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妍瑋
一篇優(yōu)秀文章的創(chuàng)作不僅要有華麗的辭藻、優(yōu)美的文筆,還需有清晰的邏輯結構、準確的立意、豐富的素材等,而這些對于小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困難。小學生在寫作時,由于知識積累有限,思路不夠清晰,往往難以下筆,更難寫出高水平的文章,文從句順已很不錯了,再要求內容豐滿似乎有些強人所難,這是很多小學生寫作的現狀。為解決學生寫作難的問題,語文教師可將思維導圖引入寫作教學中,通過生動的結構圖來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填充素材內容,提高寫作質量與作文能力。對此,本文探討了思維導圖在小學習作教學中的實踐應用,以期能對相關教師有所借鑒。
一、思維導圖概述
思維導圖又被稱為“心智圖”“腦圖”,由英國人東尼·博贊創(chuàng)作,用以表達發(fā)散性思維的一種圖形思維工具。其具有圖文并重之特點,可將各級主題之隸屬關系、各事物之聯系通過圖文的方式表現出來,亦可配以不同的顏色,加強學生的記憶和認知,使學生的左右腦機能都能得到充分運用,實現協調發(fā)展,進而激活大腦潛能。一言以概之,思維導圖是實現思維可視化的過程,能使人在繪制構圖的過程中進行思維內容的高效整理與擴散,其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應用具有重要作用。
一方面,借助思維導圖可發(fā)散學生思維。一般來說,思維導圖在作文教學中常常以某個關鍵詞為中心,圍繞該關鍵詞進行思維的發(fā)散和作文內容的擴充,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結合自身生活經歷進行思維的發(fā)散,形成不同的思維構建,體現各自創(chuàng)作風格。另一方面,借助思維導圖可增強寫作的創(chuàng)新性。學生借助思維導圖進行思維的發(fā)散以及寫作素材的積累整理、分門別類,能夠對作文的立意以及材料運用有更深入的認識,而對素材的收集、分類、甄選運用本身就是一個極具個性的過程,能夠增強學生在寫作中的創(chuàng)造力,體現寫作的創(chuàng)新性。
二、利用思維導圖開展小學習作教學的策略
(一)構思框架,優(yōu)化寫作思路
對于小學生而言,寫作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很多學生由于知識積累少而無話可寫,也有一些學生雖有話可寫,但思路不清晰,表達混亂,東拉西扯,讓人看了不知所云。此時,教師若借助思維導圖進行寫作指導,讓學生明確作文的構成,圍繞中心主題來寫,知道哪些詳寫、哪些略寫,如何組織材料,實現寫作思路的優(yōu)化,定能讓學生寫出優(yōu)質文章。
以記敘文的教學為例,在人教版六年級下冊《難忘的“第一次”》的寫作教學中,教師首先需讓學生明確寫作的內容應緊扣“第一次”的經歷來寫,而重點是寫“第一次”的經過,寫作的目的是抒發(fā)情感,表達自己“第一次”經歷的啟示。教師可以“第一次XX”為中心詞來創(chuàng)建思維導圖,輻射出與之相關的三個關鍵詞:起因、經過、結果,形成初步的構思框架,然后在各關鍵詞上延伸出相關詞,如“起因”可延伸出“需求”“愿望”等,“經過”可延伸出“時間”“地點”“人物”等,“結果”可延伸出“高興”“失落”“成功”等,依次再對各延伸出的詞進行內容添加,豐富思維導圖的表現內容,構建完善的思維框架。如此,學生看到圖便能形成一定的寫作思路,形成清晰的寫作脈絡,作文也便成為一件簡單的事。
(二)幫助選材,豐富寫作素材
對于小學作文教學而言,教學的難點不僅在于學生寫作思路不清晰,還有學生在作文時不知道寫什么以及如何寫。這一問題形成的原因主要在于學生知識積累不足,缺乏寫作的素材。因此,教師還需指導學生如何選材,如何進行素材的積累和豐富。
在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小學作文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先在圖中寫下與素材相關的關鍵詞,然后讓學生根據關鍵詞進行素材的收集,可利用網絡查找,也可閱讀書本或詢問他人,并將收集到的素材分類整理后填到相應的關鍵詞之后,逐步豐富知識內容,經過長期的積累便可獲得豐富的素材,在寫作時也會有話可寫。例如,在描寫動物類的作文中,寫《我家的小狗》時,教師可先讓學生寫出關鍵詞:外貌特點、生活習性以及與“我”的相處方式,然后據此進行思維發(fā)散,生活習性中,可整理出愛吃肉、睡懶覺、對陌生人警惕、看家護院等內容,同時再挑選最能表現小狗生活習性的內容進行豐富完善,便能形成一篇生動的文章。
(三)文章評改,加強總結與反思
好的作文是改出來的,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還應加強對學生作文的點評指導,不僅可自己閱讀點評學生的作文,還可組織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以從不同角度審視文章,提出修改建議,幫助學生在不斷的修改中進行寫作經驗的總結以及教訓的反思,進而提高寫作能力。
在作文點評中,教師同樣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對學生進行改評指導。例如,教師可以“好作文標準”為中心詞,延伸出主題好、段落明、選材新、感情真、寫具體、語句通、用詞好、無錯字等八個關鍵詞,讓學生以此判斷作文的整體水平。在學生利用思維導圖開展評改活動時,教師可以指導其細化思維導圖的內容,如在語句方面,判斷語言是否具體生動時,可讓學生以“修辭手法”為關鍵詞,延伸出夸張、擬人、比喻、想象、借代、排比以及對偶等相關詞,然后結合所寫的作文內容,選擇合適的修辭手法進行內容的修改完善,如此文章將更為生動。此外,教師也可指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分析文章中寫得好的地方,進行寫作經驗的總結。
三、教學反思
思維導圖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方式,能夠使教學變得簡單易懂,將其應用于小學作文教學中不僅可拓展學生思維,還能增強學生作文的主動性。但在具體教學中,教師還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作圖時要突出關鍵詞,同時要盡量使圖簡單易懂,一般可采取圓圈圖、括號圖、樹狀圖和流程圖等進行作圖;第二,要盡量讓學生自己繪制思維導圖,如何畫、怎么畫,教師不應過多干預,但可示范引導;第三,為發(fā)散學生思維,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討,實現思維的碰撞,不斷完善思維導圖;第四,作文改評可結合學生的思維導圖進行評點,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提高作圖和作文的能力。
(太原高新雙語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