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華美
【摘 要】
初中學生處在成長期,對語文學習提出需求。更多學生希望在具體情境中進行語文學習,情境教學方法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個體活動以情境為基礎,語文教學不能脫離情境而獨立存在。本文將具體探討在初中語文課堂開展情境教學的必要性及相關舉措,希望能為相關人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
初中語文 情境教學 對策
一些教師創(chuàng)設了問題討論情境,開展了小組合作活動;一些教師隨意設置了情境,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情境創(chuàng)設時很容易陷入形式化的窠臼,導致語文教育情境失效。為了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教師必須掌握情境教學的科學方法。
一、在初中語文課堂開展情境教學的必要性
首先,情境教學可以開拓學生的聯想思維。語文知識具有抽象性特征,為了深化學生對語文知識點的理解,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將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文本內容聯系起來。在情境作用下,學生可以自主感知意象,增強思維運動的活躍性,為后續(xù)理論學習奠定堅實基礎。其次,情境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學生容易出現注意轉移的情況,影響語文教學的順利開展。情境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學生自主投入到課堂之中。再次,情境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提出更高要求,情境創(chuàng)設為學生成長搭建了平臺。情境啟發(fā)學生思考和創(chuàng)造,構建文本知識體系,豐富了學生的情感經驗和審美經驗。
二、在初中語文課堂開展情境教學的重要舉措
(一)創(chuàng)設信息情境
現代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其與教育領域的融合更加緊密。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在教育領域,可以收獲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以多媒體信息技術為例,多媒體信息技術是現代信息技術的代表,其以互聯網作為依托,可以調用互聯網中的海量教學資源,為學生打造異彩紛呈的多媒體課堂。多媒體信息技術融合了教學圖片、教學視頻、教學音頻等等,使學生自主進入到了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之中。因此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感受語文學習的魅力。
比如,教師在講《春》這篇課文時,可以應用課件,創(chuàng)設草長鶯飛的文本情境,讓學生自主投入到課堂之中。初中學生擁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對學生而言,春天不僅是鳥語花香的季節(jié),還是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春天象征著美好,象征著生命,象征著活力。贊美春天的詩句有很多,如孟浩然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如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如朱熹的“勝日尋芳泗水濱,天邊光景一時新”等。教師可以在多媒體課件上呈現描寫春的古詩名句,并在下方展示與故事意境相關的圖片,讓學生感受春天之美。在學生基本進入教學情境后,教師可以引出本次課程的主要內容——帶領學生欣賞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探訪朱自清先生是如何織就文字描繪這江南春景圖的。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提問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提問可以啟發(fā)學生自主思考,可以讓教師把握當下學生的學習狀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要提出與文本內容相關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解析意識。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教師需要牢牢把握文本內容,對教材進行分析,并聯系本節(jié)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使問題有的放矢。同時,教師應該掌握問題導入的方法,盡可能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
比如,教師在講《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本次課程的教學目標包括如下幾個:第一,使學生把握文章的整體性內容。第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分析散文特征。第三,感受魯迅的童真童趣,體會其對童年生活的情感。本次課程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包括如下幾個:第一,感悟作者的情感。第二,把握獨特的寫景方法。結合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相關的問題情境。在介紹魯迅先生的生平后,教師可以提出如下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文本——從題目中我們可以得到怎樣的信息?魯迅先生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發(fā)生過哪些趣事?魯迅先生在描寫自己的兒時樂園和讀書生活時,融入了怎樣的情感?在問題的啟發(fā)下,學生可以自覺進入文本閱讀,整體感知文章,解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三)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一切語文知識都是從現實生活中生發(fā)而來的,如果脫離了生活實際,語文教學將失去意義。很多教師將著眼點放在理論灌輸上,割裂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導致語文教學效果并不如意。為了避免出現上述問題,教師應該立足學生的現實生活,在課文內容和學生生活之間建立聯系,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認識和應用語文知識。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需要把握學生的個性特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比如,教師在講《我的母親》時,可以讓學生回想與母親的點點滴滴,感受平凡而偉大的母愛。本次課程的中心任務是讓學生分析作者塑造的母親形象,感受母親的美好品質,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摯愛、感激和懷念之情,提升學生對親情的珍視。為了順利達成任務目標,教師應該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情感,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在正式進入文本分析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與母親的生活性事件,看哪些細枝末節(jié)體現了母親對自己的愛。一些學生談到母親每天早起為自己準備早餐,一些學生談到母親給自己縫衣服,一些學生談到母親在自己寫作業(yè)時主動陪伴。在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下,學生能體會到母愛的偉大,也能感受到文本包含的情感。
【結 語】
就目前來看,很多教師都認識到了情境教學的重要性,紛紛在教學過程中開展情境創(chuàng)設。但是部分教師會在情境創(chuàng)設過程中陷入誤區(qū),影響課程教學的效率。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語文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情境的重要性,分析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創(chuàng)設滿足學習需要的信息情境、問題情境和生活情境。
【參考文獻】
【1】趙貞珍.初中語文情境教學的優(yōu)化途徑【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7(1)
【2】易紅燕.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情境教學方法研究【J】.新校園,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