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繼偉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學的重點在于指導學生展開積累和拓展,教師不僅要提升學生的閱讀量,更要擴展學生的閱讀面,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教師要鼓勵學生突破課堂所學文本,展開課外學習。
采用“漣漪型”的閱讀方法,以一篇課文作為基礎,組織學生展開類文比較閱讀和發(fā)散拓展閱讀,或者可以從節(jié)選課文出發(fā),展開整本書的系統(tǒng)閱讀。這些方法如同漣漪一般層層蕩漾開,能促使學生激發(fā)閱讀熱情,增加閱讀經(jīng)驗,從而促使學生逐步提高閱讀能力。
一、一課帶一篇,對比分析
“一課帶一篇”的閱讀方式指的是將課文中的一篇文章作為例子,指導學生將其和課文中或者課外的另一篇文章進行比較閱讀。在對比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從文章的語言特點、表達方式、結(jié)構(gòu)特點、背景信息等多種不同的角度展開分析,這樣就能促使學生逐步提高思維能力,掌握閱讀的竅門。
在閱讀《春》后,教師組織學生展開對比閱讀,嘗試將《春》和《濟南的冬天》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分析,找到兩者的異同點。如有學生找到了兩者的相似點,認為:“《春》一文表現(xiàn)了作者對于春天的美好向往,而《濟南的冬天》則表現(xiàn)了作者對于冬天的美好回憶。”還有學生從文章的表達方式入手進行分析,認為:“《春》和《濟南的冬天》都使用了不少修辭手法,讓筆下的春天和冬天變得更加生動形象。”教師又鼓勵學生在同中求異,找出兩者的不同之處。如有學生提出:“《春》寫的是泛指的春天,而《濟南的冬天》在‘冬天前面冠以‘濟南,這表示作者所描寫的是特指的冬天。作者用這篇文章體現(xiàn)的其實是對于濟南的喜愛?!蓖ㄟ^這樣的對比,學生對于兩篇文章的理解都有所深入。
“一課帶一篇”的閱讀方式能讓學生的閱讀面變得越來越寬廣,學生可以嘗試找出文章的相似點和不同點,訓練思維能力,并加深對于文章的感悟。在潛移默化間,學生嘗試舉一反三,提高了閱讀的綜合能力。
二、一課帶一組,發(fā)散蔓延
“一課帶一組”的方式讓學生的閱讀視角得以拓展,教師可以從主題、文體、作者、寫作手法等多種不同的角度拓展延伸,鼓勵學生展開多元化閱讀。教師可以將拓展閱讀的主題告訴學生,然后引導學生利用網(wǎng)絡展開自主搜索,嘗試自己找到閱讀材料。這樣能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創(chuàng)作的妙趣橫生的回憶性散文作品。在指導學生閱讀這篇文章后,教師可以采用“一課帶一組”的方式,指導學生閱讀魯迅的其他散文作品。如可以鼓勵學生閱讀魯迅的散文集《野草》,在這部散文集中有不少散文作品都展現(xiàn)了作者對于社會的思考,可以著重鼓勵學生進行分析,說說作者在這部散文集中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作者想要展現(xiàn)怎樣的思想。
如有學生發(fā)現(xiàn),魯迅的不少散文作品都展現(xiàn)了黑暗的主題。如在《希望》和《好的故事》中,魯迅提出了“希望只粉飾太平,讓你前進,最終失敗”的觀點,作者對希望表示了質(zhì)疑,認為在你看到希望的同時,深淵也出現(xiàn)在了你的面前。在探究作者散文內(nèi)容的過程中,學生發(fā)現(xiàn)作者在散文作品中也不忘記對社會進行嘲諷。如魯迅在《復仇》《求乞者》等散文作品中都表現(xiàn)了“看和被看”的內(nèi)容,體現(xiàn)了對于人類社會的絕望。由此學生發(fā)現(xiàn)魯迅的散文不只是有對于美好的回憶,更針對現(xiàn)實問題提出了看法。
三、一課帶一本,深入內(nèi)涵
“一課帶一本”的方式指的是將課文中的某些節(jié)選文作為基礎,組織學生展開拓展閱讀,嘗試閱讀整本著作。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到文章的核心部分,促使學生的閱讀逐步深入下去。
《狼》是《聊齋志異》中的名篇,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狼》時,可以鼓勵學生展開“一課帶一本”的方式,嘗試閱讀《聊齋志異》整本書,并說說作者撰寫《聊齋志異》的目的究竟是什么,難道僅僅只是為了描寫鬼怪的故事嗎?還是有更深刻的社會意義。學生發(fā)現(xiàn)《聊齋志異》中雖然描寫了不少鬼神的故事,但是所描寫的鬼怪大多具有人情,也就是說作者其實只是想借鬼怪的故事表達對于人情世故的思考。還有學生將這部著作和《西游記》進行對比,認為《西游記》更具有魔幻主義的色彩,但是《聊齋志異》則寫出了封建政治的黑暗,揭露了貪官暴戾和社會制度的種種弊端。如《司文郎》所講述的就是當時社會科舉制度的不合理現(xiàn)象,十分具有現(xiàn)實意義。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對于《聊齋志異》的主旨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閱讀整本書的方式能避免學生的閱讀趨于碎片化,能讓學生用整體的眼光看待文學作品,從而促使學生一步步提高審美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嘗試撰寫讀后感,這樣也能讓學生有創(chuàng)造性地暢談自己感悟到的文章內(nèi)涵。
“漣漪型”閱讀的方式以多元拓展作為研究視域,將課文作為中心,從多種不同的角度展開拓展,能讓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面都有所拓展。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展開“漣漪型”拓展閱讀,利用閱讀積累促使知識內(nèi)化,逐步提高閱讀能力,讓語文綜合素養(yǎng)得到全面提高。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初級中學(21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