(12/37)。治療后1年,研究組患者的生存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其病情的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
治療期間及治療后,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情況
非小細胞肺癌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臨床上主要使用腫瘤切除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但大部分肺癌患者的病情在被確診時已發(fā)展到中晚期,不適宜使用腫瘤切除術進行治療。臨床上主要對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化療。微波消融術是近幾年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的一種治療方法。為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使用微波消融術進行治療的操作簡單,能使其腫瘤細胞中的粒子激烈地震動并摩擦升溫,從而使腫瘤凝固、脫水、壞死[3]。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使用微波消融術聯(lián)合化療治療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效果顯著,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短期內的生存率,降低其病情的復發(fā)率及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