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環(huán)境保護監(jiān)測中心,北京100048)
氰化物是一種劇毒物質(zhì),受氰化物污染的水體可引起水生生物、家畜乃至人類發(fā)生急性中毒。因此,氰化物的測定是環(huán)境監(jiān)測領(lǐng)域的重要項目之一。水中的氰化物以簡單氰化物和絡(luò)合氰化物的形式存在[1]。氰化物的常用分析方法有滴定法、電極法和比色法等[2]。目前手工法測定氰化物的國家標準是《水質(zhì) 氰化物的測定 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HJ 484—2009)。手工法測定水中氰化物時,水樣所需量較大、需要蒸餾,顯色時間較長并且在操作過程中會釋放出氫氰酸,易對人體產(chǎn)生危害[3-9],尤其在處理大批量樣品時,該方法的應(yīng)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10]。使用連續(xù)流動分析儀可以自動測定水中的總氰化物,樣品不需復(fù)雜的前處理,避免了人為誤差的影響[4,11-13]。因此,本實驗就連續(xù)流動分析儀測定水中總氰化物的方法進行了研究。實驗結(jié)果優(yōu)于現(xiàn)行國家分析標準,準確度與精密度均能滿足測試要求。
1.1.1 儀器
AutoAnalyzer3全自動連續(xù)流動分析儀(德國Seal公司);AD-2100F型連續(xù)pH測定儀(上海儀樂);ME2002E電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
1.1.2 試劑
實驗所用的試劑均為優(yōu)級純,對空白測試無干擾。
①蒸餾試劑:溶解1.6 g氫氧化鈉在300 mL去離子水中,加入20.0 g檸檬酸,用去離子水稀釋至1000 mL,攪拌至完全溶解。
②(水+ Brij-35)溶液:量取5.0 mL聚氧乙烯月桂醚(Brij-35)溶液(20%)于500 mL去離子水中。
③緩沖溶液:溶解2.3 g氫氧化鈉在300 mL去離子水中,加入20.5 g鄰苯二甲酸氫鉀,用去離子水稀釋至1000 mL,攪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再加入Brij-35溶液(20%)1.0 mL。
④顯色劑:溶解3.5 g氫氧化鈉在300 mL去離子水中,加入8.4 g 1,3-二甲基巴比妥酸和6.8 g異煙酸,用去離子水稀釋到500 mL,攪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再加入Brij-35溶液(20%)1.0 mL。
⑤氯胺-T溶液:稱取2.0 g氯胺T溶于1000 mL去離子水中。
⑥水中氰成分分析標準溶液:50 mg/L(GBW(E)080115),購買自中國計量科學(xué)研究院。
⑦1.0 mol/L氫氧化鈉溶液:稱取40.0 g氫氧化鈉溶解于700 mL去離子水中,冷卻至室溫,并用去離子水稀釋至1000 mL,混勻。
⑧0.01 mol/L氫氧化鈉溶液:稱取0.4 g氫氧化鈉溶解于700 mL去離子水中,冷卻至室溫,并用去離子水稀釋至1000 mL,混勻。
⑨1.0 mol/L稀鹽酸溶液:量取85.0 mL濃鹽酸(37%)于700 mL去離子水中,冷卻至室溫,并用去離子水稀釋至1000 mL,混勻。
水樣中加入0.32 mL/min的蒸餾試劑,在pH=3.8條件下,經(jīng)過紫外消解、120℃蒸餾,蒸餾后的氰化物中依次加入0.05 mL/min的(水+ Brij-35)溶液、0.42 mL/min的緩沖溶液、0.42 mL/min的氯胺T溶液和0.42 mL/min的顯色劑溶液,氰化物和氯胺T反應(yīng)生成氯化氰,然后與異煙酸及1,3-二甲基巴比妥酸在37℃時反應(yīng)生成紅色絡(luò)合物,該絡(luò)合物在600 nm波長處有最大吸收,根據(jù)朗伯-比爾定律進行比色定量測定。工作流程圖見圖1。
移取不同體積的氰化物標準溶液,用0.01 mol/L氫氧化鈉溶液稀釋[14,15],配制成濃度分別為:0、2、5、10、20、50、80和100 μg/L的總氰化物標準系列。以總氰化物標準溶液濃度為橫坐標,峰高為縱坐標,計算得到的標準曲線和相關(guān)系數(shù)如表1所示。實驗結(jié)果表明,使用異煙酸-巴比妥酸連續(xù)流動法測定總氰化物具有較好的線性關(guān)系,其相關(guān)系數(shù)r2為1.0000。
表1 異煙酸-巴比妥酸連續(xù)流動法測定總氰化物的標準曲線方程與相關(guān)系數(shù)
圖1 連續(xù)流動測定總氰化物工作流程圖R1.蒸餾試劑; R2.清洗水;R4a.緩沖溶液;R5. 氯胺T;R6. 顯色劑;1. 蠕動泵;2、4、6、7 .混合反應(yīng)圈;3.紫外消解器;5.蒸餾單元;8加熱; 9.流動檢測池;10.廢液;a.空氣;b.樣品;c.蒸餾后的樣品
按照HJ 168—2010的要求,按照樣品分析的全部步驟,平行測定0.5 μg/L總氰化物標準溶液7次,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計算方法的檢出限,結(jié)果如表2所示。方法的檢出限為0.169 μg/L,低于《水質(zhì) 氰化物的測定 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HJ 484—2009,方法3異煙酸-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的檢出限。
表2 方法的檢出限
對標準值為(14.6±1.3)μg/L和(68.8±6.4)μg/L的總氰化物標準樣品平行測定6次,計算相對標準偏差,結(jié)果見表3。結(jié)果表明,不同濃度的總氰化物測定的相對標準偏差為0.6%~1.2%,實驗數(shù)據(jù)平行性較好,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
表3 方法精密度
續(xù)表3
分別用去離子水、地下水和地表水進行不同水質(zhì)的加標回收實驗,重復(fù)測定6次,計算樣品的平均濃度和加標回收率,結(jié)果如表4??梢?,不同濃度的樣品加標回收率為94.3%~101.2%。該方法適用于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總氰化物的測定。
表4 加標回收率實驗結(jié)果表
考察不同的蒸餾溫度對樣品中總氰化物吸光度值的影響,分別在110、115、120、125、130和140℃的蒸餾溫度下,對濃度為(68.8±6.4)μg/L的標準樣品平行測定6次,計算其平均吸光度值,并作圖2不同蒸餾溫度對標準樣品的平均吸光度值的影響。由圖2可見,在110℃~120℃之間,隨著蒸餾溫度的升高,標準樣品的吸光度值也隨之升高;當蒸餾溫度高于120℃時,隨著溫度的升高,標準樣品的吸光度值下降。當蒸餾溫度為120℃時,標準樣品的吸光度值最大;當蒸餾溫度為140℃時,標準樣品的吸光度值僅為120℃時的一半。因此,測定水樣中總氰化物最佳的蒸餾溫度為120℃。
圖2 不同蒸餾溫度對標準樣品吸光度值的影響
在1.1.2配制的試劑基礎(chǔ)上,分別通過加入1.0 mol/L氫氧化鈉溶液和1.0 mol/L稀鹽酸調(diào)節(jié)緩沖溶液、蒸餾試劑和顯色劑的pH值,并對濃度為(68.8±6.4)μg/L的標準樣品平行測定6次,計算標準樣品的平均測定濃度和相對誤差,如表5~7所示。實驗結(jié)果表明:當緩沖溶液pH值≤2.7時,蒸餾試劑pH值≤1.2時,顯色劑pH值≤2.8時,影響反應(yīng)進行,試驗結(jié)果偏低。
2.3.1 不同pH值的緩沖溶液對反應(yīng)的影響
根據(jù)表5,當蒸餾試劑pH=3.8,顯色劑的pH=5.2時,發(fā)現(xiàn)緩沖溶液的pH值在5.2~7.0之間,標準樣品的測定值均在標準樣品不確定度范圍內(nèi),相對誤差為-2.5%~-3.8%;當緩沖溶液的pH值為2.7時,標準樣品測定值未檢出。結(jié)果表明:當緩沖溶液pH值≤2.7時,影響實驗反應(yīng)進行,試驗結(jié)果偏低。
表5 不同pH值的緩沖溶液下標準樣品(68.8±6.4)μg/L的測定結(jié)果
2.3.2 不同pH值的蒸餾試劑對反應(yīng)的影響
根據(jù)表6,當緩沖溶液pH=5.2,顯色劑pH=5.2時,發(fā)現(xiàn)蒸餾試劑的pH值在3.8~5.4之間,標準樣品的測定值均在標準樣品不確定度范圍內(nèi),相對誤差為-2.5%~2.6%;但當蒸餾試劑的pH值減小至1.2時,標準樣品的平均測定濃度下降至49.48 μg/L,試驗結(jié)果偏低。實驗結(jié)果表明:當蒸餾試劑pH值≤1.2時,影響實驗反應(yīng)進行,試驗結(jié)果偏低。
表6 不同pH值的蒸餾試劑下標準樣品(68.8±6.4)μg/L的測定結(jié)果
2.3.3 不同pH值的顯色劑對反應(yīng)的影響
根據(jù)表7,當緩沖溶液pH=5.2,蒸餾試劑pH=3.8時,發(fā)現(xiàn)顯色劑的pH值在5.2~7.6之間,標準樣品的測定值均在標準樣品不確定度范圍內(nèi),相對誤差為-2.5%~-6.2%;當顯色劑的pH值為2.8時,標準樣品測定值未檢出。結(jié)果表明:當顯色劑pH值≤2.8時,影響實驗反應(yīng)進行,試驗結(jié)果偏低。
表7 不同pH值的顯色劑下標準樣品(68.8±6.4)μg/L的測定結(jié)果
參照《水質(zhì) 氰化物的測定 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HJ 484—2009)對水樣中的干擾物進行討論,分析不同濃度的亞硝酸鈉和硫化鈉兩種干擾物,對測定總氰化物結(jié)果的影響。分別配制0.2、0.5、1.0、1.5、2.0、2.5、3.0、3.5、4.0、4.5、5.0、10.0 mg/L的亞硝酸鈉溶液和1.0、5.0、10.0、50.0、100.0 mg/L的硫化鈉溶液,然后使用本方法測定其總氰化物的含量,測定結(jié)果如圖3和圖4所示。由圖3可知,隨著亞硝酸鈉濃度的升高,其總氰化物的濃度逐漸升高。當亞硝酸鈉濃度為1.5 mg/L時,總氰化物的濃度為1.18 μg/L,超出了《水質(zhì) 氰化物的測定 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HJ 484—2009)(方法3異煙酸-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的檢出限1 μg/L。當亞硝酸鈉濃度為10 mg/L時,總氰化物的濃度達到了52.48 μg/L。當樣品中亞硝酸鈉的濃度小于1.5 mg/L時,對樣品總氰化物的測定結(jié)果影響較小;當亞硝酸鈉濃度較高時,在蒸餾前可加入氨基磺酸(NH2SO2OH)去除。由圖4可知,硫化鈉的濃度小于100 mg/L時,其總氰化物的濃度均在0.3 μg/L以下,低于《水質(zhì) 氰化物的測定 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HJ 484-2009)(方法3異煙酸-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的檢出限。由此說明,當樣品中硫化鈉的濃度小于100 mg/L時,對樣品總氰化物的測定結(jié)果影響較小。
圖3 不同濃度的亞硝酸鈉中總氰化物的含量
圖4 不同濃度的硫化鈉中總氰化物的含量
選取氰化鈉、鐵氰化鉀、六氰基鈷酸鉀3種氰化物,分別配制5、10、50、100 μg/L的氰化物溶液,并用總氰化物的標準曲線分別平行測定這3種氰化物溶液6次,計算平均測定濃度和回收率。
氰化鈉、鐵氰化鉀、六氰基鈷酸鉀的回收率如表8所示。從表8中,可以看出5~100 μg/L的氰化鈉標準溶液的回收率為100.7%~104.2%,鐵氰化鉀標準溶液的回收率為94.8%~111.8%,均滿足《水質(zhì) 氰化物的測定 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HJ 484-2009)的測定要求,5~100 μg/L的六氰基鈷酸鉀溶液的回收率較低,為13.4%~20.4%。這可能是由于Co金屬性較強,比較穩(wěn)定,Co3+與-C≡N之間的鍵能較強,在進行蒸餾和紫外消解時,Co3+與-C≡N之間的鍵不能完全斷裂,只有部分CN-參與反應(yīng),使得回收率較低。
取4份500 mL去離子水,其中兩份pH值為7.41,添加氰化物標準溶液50 μg/L,將試樣瓶搖勻、密封,分別放置于室溫和4℃冷藏保存;另外兩份均用1.0 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調(diào)節(jié)其pH值為12.24,添加氰化物標準溶液50 μg/L,將試樣瓶搖勻、密封,分別放置于室溫和4℃冷藏保存。在不同的保存時間下,各取出10.0 mL水樣平行測定6次,計算試樣的加標回收率,結(jié)果如表9所示。
表8 3種氰化物中總氰化物的含量測定結(jié)果
從表9中,可以看出pH值為7.41的樣品(即:不添加固定劑氫氧化鈉),隨著保存時間的增加,樣品的加標回收率呈下降趨勢;經(jīng)過16天后,在25℃室溫保存條件下,樣品的加標回收率從89.3%下降至7.5%;在4℃冷藏保存條件下,樣品的加標回收率從89.5%下降至68.6%。當用1.0 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調(diào)節(jié)樣品的pH值為12.24時,經(jīng)過16天后,在25℃室溫保存條件下,樣品的加標回收率從99.8%僅下降至94.2%;在4℃冷藏保存條件下,經(jīng)過16天,樣品的加標回收率為97.7%~99.8%。在相同保存時間下,4℃冷藏比25℃室溫保存條件下的樣品加標回收率高。因此,通過加入氫氧化鈉調(diào)節(jié)樣品pH≥12,在4℃冷藏,可使樣品保存的時間較長;當保存時間為16天時,樣品的加標回收率仍保持在97%以上。
表9 不同保存條件下及不同保存時間下試樣的加標回收率
使用連續(xù)流動分析儀測定水樣中總氰化物,曲線相關(guān)系數(shù)r2為1.0000,檢出限為0.169 μg/L,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較高的準確度,樣品測定的相對標準偏差小于5%。最佳的蒸餾溫度為120℃;加入氫氧化鈉的使水樣pH≥12,在4℃冷藏保存16天時,其加標回收率達97%以上。當樣品中亞硝酸鈉干擾物的濃度小于1.5 mg/L,硫化鈉干擾物的濃度小于100 mg/L時,對樣品總氰化物的測定結(jié)果影響較小。該方法操作簡便快捷,適用于大批量樣品的測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