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摘要:時代的發(fā)展對于小學階段的育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要注重語文知識的傳授,也要關注品德教育的滲透??v觀當前的情況來看,小學語文中品德教育的開展還存在諸多問題,本文分析了具體的教學現(xiàn)狀,并探討小學語文教學與品德教育的結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品德教育;結合策略
近年來,關于小學生思想品德的重視度也越來越高,在小學語文美文閱讀、經(jīng)典誦讀等環(huán)節(jié)滲透品德教育,能夠有效提高孩子們的綜合素質。語文學科與品德教育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兩者相互促進,在語文教育中,強化品德教育,能夠陶冶孩子們的情操,也能有效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積極性。
一、當前小學語文滲透品德教育的現(xiàn)狀分析
品德教育涉及多方內容,是一個系統(tǒng)化的工程,離不開社會、家庭、學校的共同參與。其中,家庭是開展品德教育的首要課堂,家長的道德標準、行為方式會直接影響孩子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由于家長的過分保護和溺愛,剝奪了孩子們的自我鍛煉機會,加上品德教育的方法不當,家庭品德教育還存在缺失。學校則是開展思想品德的第二課堂,就語文課堂與思想品德的結合現(xiàn)狀來看,成效并不理想。一方面,教師對思想品德教育的關注度不高,在語文課堂上,是以知識的傳授為主,忽視了其中的人文性和品德教育。另一方面,品德教育質量好壞與教師的教學方法、專業(yè)素養(yǎng)也有一定的限制,部分教師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不知道該如何著手開展品德教育,這無疑大大影響了語文與品德教育的結合質量。
二、小學語文教學與品德教育的結合策略
1.把握好德育教育的要求
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要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所謂的“德”,正是品德教育,小學是開展品德教育的重要陣地,作為語文教師,要深入解讀新課標的要求,把握德育教育的需求?!傲⒌聵淙恕辈粌H是一個口號,更要將其落實在語文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語文課程的內容豐富,合理把握語文學科的精神世界,能發(fā)揮出語文對孩子們情感的熏陶作用。
在語文教材中,有豐富的德育內容,在小學六年中,共計12冊教材,在教材編寫上,是以“組”為單位,每一組,都對應不同的主題,其中的課文都是圍繞主題來開展。教師在備課時,需要基于單元目標來明確德育目標,挖掘出每一篇文章的德育滲透點,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落實。
2.在閱讀課中開展品德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品德教育滲透的渠道非常多,其中最有效的環(huán)節(jié)就是閱讀環(huán)節(jié),品德教育的過程實際上是鍛煉“知”、“情”、“意”、“行”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可以通過閱讀素材為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他們了解文章背后宣傳的價值觀念。在具體的閱讀環(huán)節(jié),可以為學生提出問題,讓他們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閱讀,感受閱讀文章中的人文內涵,并設置閱讀匯報環(huán)節(jié),在對閱讀內容理解、把握的基礎上,分析其中的德育內容,讓學生學會明辨是非黑白,那些行為是值得提倡的,哪些行為是不允許的。
此外,鼓勵孩子們有感情的投入朗讀中,讀出自己的感悟、讀出豐富的感情,感受文本中的美好。當然,小學階段的孩子,他們閱讀能力有限,因此,教師要發(fā)揮出范讀的作用,用音樂等為學生的閱讀做出鋪墊,帶著學生一起入情入境,通過情感陶冶的方式來發(fā)揮出品德教育的力量,經(jīng)過長期的堅持,學生能夠在這種耳濡目染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
3.挖掘課外德育教育資源
小學語文教學與品德教育的結合不僅要關注語文教材的內容,還要注重課后延伸,在課后延伸上,可以通過各類課外閱讀、具體事例來開展德育教育。如,推薦孩子們閱讀《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論語》等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典籍,感受其中的“仁”、“義”、“誠”、“孝”、“敬”等內容,在這些經(jīng)典典籍中,有很多小故事,蘊含著古人對為人處世道理的理解,讓孩子們閱讀經(jīng)典,能夠讓他們與大師們對話,學習其中的品德內容。同時,還可以設置讀書交流會,讓孩子們定期來分享自己搜集的德育故事,這不僅有助于學生交流、表達能力的鍛煉,還能夠塑造良好的德育氛圍,促進全體學生德育水平的提高。
此外,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開展品德教育的好契機,在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節(jié)日到來之前,為學生布置實踐任務,讓他們查閱書籍和資料,了解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由來、背后的精神等,如屈原的“愛國精神”等,這都是很好的品德教育素材。
4.在習作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
在小學語文的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習作無疑是對學生各項能力要求最高的,要完成習作,需要從多個方面著手,習作也是開展德育教育的有效渠道之一。在習作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白具體要求,并為他們布置關于高尚品德的習作內容,如“樂于助人”、“拾金不昧”、“勇敢堅強”、“保護環(huán)境”、“熱愛祖國”等等,在學生搜集素材的過程中,便無形中感受到了德育教育的力量。在習作完畢后,選擇寫的較好的作品,在班級中閱讀,引導大家互相交流、學習,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學習到其他同學的寫作方法,還能感受情感、道德的熏陶。
三、結語
語文學科和品德教育之間息息相關,小學語文學科中的很多內容,都蘊含著豐富的德育教育素材。作為教師,要意識到“立德樹人”的客觀要求,挖掘語文教材的德育內容,尊重孩子們的主體性,通過課堂與課后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將品德教育與語文教學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品德教育的內容,并將其內化于自身的實際行動中。
參考文獻:
[1]張建英.小學語文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滲透[J]. 課外語文. 2017(25)
[2]胡朝美.小學語文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滲透[J]. 考試周刊. 2017(16)
[3]于紅偉.班主任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品德教育的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 20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