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蘭
語文是語言與文字的綜合性學科,學習語文離不開聽、說、讀、寫,這對于一般的學生來說,絕對不是個問題;但對于特教學校學習有些障礙的孩子們來說,就需要細心指導,多點耐心。尤其在教學設計上,要多一些形象,少一些抽象,讓學生學習少一些障礙。
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際,談一談語文教學如何與形象結合起來。
一、創(chuàng)設情境,從形象開始
一堂課能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很大一部分還要看開始,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對于學習有障礙的學生來說,加強學生在情境上的感知力,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會學習的意圖,增加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們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設計上,要多一些形象性,讓學生通過圖片、視頻、模型、實物等具體可感的事物,來加強他們的感知能力,促進對文本學習的熱情。
如學習《草原》一課,為了讓學生很快地走進文本,筆者采用形象的圖片、視頻,激發(fā)學生對文本的興趣:首先播放草原的全貌,藍天白云下是一碧千里的草原,一群群的羊群,在牧羊人的指揮下,緩緩移動。不僅如此,草原上還有許多的馬群、牛群等,這些動物都分布在彎彎曲曲的河流旁邊。草原上零星地分布著許多蒙古包,人們在這里生活。這里的蒙古人熱情好客,待客主要是奶茶、手抓羊肉,大家在一起邊吃邊玩,邊唱歌邊跳舞……投影這些材料,學生對草原的印象就加深了。他們從形象上首先有了深刻的感知,再去理解文本難度就降低了,這比純從文字上理解來得要深入得多。
二、自主探究,從形象深入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學會自主學習,長大以后沒有別人的督促,自己具備學習的能力,從而達到終身學習的目的。
如學習《紫藤蘿瀑布》一文,這篇文章的語言特別優(yōu)美,再加上里面蘊含的哲理味,如何才能幫助學生把文章的內(nèi)涵探究出來?筆者認為僅僅靠字面上的意思,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是不可能實現(xiàn)這個目標。那么我們在設計這個環(huán)節(jié)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自身條件,畢竟學生學習有障礙,他們對事物的認識不太全面,需要我們的幫助,需要我們多從形象性出發(fā),通過感性認識來領會文本的意義。如紫藤花的美麗,學生如果能看到實物可能會更好,所以筆者投影許多紫藤開花的圖片,讓學生一邊看圖,一邊朗讀文本,在朗讀文本中自主探究體會描寫的妙處。有了形象的實物圖片的幫助,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比原來透徹很多,他們了解了文本應用的比喻、擬人、反復、襯托的手法,就寫出了花的生機勃勃及作者愉悅的心情。
三、拓展質(zhì)疑,從形象延伸
學會文本不是最終的目的,文本只是一個范例,還有很多的文章需要學生去領會,學生能夠把自己學到的方法用到這些文章中,能夠準確地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把自己學會的鑒賞方法用在這些文章中,才是硬道理。這樣學生才是真正做到學會了文本。文本的學習有人會設計很多圖片等具體可感的東西,來幫助學生領會文本內(nèi)涵,但對于拓展訓練,很少有人會從形象性來設計。而我們面對的是學習有障礙的學生,就需要多從形象性出發(fā),給學生提供多一些具體可感的方法,幫助他們領會文章。
如學習《王幾何》描寫老師的文章后,結合前面學過的《我的老師》《我的早年生活》等文章,
筆者在“拓展訓練”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先來寫寫自己,明知道有些學生會寫得不好,甚至會丑化自己,但筆者愿意做一個為學生搭橋鋪路的人,這個“橋”筆者得保證搭得質(zhì)量合格。筆者讓學生可以從肖像描寫開始,再說說性格怎么樣,什么事可以表現(xiàn)出來?寫成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大部分學生寫出的人物形象比較客觀,描寫細致,觀察入微,看來是筆者多慮了。
四、寫作練筆,從形象訓練
學習語文,除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那就是讓學生能夠在文本閱讀中,不斷積累寫作素材,并學會相應的寫作方法,能夠把這些所學應用到寫作中去,閱讀文本是為了更好地學會寫作。
我們可以在課堂學習中,以文本為范例,把文本所學方法應用到作文訓練中,如進行小練筆。也可以在寫作課堂上,通過復習鞏固文本所學,指導學生把方法應用到寫作中。讓學生從具體可感的事物中,多一點觀察與體驗,然后再讓學生把所見所感用文章表現(xiàn)出來,這樣寫出的文章,才可能多一些生活體驗,多一些真情實感,多一些靈動與精彩。
如寫景的文章,以“秋天的樹葉”為題,寫出秋天樹木變化的過程。為了讓學生能真正做到細致觀察,在了解樹木的基礎上進行寫作訓練,筆者就這次寫作布置學生在九月末、十月中旬、十一月上旬三段時間進行不同程度的觀察,學生有了對這些樹木形象性地認識,就能把秋天各種樹木的變化寫出來,包括色彩、形狀、落葉方式等,都進行了細節(jié)描寫。
總之,只要我們能從學生的現(xiàn)實出發(fā),多為他們著想,結合學習障礙學生的生理和心智特點,在語文教學中,少一些抽象,多一些形象,巧妙地進行教學設計,讓學生多一些感性認識,讓他們在語文學習中體會到語文學習的趣味,相信一定可以不斷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邳州市特殊教育中心(221300)