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 直
去年《我是歌手》熱播時,華晨宇唱了一首《山?!?,我和聽了的朋友說,去聽聽原唱。
今年,《中國好聲音》熱播時,有一個選手也唱了這首歌。看著滿屏幕“唱的沒有花花好”的評論時,我還是和聽了的朋友說,去聽聽原唱。
這首歌的原唱是臺灣的一只地下樂隊——草東沒有派對。沒什么包裝、賺的應該也沒有流量小生多,堅持LIVE,演出里充滿了臟話、跑調、破音,用流行的話說,是一只非常不SKR的樂隊。
但卻被評為國內近兩年來最好的搖滾樂隊之一。
前一陣子,因為發(fā)現(xiàn)在直播時很多粉絲似乎不認識他,Sky發(fā)了這樣一條微博,大意是尋找一些文章、視頻,主要是介紹自己。很可笑吧,一個重金簽下的主播大多數(shù)粉絲都不認識。
再早一點,金牌主播大司馬在直播中煞有其事地說:“今天馬老師教你們一個東西,叫微操?!?,“能夠從馬老師這里學到新東西”,很快,直播間里充滿了彈幕的狂歡。
曾有人和我說,電競的粉絲早就換了一批了。開始我不太理解這個“換”是什么意思,現(xiàn)在我明白了。或許從2000年開始算,一直到2013年,如今的電子競技正在失去那輝煌的13年。
而比過去被遺忘更可怕的是,遺忘本身也被遺忘了。過去相當于消失了,不曾存在過。
所以當一些年齡比較大的電競愛好者對當下電競項目的精彩程度產(chǎn)生質疑時,通常會得到激烈的反駁?;蛟S他們還停留在2003年,F(xiàn)reedom同時控制著7、8個不那么智能的單位同時走A?;蛟S還停留在梅原大吾的絲血格擋的瞬間;還停留在Soju掉線時,Remind一人控制著數(shù)量忽然翻倍的部隊拿下比賽勝利的瞬間……
在剛結束的世界杯上,小組賽里C羅幾乎以一己之力對抗了熱門球隊西班牙,在往前我們還有早已被聊爛的麥迪35秒13分、總決賽上一身傷的艾弗森。
電競和體育一樣,都會留下那些精彩到足以對抗時間的內容,但和體育不一樣,這些內容沒有在代際間傳遞,而是和過去一起消失了。
這種消失源于年輕人偏好的轉變么?恐怕從傳統(tǒng)體育的現(xiàn)狀看,答案是否定的。更一般地講,對于這些人而言,他們恐怕一直不曾擁有過選擇的能力。這時候,推到他們面前的是什么,他們就看什么。
看透了這一點的音樂人,在傳統(tǒng)的唱片體系崩塌后,紛紛做出了不同的選擇。李宗盛會倚老賣老地對音樂公司的大佬說“別給聽眾喂豬食”。
一手捧紅《中國有嘻哈》這檔綜藝的劉洲會說出:“兄弟,你告訴我什么叫藝術價值?”
面對時代的變遷,這兩位優(yōu)秀的音樂人做出了不同的選擇。但起碼,透過微博上虎撲和吳亦凡之爭,我們能看到有一些堅持在傳承。然而,這種傳承正逐漸從電競里消失。
從亞文化發(fā)展的角度看,失去了內核的亞文化很容易被資本和主流人群催大,但也很容易在風口過去后偃旗息鼓。原因很簡單,追逐熱點新潮的粉絲好像豐收季節(jié)的螞蚱,吃完這一茬趕著去吃下一茬。
看看《中國有嘻哈》第一屆捧紅的歌手們如今的下場。這面固然有他們個人選擇的失誤,但更多的就像前面提到的,被迅速地推上頂峰,然后無聲地墜落。
其實電子競技已經(jīng)在自食惡果了。頭部項目的選手們只有在當紅期能夠得到粉絲的擁護,大部分退役的選手們由于人設的迅速崩塌很難被拿來炒冷飯。從根本上看,這是粉絲經(jīng)濟基礎的不牢固。而這種不牢固,可能只有直面變現(xiàn)壓力的人才能感同身受吧。
我同事說大眾審美一直在退步,從崔健退步到流量小生。我想對于電競也是同樣。
從亞文化發(fā)展的角度看,失去了內核的亞文化很容易被資本和主流人群摧大,但也很容易在風口過去后偃旗息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