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然
曾看過一個故事,至今都刻骨銘心。說的是某生物研究所里,有一只做研究用的母鼠產(chǎn)下了十幾只小鼠。可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此時的母鼠得了一種很可怕的腫瘤,是不治之癥,頂多能活幾天。而小鼠在哺育期內必須依靠母鼠的喂養(yǎng)方能存活生長,哺育期長達41天。這只母鼠一直忍受著病魔的折磨,然后在小鼠入睡的時候拼命地用嘴咬掉腐爛的腫瘤,居然活過了41天,在第42天的凌晨死去。十幾只小鼠安然度過了它們生命中最脆弱的41天,進入了獨立生活階段。研究人員用極動情的筆調在研究報告的空白處寫道:“這只母鼠有著強烈的被需要意識?!?/p>
一只母鼠都具有如此強烈的被需要意識,這不能不讓人震驚,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人從生下來那一天起,就需要別人,同時也被別人所需要。只是我們總是有太多的需要意識,想要得到的東西太多,卻很少想到你同樣也被別人需要,同樣也需要給予,這種被需要的意識尤為緊迫、尤為重要。
我們需要親人,也被親人需要。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的,我們需要父母的關愛和養(yǎng)育,同時也要盡兒女的孝心,父母也同樣需要我們的贍養(yǎng)和情感的給予。尤其是遠離父母的游子,在感受父母的惦念時,也應給予父母同樣的牽掛。同樣,兄弟姐妹之間、親戚之間也有需要和被需要的牽連,都需要付出真情。
我們需要朋友,也被朋友需要。人的一生會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環(huán)境下結交各式各樣的朋友,你在得到朋友幫助的同時,也應該與朋友同甘共苦,肝膽相照。在朋友需要你的時候,無論物質的還是精神的,你都要毫無保留地給予無私的幫助,奉獻自己的真情。
我們需要愛人,也被愛人需要。我們在得到愛或被愛的同時,更要學會愛人。愛一個人就要全身心地投入,毫無保留地付出,盡可能給予你所愛的人最大的幸福,在任何艱難困苦、生死危難的時候,寧可自己品嘗痛苦也要把快樂留給對方,甚至犧牲自己也在所不惜。
其實,需要別人,得到別人的關懷幫助是一種幸福,被別人需要,給予別人關懷幫助更是一種幸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給予的幸福要比得到的幸福更持久、更有價值。在被需要中體現(xiàn)自身價值,在給予中感受內心的快樂,這樣的人生才會豐滿充盈,問心無愧。
(選自《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