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婷
摘要:隨著國家對于英語語言文化學習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在英語語言學習過程中,閱讀是必不可少的一種英語知識掌握方式。展現英語閱讀語言之美,可以讓學生提升學習英語的興趣程度,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
關鍵詞:閱讀;欣賞;英語語言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4-0125-01
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通過閱讀的形式欣賞語言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增強學生對于英語語言的敏感程度以及感悟能力,在這種環(huán)境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英語文化意識以及藝術內涵修養(yǎng)的優(yōu)良品質。在英語語言傳播過程中,有著十分豐富的文化內涵滲透,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使用閱讀的模式進行英語語言文化的學習,是十分關鍵的一種學習形式。通過閱讀,可以讓學生深刻的了解到英語語言深層次的文化底蘊。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的同時,使用外界的文字信息可以展現英語內涵的關鍵理念,使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審美能力、情感觀念、藝術美感等綜合素質,都得到了比較全面的提升。因此,對于如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欣賞語言之美的能力,筆者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1.在閱讀中欣賞英語語言歷史文化之美
在英語閱讀的學習中,通過閱讀的模式一方面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另一方面還可以促進學生對英語語言背景的了解,以及歷史文化知識框架的構建。在高中英語課程的學習中,有專門進行英語語言歷史文化學習的單元。比如:在模塊九第一單元的學習中,含有對加拿大其人口、文化習俗以及外來移民的簡單概括;并且,在這些英語歷史文化的傳播中,激發(fā)了學生們學習英語的極大興趣。在接下來的課程安排中,還有描述加拿大歷史發(fā)展的不同時期狀況,在歷史的不斷變遷中,才能促進加拿大的現有發(fā)展狀態(tài),同時也就是在探索者以及淘金者的來到期間,使得該區(qū)域的文化也得到了廣泛的發(fā)展與推進。由于以上的原因使得加拿大的文化在世界文化的展現中具有十分特殊的歷史特色。在閱讀的展現中,還對加拿大的氣候進行了充分的展現,使學生可以更加清楚的對該地區(qū)進行針對性的了解,加深對加拿大的特色歷史背景學習。
2.在閱讀中欣賞英語語言文章結構之美
由于語言的交流就是文字的傳輸形式,所以學生在英語閱讀感受的過程中,應該重視閱讀文章篇章結構的掌控以及分析,使得學生在今后的英語交流中可以更加完善的進行表述,從而提升學生應用英語的能力。在英語閱讀的過程中,有關于人物傳記的文章。從英語文章的結構進行分析,整體結構完整,段落清晰明確,從人物的生前介紹、早年生活、婚姻情況一直到后來取得的成就展現,這些內容使用時間的形式進行連接,組成了結構嚴謹的文章。
在欣賞這類型英語閱讀的同時,教師應該通過文章的內容進行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可以使用模仿的模式,學習閱讀篇章中的結構布局,并按照這種寫作手法進行觸類旁通,使學生對于這種英語閱讀類型有更深層次的了解與使用。
3.朗誦詩歌,感受詩歌音韻美
古詩文吟誦是我國歷史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有責任將它發(fā)揚光大。因此,在詩歌教學中,我們一定要重視誦讀,讓學生在吟誦中去感受漢語言的美,去領略祖國幾千年燦爛文化的魅力。漢語言的美就在于它節(jié)奏明快,韻律和諧,可以讀得抑揚頓挫,鏗鏘悅耳,它是世界上最優(yōu)美的詩化語言,單音節(jié)發(fā)音的漢語,節(jié)奏感比任何一種發(fā)音長度不一的拼音語言都強很多,中國古代詩歌更是體現著很強的音韻美,即便是歌行體古詩《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也是如此。
那么,我在教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一首能唱的詩的時候,就注意了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方式,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詩歌的韻律美。
(1)教師背誦全詩,教師聲情并茂的背誦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讓學生對本詩的感情基調有一個感性的整體認知,有助于學生品味詩歌的音韻美;(2)教師范讀,學生聽讀,讓學生注意詩歌的字音、節(jié)奏、節(jié)拍、韻腳,體味本詩音韻哀婉低沉、憂郁傷感轉而堅定有力、激烈奔放的特點;(3)學生齊讀,用心體會古詩的音韻與節(jié)奏美;(4)個人賽讀,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讓他們積極參與到對詩歌的解讀中來,同時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的理解與朗讀能力。
4.品讀詩意,體會詩歌情感美
詩是抒情的,感情是詩歌的生命,詩歌的靈魂。大凡優(yōu)秀的詩篇,都是詩人用他們的真情實感,用他們的人生遭際,用他們的碧血熱淚乃至用生命寫成的。因此,教學詩歌,必須通過仔細品讀詩人留下的文本,去體會作者寫作此詩時的情感,去感受詩人當時心靈的律動。
因此,我在教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首先要求學生自由朗讀、默讀,結合注釋思考,領悟詩歌的大意,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詩歌內容。其次讓學生深入字里行間,品味語言,圈點勾畫作批注,就一個詞或一個句子寫下感悟。如第四節(jié)運用表現闊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詞,如“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歡顏”“安如山”等等,節(jié)奏鏗鏘有力,表現了詩人從“床頭屋漏無干處”“長夜沾濕何由徹”的痛苦生活體驗中迸發(fā)出來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熱的希望。而“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則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詩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雖然不能穿越時空,同“詩圣”一起吟唱,但我努力采用多種形式的閱讀,讓學生通過漢語言所特有的鏗鏘節(jié)奏與和諧韻律去貼近杜甫,用心靈去和千年前的詩人對話,聆聽詩人的心聲,感受詩人偉大的人格魅力,從而塑造自己美好的心靈,讓美在閱讀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