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代春 白健
《威尼斯商人》第四幕被選入語文人教版教材,鮑西婭作為睿智的法官形象被廣大師生學習,當前,學者對她普遍持肯定態(tài)度。有學者從女性主義角度出發(fā),認為:“鮑西婭性格豐滿,富有才智又溫情宜人,表現(xiàn)出文藝復興時期女性雖受制于男性,不甘心完全屈從,但又無法完全自主自立的充滿矛盾的新形象。”有學者從人文主義角度出發(fā),認為:“鮑西婭的確光彩奪目。她溫柔、聰穎、幽默、機智、謙虛、果斷。”那么,鮑西婭女扮男裝,利用契約的漏洞迫使夏洛克放棄契約,從法律的角度看,真的智慧嗎?
一、鮑西婭冒充法官犯罪
鮑西婭女扮男裝,假扮鮑爾薩澤博士,作為法官審理案件,這種行為不僅不道德,本身更是一種犯罪。首先,當時的社會禁止女性擔任法官(這也是她不得不女扮男裝的原因)。其次,鮑西亞沒有擔任法官的資質。英國1215年訂立的《大憲章》規(guī)定:“除熟習本國法律而又志愿遵守者外,余等將不任命任何人為法官,巡察吏,執(zhí)行吏或管家吏?!庇鴮儆谄胀ǚㄏ?,其普通法和衡平法的二元司法體制、浩如煙海的案例,對于一個普通的民眾而言無疑是另外一個陌生的世界,很難想象一個普通民眾具備相應的專業(yè)知識和能力對本案如此復雜的案情進行審理。同時,英國對法官的程序要求也非常嚴格。鮑西婭既不是博士,沒有相應的專業(yè)知識,在法律方面是個門外漢,也不是律師,沒有任何法律實踐的經(jīng)驗,更不具備法官的身份,由她擔任法官無疑是一場鬧劇。案件的審判過程和結果不公正、不專業(yè)從這一刻開始就可以預見。鮑西婭的這種行為,不僅不誠實,是個人道德的敗壞,更違背了法律的規(guī)定,妨害了司法的公正,其實質是犯罪。
鮑西婭冒充法官的目的也不是有些學者所說的維護法律公正,而是帶有強烈的個人偏見和私欲。作為巴薩尼奧的妻子、當事人的近親屬、一個有直接利益關系的人,鮑西婭的立場是不可能公正的。鮑西婭根據(jù)巴薩尼奧單方面的敘述就斷定:“所以在我想來,這位安東尼奧既然是我丈夫的心腹好友,他的為人一定很像我的丈夫。要是我的猜想果然不錯,那么我把一個跟我的靈魂相仿的人從殘暴的迫害下救贖出來,花了這一點兒代價,算得什么!”而這種論斷的根據(jù)是:“因為凡是常在一塊兒談心游戲的朋友,彼此之間都有一重相互的友愛,他們在容貌上、風度上、習性上,也必定相去不遠?!辈坏貌徽f,鮑西婭這種意見的邏輯是極不科學的,屬于主觀臆斷。按照一些學者的觀點,鮑西婭的這種不合邏輯的想法背后其實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目的:“安東尼奧試圖犧牲自己以贏得巴薩尼奧的愛,可惜他失敗了。鮑西婭擊潰了夏洛克,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擊潰了安東尼奧,因為她剝奪了他為愛情犧牲的機會?!?/p>
在審判的過程中,鮑西婭三次退讓,一步步引誘夏洛克上鉤,確認契約的成立。她判決夏洛克擁有權利,可以割肉。但是在夏洛克即將割肉時,鮑西婭提出了一個不可能實現(xiàn)的條件:可是在割肉的時候,要是流下一滴基督徒的血,你的土地財產,按照威尼斯的法律,就要全部充公?!边@個要求其實是一種詭辯!按照邏輯的三段論來分析,鮑西婭的這個要求大前提是,如果割肉時流血,即為違反契約,因為契約并沒有規(guī)定流血。小前提是,夏洛克割肉時一定會流血。得出的結論是,夏洛克一定會違反契約。
但是,鮑西婭的邏輯關系存在巨大的錯誤:首先,其大前提是虛假的。肉是由皮膚、上面的汗毛、脂肪、血和血管等物質組成的,離開了這些物質,肉的概念不能單獨存在。如果割肉時不能流血,那是否也意味著不能割掉汗毛、皮膚、脂肪、血管呢?如果這些統(tǒng)統(tǒng)不能割,那割肉是指什么?割肉時流血是一個常識,是包含在割肉的概念之中的。既然可以割肉,也就意味著可以流血。契約里也沒有規(guī)定不能流血,是鮑西婭硬加上去的。其次,其小前提也是虛假的。割肉必須由夏洛克進行嗎?契約中可并沒有這樣的規(guī)定,夏洛克完全可以請專業(yè)的醫(yī)生來割肉,用比如灼燒的刀子的方法,避免流血。既然鮑西婭的邏輯大前提和小前提都是虛假的,這個邏輯論斷就是虛假的,是一種站不住腳的詭辯。夏洛克只是在鮑西婭的詭辯前措手不及,才敗下陣來,如果有一個專業(yè)的律師在旁,契約完全可以履行。
鮑西婭的判決結果更是充滿疑點。一是用刑事的判決對民事案件的原告定罪。夏洛克只不過在尋找眾人眼中威尼斯法律下他所能獲得的東西,所以他不可能犯觸犯另一部威尼斯法律的罪行。本案是一件關于借貸的民事訴訟,審判的結果只可能是民事的判決。即使原告夏洛克敗訴,也只能判決借貸契約部分無效,巴薩尼奧償還本金,夏洛克承擔訴訟費用。結果債主夏洛克不僅沒有獲得債權,連本金都被沒收了,生命權也被剝奪。一個民事案件最終以刑事定罪結束。
二是該判決不公正。鮑西婭規(guī)定割肉不能多也不能少,而任何按重量進行的商品買賣,其分量都不可能做到絕對的準確,這是事物的基本性質決定的。所以,貿易里面有數(shù)量或者質量的溢短裝條款,一定幅度的多或者少是普遍接受的慣例,均不構成違約,鮑西婭的規(guī)定違背了基本的常識。三是鮑西婭要求夏洛克改信基督教。這條判決沒有任何法律上的依據(jù)。
二、鮑西亞曲解法律
夏洛克與安東尼奧之間的借貸契約規(guī)定:安東尼奧向夏洛克借債,按期歸還,如果違約,夏洛克可以從安東尼奧身上割下一磅肉作為懲罰。按照現(xiàn)在的法律觀點來看,該契約很可能會導致債務人的死亡,違背了公序良俗,是無效的。但是,這個故事發(fā)生在400年前,按照當時的法律,契約里限制人身自由權的做法完全是合法的。
莎士比亞的這部作品寫于1594年,英國在擺脫中世紀宗教壓迫后,正處在文藝復習時期,在法律、文學、哲學和藝術各方面積極向古羅馬、古希臘學習。而古羅馬的十二銅表法規(guī)定:“債權人得拘禁債務人六十日。如不獲和解,則債權人應連續(xù)在三個集市日將債務人牽至廣場,并高聲宣布所判定的金額。在第三次牽債務人至廣場后,如仍無人代為清償或保證,債權人得將債務人賣于外國或殺死之。如債權人有數(shù)人時,得分割債務人的肢體進行分配,縱未按債額比例切塊,亦不以為罪。”
夏洛克的合同在中世紀的意大利、德國、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確實存在,一些案例認為這種合同有效。這份契約不僅得到了契約雙方的同意簽訂了書面合同,還得到了政府公證人的公證,并且安東尼奧還因違反該契約而被威尼斯政府關押,這些都從側面說明該契約的合法性。安東尼奧不僅在這份契約上簽字,還在公證時表示同意,說明他不僅認識到了這份契約的真實用意,并且心甘情愿地遵守契約的條件,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在夏洛克說出契約的條件以后,安東尼奧說:“好,夏洛克,我愿意簽約?!毕穆蹇说哪康牟⒉恢皇墙疱X上的,而且安東尼奧默認了這一目的。
劇中的其他人物對于這份契約的合法有效性也都表示認可。公爵:“現(xiàn)在你雖然堅持著照約處罰,一定要從這個不幸的商人身上割下一磅肉來,到了那時候,你不但愿意放棄這一種處罰,而且因為受到良心上的感動,說不定還會豁免他一部分的欠款?!滨U西婭:“你這場官司打得倒也奇怪,可是按照威尼斯的法律,你的控訴是可以成立的?!滨U西婭用謀害公民的罪名沒收夏洛克的財產,是對該契約的曲解。
三、鮑西婭實為枉法的悍婦
一個言辭狡辯、為了獨霸丈夫而曲解法律的悍婦,卻受到世人的贊揚;一個充滿偏見、毫無資質、不懂審判程序、判決嚴重歪曲法律的直接利益關系人士冒充法官,卻受到認可和歌頌。法律、宗教、罪惡、美貌這些外觀和事物的本身完全不符的事物,世人卻被表面的裝飾所欺騙。這是作者對英國司法制度的諷刺,也是作者對社會各種表里不一情況的諷刺?!锻崴股倘恕返姆蓪用鎻囊欢ń嵌葋碇v是荒謬的,而且那場審判,因為其中的冒名頂替以及技術細節(jié),幾乎可以作為對法律和律師的諷刺,盡管它并沒有給人以諷刺的感覺??纯?00年來無數(shù)人對鮑西婭的贊頌,還真是被莎翁言中了。枉法的悍婦,才是莎翁描寫的真正的鮑西婭。
(1.湖北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2.湖北省陽新縣陶港鎮(zhèn)政府)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度湖北理工學院校級科研項目“東西方經(jīng)典戲劇中的法律思源研究”(項目編號:17XJR01A)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