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
縱觀古今中外名人的成功歷程,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成功的秘訣在于:堅持自我,不懼異樣的眼光。
漢代名將韓信發(fā)跡之前,曾經(jīng)流落街頭。一個在河邊漂洗棉絮的老太太可憐他,每天都省下一碗飯給他,一連供養(yǎng)了他幾十天。韓信填飽了肚子后,忍不住慷慨激昂起來,對老太太說,將來自己一定會重謝她。老太太一聽,勃然大怒,訓斥道:“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于是韓信從這番刺激中清醒過來,開始奮發(fā)向上,歷經(jīng)艱險困苦,終于成為漢代功名顯赫的大將軍,最后也兌現(xiàn)了對老太太的承諾。(敘例不簡潔,而且敘述后缺“析例”環(huán)節(jié)。)
胡適曾物色了五個人翻譯《莎士比亞全集》,分別是:梁實秋、聞一多、徐志摩、陳西瀅和葉公超。當初誰也不看好梁實秋,但最終只有梁實秋堅持了下來。無怪乎梁實秋曾經(jīng)幽默地自嘲說:“要翻譯《莎士比亞全集》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第一,他必須沒有學問。如果有學問,他就去做研究、考證的工作了;第二,他必須沒有天才。如果有天才,他就去做研究、寫小說、詩和戲劇等創(chuàng)作性工作了;第三,他必須能活得相當久,否則就無法全部譯完。很僥幸,這三個條件我都具備,所以我才完成了這部巨著的翻譯工作?!保〝⑹鲞^于詳細。)
許麟廬入門前在繪畫藝術(shù)上算是一個白丁,在跟隨齊白石學藝的過程中,生性聰慧的許麟廬漸漸得到了老師的真?zhèn)鳌!皷|城齊白石”這個美譽讓許麟廬非常得意,變得有些飄飄然。這時候,齊白石老人的一句話點醒了他:“學我者生,似我者亡?!痹S麟廬牢記恩師齊白石先生的教誨,博采眾長,悟出了“尋門而入,破門而出”的八字心得。(此例與“異樣的眼光”風馬牛不相及,宜刪去。)
當眾聲喧嘩的網(wǎng)絡(luò)將“布鞋院士”的盛譽簇擁向他時,他卻獨盼這熱潮退卻,安靜地做一輩子風輕云淡的“技術(shù)宅男”。成就“20世紀80年代世界遙感的三大貢獻之一”的人是他;酒里乾坤,三杯兩盞淡酒間與學生趣談詩書武俠的也是他。還是那雙布鞋——一點素心,三分俠氣,伴他一蓑煙雨任平生?。〝⒗龥]有明點或暗扣“異樣的眼光”。)
“旅行者選定一條路,從不問那條路有多遠?!逼咻滥耆缡钦f。是啊,既然已選定目標,為何要因別人的目光而改變呢?為何不堅持到底?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這樣才會走得長遠。
升格指導
一、“敘例”
事例論據(jù)的敘述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①敘述定向性。運用論據(jù)時,需明確目的性、針對性,敘述緊扣分論點和關(guān)鍵詞,或明點、或暗扣關(guān)鍵詞,突出重點。文章的第五段就沒有明點或暗扣關(guān)鍵詞。
②表述概括性。文章的第二、三段論據(jù)都有敘述不夠簡潔的毛病。
③論據(jù)要點面結(jié)合,詳略得當。在敘述論據(jù)時,要注意“熟”的論據(jù)一言以蔽之,“生”的論據(jù)可緊扣論點,多言幾句。文章的第二段,論據(jù)與課本中的《史記·淮陰侯列傳》有關(guān)系,屬于“熟”的素材,敘述不夠簡潔。
二、“析例”
議論就是講道理,要使自己的道理使人信服。常用的具體分析事理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由淺入深,由表及里
(2)由因析果,由果溯因
(3)聯(lián)系實際,由事析理
(4)轉(zhuǎn)換角度,多方析理
在列舉事實論據(jù)后,運用分論點,從正面或反面進行全方位的說理,從而使中心論點得到有力的論證。同時要善于運用“當然”“誠然”“不過”“退一步講”等詞語,使論證更加全面。文章最大的問題是以“例”代“敘”,沒有針對中心論點分解分論點,一層層地展開分析,一步步地深入論證,缺少層次感,有明顯的堆砌材料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