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亞麗
(長春市中醫(yī)院,吉林長春 130051)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屬于老年人最為常見的慢性肢體缺血性疾病,還是全身性動脈硬化在肢體局部的表現(xiàn)。因為肢體血液循環(huán)障礙導致患者出現(xiàn)下肢麻木、發(fā)冷、間接性跛行、疼痛及潰瘍等情況,在現(xiàn)代對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治療過程中包括手術、介入治療、西醫(yī)治療及中醫(yī)治療,而且存在冠心病、高血壓及糖尿病患者的手術耐受性比較差,具有較大的痛苦[1]。雖然介入治療為微創(chuàng),但是使用大量的造影劑會提高患者術后腎臟并發(fā)癥的概率。基于此,該科2017年2月—2018年9月對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72例使用中藥治療,具有良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門診及住院收治的氣虛血瘀夾熱型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共72例進行觀察,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36例及觀察組36例?;颊咦悴科つw沒有潰爛、皰疹,并且無嚴重肝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排除老年癡呆及精神病患者。對照組中有20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齡為60~81歲,平均年齡為(71.4±8.1)歲;15 例冠心病患者,11 例高血壓患者,10例糖尿病患者。觀察組中有21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齡為 61~82 歲,平均年齡為(71.0±8.3)歲;16例冠心病患者,10例高血壓患者,10例糖尿病患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能夠?qū)Ρ取?/p>
為兩組患者均給予低鹽低脂飲食,對患者血脂、血糖及血壓等進行控制。對照組患者使用四妙勇安湯治療,金銀花 30 g、玄參 30 g、當歸 20 g、生甘草 10 g、黃柏 15 g、蒼術 15 g、薏苡仁 20 g、赤 15 g、川牛膝 15 g、地龍15 g、水蛭3 g,水煎服,1劑/d。療程30 d。
觀察組患者使用加味化瘀清散湯治療,丹參50 g、地龍 15 g、紅花 15 g、赤芍 15 g、半夏 10 g、丹皮 15 g、菊花 15 g、柴胡 10 g、葛根 15 g、薄荷 10 g、桑枝 50 g、桃仁 20 g、雞血藤 50 g、忍冬藤 50 g、黃芪 100 g、當歸20 g、桂枝 20 g、茯苓 50 g、絲瓜絡 15 g、三七粉 10 g,沖服,2 次/d[2]。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血液流變學、同型半胱氨酸(Hcy),利用動脈硬化檢測儀對患者治療前后的頸動脈-股動脈脈搏傳導速度 (PWV)及踝肱指數(shù)(ABI)進行測試分析。
根據(jù)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學會周圍血管病專業(yè)委員會所制定的標準:患者自覺癥狀消失,并且肢體血壓循環(huán)具有明顯的改善,足背動脈及肱后動脈波動恢復,表示痊愈;患者自覺癥狀有所好轉(zhuǎn),肢體血管循環(huán)和之前相比有所改善,足背動脈及肱后動脈波動具有明顯的好轉(zhuǎn),表示顯效;患者自覺癥狀好準,肢體血液循環(huán)、肱后動脈波動、足背動脈波動略有改善,表示有效;患者自覺癥狀沒有改善,并且病情加重,表示無效。
通過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實現(xiàn)該文數(shù)據(jù)的處理,計量資料利用(±s)表示,檢驗通過t實現(xiàn),計數(shù)資料使用[n(%)]表示,檢驗通過 χ2實現(xiàn),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及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分別為35例(97.1%)、26例(72.2%),可以看出來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比[n(%)]
和治療前對比,對照組及觀察組治療組的血液流變學、Hcy、PWV、ABI改善良好,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血液流變學、Hcy、PWV、ABI改善比對照組優(yōu),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Hcy、ABI及PWV分析(±s)
表2 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Hcy、ABI及PWV分析(±s)
指標觀察組(n=3 6)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3 6)治療前 治療后全血粘度(m P a·s)紅細胞變形指數(shù)血漿粘度(m P a·s)纖維蛋白原(g/L)H c y(u m o l/L)A B I P W V 5.4 1±0.6 5 0.6 0±0.0 4 1.7 5±0.2 3 6.1 5±0.6 5 2 3.7 5±1.1 5 0.8 4±0.0 2 1 9 3 4.2 5±1 2 7.5 2 3.8 2±0.9 5 0.7 1±0.0 1 1.5 0±0.1 4 3.5 2±0.5 4 1 6.6 5±1.0 1 0.6 5±0.2 5 1 4 3 5.2 5±1 1 2.2 5 5.5 0±0.5 2 0.6 5±0.0 1 1.8 0±0.2 5 6.2 0±0.8 0 2 4.0 2±0.9 4 0.8 2±0.0 2 1 9 5 6.2 5±1 3 1.0 2 4.4 5±0.8 2 0.6 5±0.0 4 1.6 2±0.2 0 4.1 8±0.7 5 1 8.7 1±1.0 2 0.7 2±0.0 2 1 5 4 2.1 5±1 1 7.2 5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屬于臨床中較為常見的疾病,是一種全身動脈粥樣硬化性病變的局部表現(xiàn),具有嚴重的危害。在現(xiàn)代醫(yī)療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中,全新的技術在不斷地提高,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治療過程中的方法也在不斷地增加,尤其是目前介入技術及外科技術的發(fā)展,其成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治療的主要方法,但是藥物治療始終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治療的首選方法[3]。
血淤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主要的病因,所以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辨證論治和血淤具有密切關系?,F(xiàn)代醫(yī)學家基于治療實踐,驗證了出血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主要的病因及病機。奚九一教授基于濕熱淤三邪導致血淤的理論分析了血淤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主要的病因及病機[4]。陳樹章表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主要病因就是氣滯血瘀,也能夠認為血淤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主要的病因病機[5]?,F(xiàn)代醫(yī)學表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的血小板聚集,黏附功能、促進凝活性的提高,也就是血小板功能異常,為高凝狀態(tài),血管內(nèi)依賴血管舒張功能降低,從而降低一氧化碳合成及滅活,以此使一氧化碳從內(nèi)皮到平滑肌擴散受阻,提高血管內(nèi)皮釋放縮血管物質(zhì),最終導致下肢功血問題,出現(xiàn)缺血性壞死[6]。
加味化瘀清散湯組方中包括柴胡、葛根、丹參、杭菊、桑枝、丹皮、赤芍、克紅花、地龍、薄荷。丹參活血調(diào)經(jīng)、祛瘀止痛,涼血消痛,地龍通絡,紅花破血痛經(jīng)、通經(jīng)活絡、周行全身,加強了藥物的活血功效,還能夠祛瘀通絡;柴胡解熱、退熱,鎮(zhèn)靜、鎮(zhèn)痛,有解除胸悶脹痛,開郁調(diào)經(jīng)作用;葛根解表退熱,生津,透疹,升陽止瀉[7];杭菊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桑枝祛風濕,利關節(jié),行水氣;丹皮具有鎮(zhèn)靜、降溫、解熱、鎮(zhèn)痛、解痙等中樞抑制作用及抗動脈粥樣硬化、利尿、抗?jié)兊茸饔?;赤芍有清熱涼血,活血祛瘀的功效;地龍有清熱定驚、通絡、平喘、利尿的功效;薄荷外用可治神經(jīng)痛、皮膚瘙癢、皮疹和濕疹。藥物聯(lián)合使用,能夠活血化瘀,配伍補氣養(yǎng)陰,使氣旺血行以治本,祛瘀通絡指標,標本兼顧,攻補兼施,活血不傷正[8]。
通過該文研究表示,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比對照組優(yōu)。ABI和PWV為充分反應動脈僵硬度的主要指標,和治療前對比,對照組及觀察組治療組的血液流變學、Hcy、PWV、ABI改善良好;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血液流變學、Hcy、PWV、ABI改善比對照組優(yōu)。以此表示,加味化瘀清散湯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動脈僵硬度,從而使血管狹宜,實現(xiàn)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治療。血液流變學的改善表示利用降低血液粘度,實現(xiàn)高凝狀態(tài)的環(huán)節(jié),從而對患者缺血肢體血液供應進行完善。在該文研究中,兩組患者均沒有出現(xiàn)嚴重臟器不良事件。
綜上所述,在對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治療過程中,使用加味化瘀清散湯能夠使患者血液粘度降低,對患者高凝狀態(tài)進行緩解,從而對患者動脈硬度得到改善,以此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促進患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